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中国化工教育年会在长沙举行

2021-01-06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处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化工协会职业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处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

郝长江会长作工作报告 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重点成果展出

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0 中国化工教育年会(“EduChem2020”)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本届年会以“变革·赋能·共享”为主题,来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各类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石油和化工教育与培训相关单位的30 名演讲嘉宾和620 余名参会代表,呈现了一场思想交流的盛筵。本届年会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并由北京东方仿真集团、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欧贝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康宁反应器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江苏昌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莱帕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协办。

2020 中国化工教育年会由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变革·赋能·共享”主题报告会、“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2020 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年会、“新业态下的赋能与变革”——2020 中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年会、“后疫情时代的开放与共享”——2020 中国石油和化工职工教育与培训年会暨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工作研讨会等五个大会模块以及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议、《化工高等教育》期刊工作会议、《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物工作会议等三个小会模块构成,时空安排紧凑,会议效率很高。

10月30日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郝长江主持召开了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圆桌会议。他首先报告了2020 中国化工教育年会的筹备情况,并对大家积极参会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他主持审议通过了年会的各项议程安排。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欢迎大家在会议期间参观包括资源库、期刊、本科和职教优秀教学成果等丰富内容的2020年石油和化工教育重点成果展,并开展深度交流。

10月31日上午,2020 中国化工教育年会隆重开幕。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郝长江,常务副会长、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周伟斌,驻会副会长于红军,副会长(以姓氏笔画排序)于兰平、王志恒、王雄伟、任新钢、朱建民、巩建鸣、何学军、辛忠、李文秀、张凤宝、张彦铎、张喜春、张炳烛、沈磊、杨宗伟,秘书长辛晓等协会负责人,以及协会监事、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任耀生等出席大会。周伟斌主持大会。

面向大化工,统筹大教育,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2020 中国化工教育年会(“EduChem2020”)开幕式后,首先举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第五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会长郝长江作主旨报告“危机中创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回顾了2020年协会工作并对2021年工作做了展望和部署。

郝会长指出,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和挑战。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化工教育在危机中创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奋力推进。虽然线下工作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是在全体会员单位的努力下,积极开展线上工作,仍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2020年的工作,具体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助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分银行,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三是以服务会员为本,反映会员诉求,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四是举办各级各类大赛,促进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成长。五是展示教育改革成果,开展各类培训。六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做好专业认证等。七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中高职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八是贯彻落实教材精品战略,开展教学资源保障和教材出版工作。九是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 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十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办好两个期刊。

他强调,2020年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成立25 周年,自1995年经化工部和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以来,协会坚持面向大化工、统筹大教育,为促进我国化学工业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郝会长在展望2021年工作时说,协会在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显,行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也迈出了关键一步。协会将加快发展与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现代化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体系;将继续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办好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建设学分银行;协会将继续做好培训、大赛、专业认证、标准修(制)定等常规工作,并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等。面向十四五,协会将继续坚守初心,创好新机、开好新局,不断为我国化工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郝会长报告全文将在2021年第1 期《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发表)。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作协会2019年度会费收支情况报告。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监事任耀生作2019年协会监事工作报告。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辛忠宣读《关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调整理事会部分成员的议案》。考虑到理事会部分单位人员岗位变动和退休等原因,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吕万翔、沈阳化工大学副校长金志浩、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勇、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周健等四人,调整为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部分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上述调整方案在会上得到了一致通过。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张彦铎宣读了《关于2020年协会新增会员单位的议案》。

一年以来,先后共有23 家企业和院校申请加入协会。会上,郝长江会长为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23 家新入会的会员单位颁发会员证书(新增会员名单见本期《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主持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颁证仪式。

协会副会长、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喜春宣读《关于公布“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的通知》。

协会领导为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的代表颁发证书(获奖名单见本期《化工职业技术教育》)。

全面反映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重点成果的展览,在会议期间开放式展出。

新挑战下化工教育与行业的探索与发展——“变革·赋能·共享”主题报告会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驻会副会长于红军主持“变革·赋能·共享”主题报告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教授作主题报告“化工高等教育发展与新工科建设思考”。他首先从新工科教育的历史方位、国际坐标、中国探索以及新工科建设的方案和共性特点等方面介绍了新工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然后从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现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挑战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最后就化工新工科教育的前期探索、深化拓展,以及天津大学智慧化工平台构建,梳理了化工新工科教育改革实践,并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研究员作主题报告“时局、困局与破局:后疫情时代石化行业发展与十四五展望”。他从行业经济至暗时刻已经过去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资源短缺、产能过剩需要破解的困局,展望未来,石化产业在十四五充满希望,提出了破局之道,从行业视角带来对化工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启发。

新业态下的赋能与变革——2020 中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年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题为“新业态下的赋能与变革”的2020 中国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年会,于10月31日下午举行。年会围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专业目录修(制)订、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产教融合育人、双高专业群建设、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等,探讨如何在新业态下为职业教育赋能,推动职业教育变革。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主持会议。

为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今年9月教育部联合九部门制定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指明了方向。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院长何学军总结了协会职教工作委员会全年工作,并作了题为“改革赋能,创新提质,推动化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他首先汇报了新冠疫情下职教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情况;然后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作了思考和探索,包括新时代职业教育所处的经济特征、政策支撑和未来发展;最后畅谈了新业态下化工职业教育的赋能与变革。他提出:新业态下化工职业教育要在化工行业发展的变局中谋新局,在化工职业教育的挑战中育先机,走化工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

2020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专业目录修(制)订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轮工作定位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聚焦行业智能化发展。

