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童小说对中西方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2021-01-06杨楠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苏童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中,许多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都有着其地域文化的彰显。如贾平凹挥之不去的“商州情结”,再如沈从文先生的湘西世界,以及“东北作家群”等,而苏童笔下则有着“江南意识”的体现,在写作类型上被称为“南方写作”。“南方写作”既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一种继承下来的中国独有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渊源。苏童的作品刻着浓郁的江南文化印记,也凸显了江南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质。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西方文论及作品被翻译到中国,这为苏童在创作上汲取西方文学理论创造了条件,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创新写作模式,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的桎梏,也疏通了现代与传统的文学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西方文学;苏童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2-0005-02

1对中国传统的继承

苏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使得江南成为其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烟雨朦胧的江南成为故事的发生地,江南植物、建筑和地域典型风貌贯穿于故事始终,同时将中国传统中的鬼神之说、帝王文化等封建色彩融入到作品之中,形成独特的主题脉络,成为一代新文学的开拓者,这也是苏童能够在华语文坛有如此影响力的原因之一。其中,苏童小说作品的取材是有迹可循的,大多与传统的抒情小说或是民间传统故事乃至历史史料脱不开关系,贯穿于创作中的颓败美感。

1.1世情意识

苏童曾在某篇访谈中讲到“三言二拍”与《红楼梦》对他的启发,当我们将苏童的小说与古代传奇、话本进行对比研读,不难发现其二者在文体方面的相通之处[1]。

就取材而言,冯梦龙“三言”的许多篇章都是将传世名篇进行重塑再写,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故事内容都离不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唐传奇到宋话本再至明清小说,文学创作愈加趋向对于世态人情的描写,读者受众也更趋向于大众化。

苏童的很多小说都表现出对“中国古老的故事原型”进行再创造的“虚构的热情”,在这些小说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那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构造,是有着中国意识的小说元素,像是“旧瓶装新酒”一般进行重塑。这些故事承接着从唐传奇一步步走来的世情特征,将市井样貌描写得淋漓尽致。妓女形象是“三言”中十分常见的题材,苏童的《红粉》描写了两个青楼妓女与一位嫖客之间的恩怨情仇,迫不得已走上妓女之路的秋仪,利欲熏心、私吞妓女财产的恶毒老鸨等,都是明清小说中并不少见的人物形象。再如传统女性之间的算计斗狠,在《我的帝王生涯》中同样有体现,孟夫人辱骂皇甫夫人的市井恶语、王后彭氏依靠背景与权势害死惠妃腹中之子等。与此同时,苏童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民间传说的影子,他善于搜集我国民间历史神话故事,并根据搜集到的故事信息进行改革[2],《碧奴》则更是由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改编而成。

除此之外,在世情小说的日常生活描写中离不开“奇、情”二字,无论是宋话本还是唐传奇等世情文学,为了迎合大众消费,常常有着紧张曲折的故事脉络以及感人肺腑的情节设定,苏童的许多小说大多有着一个极为寻常的开篇,在经过处心积虑的铺垫和煞有介事的渲染之后,走向一个出奇意外的结尾,《蛇为什么会飞》开始于一个金发女孩住进了火车站旅社,下一幕居然是成千上万的蛇淹没了附近地区,最终在克渊与其分离之后,见到了一条飞舞的蛇,竟只是根草绳。

苏童的小说创作离不开对于传统“世情意识”的传承,其作品素材多取自于大众文化,对不同年代平民大众的真实生活状态给予高度关注,传统小说重点描绘热闹繁华的民间生活场景,作品气质是有古典味道的,而苏童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创作表面看似是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悲剧却往往不约而至。

1.2晚唐余韵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时至晚唐诗坛商声四起,当时的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突出,而后的黄巢大起义使得唐王朝轰然坍塌,处在这个社会时期的文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悲观消极,唐诗的风格随着王朝的衰败逐渐走向顾忌,鼎盛时期的唐诗风格飘逸、豪放,而晚唐时期的诗词多萧瑟、颓靡[3]。恢弘壮阔的盛唐气象经丰富多彩的中唐风采最终转变为哀婉深沉的晚唐余韵。

