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主题下油画创作的个性表达

2021-01-06高梓旋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2期

摘要:主题性油画在油画一开始流入中国时就已经存在,它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时期主题性油画是一直存在的。国家对于主题性油画非常重视并且对于主题性油画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看出主题性油画地位的重要性。而且,对于一些关于历史的主题性创作,它们会让当代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以及环境氛围。能让更多的人通过主题性创作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仅是文化上,还有不同的艺术家在相同主题下的创作个性及创作手法。本篇论文在红军长征主题性油画创作的基础上,从当代角度梳理不同艺术家在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特点及个性,从而反映出油画创作中主题和艺术家创作特点个性的关系。

关键词:主题性油画;红军长征;创作个性;主题与创作个性特点关系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2-0034-02

1红军长征主题的分析

1.1红军长征的背景

1934年10月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败,中央红军只能离开它们的赣南、闽西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次年的5月、11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十六军也分别开始了长征之路。

长征开始,大规模的移动行军束缚了原来灵活的红军部队,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八万六千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死者的鲜血引发了对生者的反思。1935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重新掌握了横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原的指挥权,长征三军于1936年10月在西北地区会师,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力,在长征路上留下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事迹[1]。

1.2长征及长征主题创作的研究开展价值

长征主题下的长征精神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如果仅仅靠文字描述就太过枯燥也极难描述清楚,对于不了解或者是想要深入了解长征精神和长征历史事件的人来说,文字细节性和冲击力不够。这时,绘画创作是非常好的表达方式。因为绘画能够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长征精神能够让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更强,能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前辈的拼搏努力,这样的精神能够激发和促进我们在当今社会不断前进,所以长征主题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也非常有必要进行一个主题创作[2]。

2红军长征主题下的作品分析

2.1董希文作品《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这幅作品描绘的是1936年红军战略转移的事件,现在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董希文沿红军长征之前所走的路线进行了半年的写生。他在写生之前就想要画一幅红军过草地的场景,他将最初的想法与实地勘察结合,创作出来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作品[3]。这位艺术家在红军长征的主题下认真地思考、学习,翻阅了很多的资料,靠着实地勘察、历史资料、还有艺术家的想法和艺术家的绘画能力创造出了这幅优秀的作品。

在红军长征的主题下,董希文选择了人物为主的方式凸显主题,又从风景中有效的把当时艰苦的环境凸显出来,人物的动作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关于这幅作品的色调董希文纠结了很久,一开始是打算将人物、篝火、天空采用暖色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冷色调,仅有篝火和附近的人和草地为暖色调。他的用色非常讲究,用大面积的冷色和小部分的暖色增强视觉冲击力,更加突出了红军的艰苦环境,也暗示了暖色的篝火像太阳一样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4]。

2.2沈尧伊作品《长征之路》

画家沈尧伊一直坚持以长征为主题进行创作,这份坚持令人动容,能在同一主题下不断寻找新的角度、绘画方向在笔者看来是非常不容易且厉害的,可以说他是长征的痴迷者,他对于长征这个主题的绘画从未放弃和停歇[5]。

沈尧伊在《长征之路》中的构图极为新颖,他综合了长征过程中的主要事件,这在当时一定是前卫且大胆的,他打破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创作方式,用一道光圈将各个情景进行了组合,不得不说,光圈的设计太经典太不可或缺,如果没有了光圈,这样梦幻奇特的蒙太奇的关系也就不成立且别扭了。

他虽然将许多场景进行了结合,但是没有丝毫的违和感,色调进行了主观的统一,光圈同时影响着各个部分,每一个事件中都能有光明进入,这也是沈尧伊的精妙的设计。他的构图很密集又非常清晰,中间背着枪的女战士也刻画得极其生动,让人不禁想要停下来好好研究解读一番[6]。

沈尧伊用了非常新颖的构图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了恢宏壮丽的场景,用自己的想法与现实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歌颂。这样的艺术形式试一次巨大的创新,让人印象深刻且引发思考。

2.3邵亚川作品《四渡赤水出奇兵》

邵亚川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的是第三次渡赤水过程中的场景。整幅画面虽然红色很多但是却很稳重,而且大量的红色营造出的氛围感很丰富。他用这样的红色的塑造红军的战士们,更好地襯托出了战士们的斗志昂扬、昂首阔步的形象。