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于红军作专题报告“化工智能化发展与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思考”。她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展望了化工行业创新驱动下的发展趋势,通过加快数字化与化工转型发展的快速融合,推进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她指出实现智能化迭代需要复合型人才储备,就智能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化工行业智能化研究应用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智能化技术下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最后,她提出要强化石化行指委指导作用,开展新一轮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要聚焦石油和化工行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第六研制组生物化工组组长、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栾学钢教授作专题报告“职业教育化工技术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进展与思考”。他从“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坚持相对稳定与着眼发展;坚持类型定位与层次界定”等方面阐述了本次职业教育化工技术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修(制)订工作思路,介绍了化工技术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考。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改革试点赛将创新体制机制,体现世赛理念,统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大赛试点工作,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职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专家组成员、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钱琛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化工类赛项(高职)规程与理念”报告,阐述了办赛理念、赛项内容、竞赛内容和成绩评定等展开。

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赛项专家组成员、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秘书长辛晓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化工类赛项(中职)规程与理念”报告。围绕赛项设计思路、设立目的和未来发展,规程设计历程,以及竞赛的内容、试题、平台和评分等方面展开。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09年在保定设置的“直隶补习学堂”,至今已有111年办学历史,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化工、医药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是化工、医药行业重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作“产教融合育英才 百年职教谱新篇”报告,分享了学校产教融合育人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根植化工、合作育人的办学理念,对接石化产品布局,围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构建了以化工生产技术等专业群为主体,以人工智能技术等专业群为特色的专业集群。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雄伟作“创新驱动双高专业群 育化工智能技术人才”报告,他分享了学校以重构应用化工技术双高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在赋能专业群强劲发展动力基础上,培育化工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与实践。

近年来,东方仿真集团顺应产教融合时代趋势,主动求变内部聚合,已经发展成为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化工企业职业培训、化工安全行业标准和企业过程安全咨询与培训的解决方案服务商。北京东方仿真集团副总裁、东方仿真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覃杨作“双轮驱动产教融合,助力化工人才高质量发展”报告,他从聚焦企业岗位培训、助力学校人才培养、双轮驱动育训结合等方面分享了东方仿真集团赋能行业教育与培训的典型案例和双轮驱动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

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以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教育教学和石化企业提供虚拟仿真软件、网络平台及硬件开发等服务。北京欧倍尔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龚贺以“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融合探索”为题,分享了欧倍尔公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模式和典型案例,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助力赋能。

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2020 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年会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推动化工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主题为“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的2020 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年会,于10月31日下午举行。大会围绕工程伦理、工程教育认证、“化工+AI”新工科实践、AI 教学、高校实验室安全和企业安全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展开分享与交流。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工教育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任新钢教授主持会议。

近年来,工程伦理正逐步纳入我国工程教育体系,并已成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工程伦理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发挥作用,如何推动工程伦理教育等,成为化工教育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王大洲教授作“新工科人才的工程伦理教育实践和思考”报告,他从新工科呼唤工程哲学与工程伦理、工程精神探源、从工程的三元属性看工程伦理教育和面向新工科的工程伦理教育创新等方面对新工科人才的工程伦理教育作了系统介绍和分享。

协会这几年一直在配合教育部对高校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叶俊伟教授作“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分别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论层面和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认证的实践情况分享了大连理工大学在工程教育认证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AI 与化工行业的快速融合,加快AI 紧缺人才培养,助力化工转型升级,变得尤为紧迫。北京化工大学仿真工程中心张贝克教授作“化工行业数字化新工程师能力培养”报告,他分享了北京化工大学在推进“化工+AI”新工科实践中的创新理念、做法和经验,包括新发展阶段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要素、在制造业转型中的历史机遇进行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实践与探索赛教融合的新工程师培养模式。

在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认定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系李军教授的成果获得了特等。年会上,他分享了该成果并作“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报告,并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化工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和方法、创新点和推广应用效果等方面分享了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人才的育人理念和实践经验。

自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来,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间最受瞩目的重大议题之一,而其核心问题就是碳排放。降低碳排放,促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实现此目标,离不开相关化工人才的培养和支撑。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梁志武教授作“二氧化碳捕获与资源化利用带给化工人的机遇和挑战”,他从中国捕碳产业发展情况谈起,先后介绍了二氧化碳捕获技术关键科学问题、技术开发研究平台、工业化应用经历和服务效益展望等内容,对低碳背景下的化工人才的机遇和挑战作了分享和思考。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新形势下,不论是工程教育认证,还是新工科建设,都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提出了要求。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杨玲教授作“化学化工实验,恪守安全底线”报告,她分析了化学化工领域安全形势,并分享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实验室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教育工作。

万华化学作为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安全管理方面不断汲取、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化工人才安全教育提供了参考范式。万华化学集团高级人力资源总监、万华大学执行校长赵继德作“万华化学安全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报告,他从万华的安全环保目标、责任关怀体系、“十大安全理念”“十大不可违背条例”“日常行为五要求”“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安全管理和过程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了万华化学对安全人才培养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如何提升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微反应将扮演重要角色。微反应康宁反应器技术中心(中国)主任伍辛军博士带来了题为“本质安全连续流技术,赋能现代化工教育”的报告,他通过介绍连续流技术及其对高校科研的助力,分享本质安全连续流技术对现代化工教育带来的赋能新机遇。

新兴技术范式下对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成为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AI 技术的发展,AI 应用于化工教学,也成为热点问题。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徐日升作“AI 技术应用于化工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报告,从浅谈人工智能入手,畅谈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化工教学智能化升级,通过介绍新机遇下产品变革和后疫情时代共享平台实践,分享了AI 技术是如何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并促进化工教学方法创新的。

猜你喜欢

化工协会职业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