APP下载

关中地区软弱地基勘察及处理方法分析

2021-01-07陈永恒

河南建材 2021年3期
关键词:淤泥特征值土层

陈永恒

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710054)

0 前言

河流冲洪积低阶地、漫滩常因原始地形平缓或低洼,沉积形成淤泥或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层。其平面分布往往大小不一,水平分布连续性差,垂直分布厚度不均,因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孔隙比大,含水量高,承载力低,与同时期冲洪积黏性土或粉土相比,在同样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变形较大,难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常因含有软弱下卧层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不同程度倾斜,严重时导致结构破坏,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施工阶段勘察,合理布孔,查明下伏软弱地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针对几种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对比分析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施工难易程度及经济效益,提出了场地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软弱下卧层地基处理的方法。

1 工程概况

1.1 拟建建筑物概况

拟建建筑为4 栋住宅楼,地上15 层,高度45 m,平面尺寸34.2 m×16.6 m,地下1 层基础埋深-4.7 m,剪力墙结构、筏基对地基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基底压力230 kPa。

1.2 软弱土层地基勘察

1.2.1 初、详勘阶段勘察

对新场地,应充分收集相邻场地的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层,根据规范合理布设钻孔。详勘时可充分利用初勘资料,孔深应满足地基处理和地基变形计算要求。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当软弱土层起伏较大时,钻孔应适当加密。

1.2.2 施工阶段勘察

若初、详勘时未及时发现软弱土层,施工阶段才发现,需查明其空间分布、物理力学参数,同时提供地基处理建议,供设计院参考。施工阶段的布孔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方格网布设,孔间距以逐步加密为原则,孔深以钻穿软弱土层为准,必要时可钻至基础底面以下1.0~1.5 倍的基础宽度。当有临近场地工程经验时,孔深达到预计深度即可。

1.2.3 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可能形成软弱地层的场地,如河流低阶地、漫滩、池塘等低洼区,现场勘察时,应严格把关,控制回次进尺,严禁长时间连续钻进,合理选择水泵压力。软弱土层不宜选择螺旋钻具,避免钻进速度过快及周围土层扰动后包裹岩芯,导致漏判或误判。同时,应结合原位测试验证软弱土层存在与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如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基坑开挖后的钎探等。软弱土层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外业钻探应高度重视原位测试。为提供准确的物理力学参数,应采取一定数量的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若难以采取原状试样,应采取十字剪切板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获取软弱土层的力学指标,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为设计单位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1]。

1.3 某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程位于渭河北岸,地貌单元为高漫滩。根据相邻场地的地质资料成果,该区域场地10 m 深度内存在厚度不均的淤泥质土,平面分布不连续,垂直分布厚度不一。该工程基坑开挖后,基底为③层中砂。在进行电梯井施工过程中于1#楼基坑局部发现软弱夹层,建设单位为此组织有关专家同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进行了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专家论证。专家们建议,对基底以下地层作进一步施工勘察,根据地区经验,勘察深度不小于现开挖面以下5 m。目前1#楼基坑超挖约1.3 m,开挖深度约6.0 m,基坑内开挖集水井与电梯井,深度为2.9~4.0 m。

勘察期间,场地实测稳定地下水位埋深14.30~16.00 m,标高363.25~364.67 m,属孔隙潜水。

各岩土层具体分布及特性如下:

①人工填土:杂色,以建筑垃圾为主,黏性土充填,厚度0.15~1.50 m。

②黄土状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土质均匀,厚度2.85~4.25 m。

③中砂:灰黄色,稍湿-湿,中密,厚度10.00~16.10 m。

③-1 淤泥质土:深灰色,软塑,有臭味,厚度0.20~2.80 m。

④粉质黏土: 灰褐色,硬塑,土质均匀,厚度0.50~2.00 m。

⑤中砂:灰黄色,饱和,密实,厚度0.30~11.20 m。

⑥粉质黏土: 黄褐色,硬塑,土质均匀,厚度2.20~5.50 m。

⑦中粗砂:灰黄色,饱和,密实,最大揭露厚度11.8 m。

2 地基处理方法

2.1 天然地基

据勘察资料,③-1 层淤泥质土,天然含水率为37.2%,天然孔隙比1.029。1#楼坑底发现较多淤泥质土。其余坑底淤泥质土零星分布,厚度0.1~0.3 m。该层广泛分布于1#楼基坑底部,由西向东逐渐变厚,西侧0.2~0.7 m,东侧1.1~2.8 m,埋藏坑底以下3~5 m。水平分布连续,竖向差异较大。

现以1#楼为例进行分析,其持力层为③层中砂与③-1 层淤泥质土,为不均匀地基,③-1 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故天然地基方案不能使用。

2.2 砂石垫层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砂石垫层处理厚度约5.5 m,此时垫层及下伏③层中砂承载力修正后均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若采用砂石垫层处理,存在二次开挖、支护等问题,工期长、造价较高,产生扬尘,污染环境,可行性低。

2.3 水泥土搅拌桩法

地基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水泥和土比例为2∶8。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2 m,桩径0.4 m。从坑底算起,桩长4~6 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6 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27 kN,(α=0.5),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39 kPa(λ=1.0,β=0.3),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a=338 kPa,承载力满足要求,其沉降变形较小,可满足设计要求[2]。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仅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布桩数量约456 根,平均桩长按5 m计,总桩长2280 m,需水泥土287 m3,施工费约10万元,工期短,经济效益显著。

2.4 旋喷桩法

若采用旋喷桩法,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2 m,桩径0.4 m,桩长4~6 m,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估算6 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40 kN,(α=1.0),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250 kPa (λ=1.0,β=0.3),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a=349 kPa,承载力满足要求,沉降变形较小,可满足建筑物变形要求[3]。

旋喷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高。仅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布桩数量约456 根,平均桩长按5 m计,总桩长2280 m,约需水泥浆927 m3,施工费约34 万元。

2.5 CFG 桩

如采用CFG 桩,C30,桩径0.4 mm,桩距1.2 m,等边三角形布置,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桩长按6 m 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389 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51 kPa(λ=0.8,β=0.9),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a=450 kPa,承载力满足要求,其沉降变形小。

仅在基础范围内布桩,布桩数量约456 根,平均桩长按5 m 计算,充盈系数1.3,约需372 m3,施工费约37 万元。

3 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建设单位最终选用CFG,桩径0.4 m,桩长12 m,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6 m,桩数236 根,总桩长2832 m,充盈系数1.3,消耗水泥粉煤灰碎石462 m3,经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均满足要求,单个基坑施工费用为46 万元,同场地4 个基坑采用同样的地基处理方式,耗资184 万元。

拟建1#楼基底下伏③-1 层淤泥质土分布广泛,厚度不均。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但地区应用经验较少,施工时应进行小范围试验,以确定设计和施工参数。旋喷桩工艺成熟,常用于加固软弱地基,地区经验丰富,施工速度快,地基处理效果及经济效益突出。CFG 桩地区施工经验丰富,速度快,因基坑狭小,CFG 桩施工机械较大,且造价高。综合分析,该地基处理可优先选用水泥土搅拌桩,其次考虑旋喷桩,更为科学经济。

4 结语

钻探应按勘察方案实施,并应有一定数量的原位测试,应细心查看岩芯,避免漏判、误判软弱土层。淤泥及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承载力低,变形大,若未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会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严重时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勘察时应准确查明软弱土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提出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建议,为设计提供参考。

针对软弱地层的分布及工程地质性质,科学分析,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避免盲目地按经验统一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猜你喜欢

淤泥特征值土层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利用LMedS算法与特征值法的点云平面拟合方法
单圈图关联矩阵的特征值
凯莱图的单特征值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求矩阵特征值的一个简单方法
WK-G1固化淤泥填筑路基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