他并没有局限于写实,他主观的把火把的亮度提高,火的范围也被扩大夸张,更好地烘托了战士们坚定的步伐。而且他将人物动态的把握、人物的塑造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夸张,但是这样的夸张与他红黑的色调更加统一,让人们更有带入感。即使是一匹马都在他的设计和画笔下变得极其生动,好像也像一个战士一样昂首挺胸迎接胜利。

2.4孙向阳、陈树东、孔平作品《大会师》

《大会师》这幅作品以黄色为基调,和前几幅作品不一样的是他更加注重场景和氛围的表现,文物几乎没有太多的细致的刻画,但是这些人物能很好地烘托出当时的氛围,营造出气势恢宏的场景。可以说这幅画面上不管是从技法、颜色、构图都非常的巧妙。

在一片人群和黄土高坡中,有很多面鲜红的红旗,它们都在迎风飘扬,让单一沉闷的画布上有了点睛之笔。这幅画的笔触感较强,没有过多的塑造,都是大刀阔斧的用笔,但也正是这样,让这幅画多了生动与激情,像这样的大场面,如果仅仅用纯写实的技法来完成,笔者认为会有些单调且无趣。

3主题创作与艺术个性的关系

3.1主题是中心思想

绘画的主题通过内容和形式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思想,就像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红军长征主题等。主题选择好后,开始搜集相关的素材,选择为主题服务的表现内容,再选择恰当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创作。

红军长征就是主题,一幅画作的主题,是画家所要体现的创作意图,或者说是画家要表达的思想,在红军长征的主题里,更多的是要表达长征精神,首先脑海里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清晰地知道自己要画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思想[7]。

3.2主题不限制艺术个性

主题性创作表达画家的主观思想感情,给予作品生机活力,利用丰富的情感和艺术家的专业知识,对主题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和个性。

在主题性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作品充满感染力,画家要把自己的审美、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积累通过艺术和技术的表达进行展示。

用不同的创作方式、创作手法塑造主题思想。主题不会限制艺术的个性,艺术的个性和特点与时俱进,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风格,他们能用自己所擅长的将共同的主题、共同的精神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以及主题的中心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3.3正确理解主题,不束缚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中

许多画的主题很表面,它只是通过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些图片在各种社交媒体中都很丰富,但真正能让人们思考的内容太少了。相比之下,主题油画的内容蕴涵着深刻的内涵,并强调现实的展示、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揭示,甚至包含了创作者对社会制度的反思和对人类文明的探索,体现了创作者更高层次的追求。

主题油画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个领域。这些艺术家往往不是简单地追随西方艺术家的步伐,而是对材料的运用、色彩的组合、造型的变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不同年龄段的审美特征是不同的,应适当改变以满足不同阶段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使主題油画更具市场潜力。在快速消费的时代,通过主题油画,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画家的所思所想,了解当今时代的历史特征和审美情趣,了解知识对人文历史的研究,拓展他们的视野。

4总结

综上所述,主题性油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历史场景的再现,或是当前热点的总和。主题性油画集体现了时代风貌,展现了人们的奋斗精神。

笔者分析了红军长征主题下的四幅作品,他们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创作,但创作的风格截然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油画的路走得更加长远。我国应该提倡多元化的创新的艺术发展,让更多人当代有新思想的画家有更好的机会展现主题创作。

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红军长征主题下的油画创作,让我们非常清晰的感受到主题和艺术家个性表达的关系,让我们对于主题性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主题性油画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要加强系统性分析,学习更好的技术,要有创新精神,探讨主题创作下的创作与表达。

根据主题油画创作,要教育和宣传爱国主义和历史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绘画中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也要注重技法想法的创新精神。主题油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文献

[1]王铭多.主题性油画创作的当代审思[J].美与时代(中), 2020(3):16-18.

[2]海淑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题油画创作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3]徐亚男.改革开放四十年藏族题材绘画创作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4]吴端涛.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态度:任梦璋主题性创作的时代特色和个性审美[J].美术,2018(4):52-58.

[5]李时兵.试论中西融合问题之于新中国十七年主题性绘画的成因[J].荣宝斋,2016(11):142-151.

[6]冯民生.论中国油画的审美品格与当代性特征: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谈起[J].中国文艺评论,2020 (10):56-65.

[7]朱淑英.从《长征组歌》看艰辛的长征之路[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6):11-13.

(责编:李慧娟)

作者简介:高梓旋(1998—),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