而苏童的小说既拥有着古典浪漫的高贵情调,又有着晚唐余韵中颓靡伤感的古老气质,他更加善于描写生命的渺小与无奈,将家族破败、欲望崩塌等世俗常见悲剧呈现给读者,《妻妾成群》可以说是被注入了这种余韵飞代表性文本,毓如的绝望愚昧,卓云的虚伪毒辣,以及始终被别人操控命运的颂莲,小说颓靡的基调与残酷的主题跃然纸上,曾经的知识分子颂莲在无休止的斗争下被物化,坠入地狱之中,在这个旧式的宅院之中无处安息。同时,苏童擅长在文中描写:海棠、梅、雪、菊等,颇有唐代诗歌的意蕴,正是有了诗歌的渲染才给小说奠定了晚唐余韵的基调。

2对西方文化的汲取

2.1马尔克斯语法

马尔克斯对于中国文坛的影响远远大于西班牙或是欧美文学,“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时,奥雷里亚诺上校仍会想起他的祖父带他去见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的这个开篇成为了许多作家竞相模仿的句式,这种倒叙的小说叙事方法,将未来、现在、将来三条时间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小说时间线融为一个“圆”,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不被时间线所束缚,以更开阔的视角去阅读文章[4],苏童《1934年的逃亡》就是如此,还有《外乡人父子》一文开头中就提到:许多年以后我还记得那个高大的身影在暮色中散发的孤独气息。

关于马尔克斯,苏童说,“这跟1980年代初的文学生态有关。他的土地与中国有相似性,他的创作是对想象力的无限挖掘,或者说挖掘到极致。”

2.2 福克纳式“南方世界”

在南方写作的世界里,20世纪美国文坛泰斗威廉·福克纳可以说是这个文学想象世界里的佼佼者。同样,在苏童的小说系列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福克纳笔下相吻合的“南方世界”,苏童也曾在采訪中多次提到期待福克纳的作品能够经过李文俊先生的翻译后进入国内,由此不难看出苏童先生对于作家福克纳的尊重与喜爱[5]。

在福克纳与苏童的小说中我们都能看到“罪恶”“暴力”等灰色的生命景象,仿佛都在谱写生命的哀歌,小说中的每一个形象都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却仿如掉入了“围城”一般,无可脱身。苏童小说《米》中的五龙便像极了《喧哗与骚动》里的次子杰生,他们都在腐朽衰败的南方大家庭长大成人,生活的极度扭曲催生出了残酷阴暗的性格,从而将生活中的不顺施加至他人身上。再如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与苏童的“香椿树街故事”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样都在书写着本国的“南方世界”,《骑兵》《白雪猪头》《舒家兄弟》等,形象地再现了南方世界中一群少年的残酷青春,以及周围邻居的生活百态,这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描写南方罪恶的奴隶制、腐败的庄园主以及一些非人性的文明不谋而合,同时苏童也继承并发展了福纳克对于人性的抒写。

3结论

本文通过对苏童各种类型小说文本的深入分析,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以及西方文学对苏童先生小说创作的影响,并起到了丰富现代小说理论资源的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家,苏童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学思想的同时,吸收了部分西方文学理念,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风貌。从世情意识到唐风余韵,从马尔克斯到福克纳,苏童在文学资源利用方面找到了方法与出路,在西方文学如同大刀一般直接插入中国文坛的时期,苏童接起了续写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同时也用更新潮、更能迎合大众文化的笔法,借用西方文学中的某些理论,创造出了一系列令人赞叹的小说。

参考文献

[1]张栋,马硕.身份认同·文学创作·艺术实践:白先勇的“中國性”认知与实践考察[J].东南学术,2020(1): 237-245.

[2]成玉峰,仇琦.白居易与紫式部文学创作观的对比研究:以《长恨歌》和《源氏物语》为例[J].大众文艺, 2019 (23):27-29.

[3]张国龙.何去何从的“写作学”:兼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6):130-137+171.

[4]江守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基于文论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J].学术月刊,2018,50(4):118-127.

[5]尚一鸥.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与灾难讲述:新作《刺伤骑士团长》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58-63.

(责编:李慧娟)

作者简介:杨楠(1999—),女,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苏童
浅谈苏童小说《刺青时代》中的创伤书写
选择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苏童重新解读“乡土文学”
被冤枉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苏童:慢一拍再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