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丰顺县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1-01-06张帅帅朱沛云余庆亮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18期
关键词:北东断裂带矿化

张帅帅,朱沛云,余庆亮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广东 汕头 515041)

丰顺县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区位于平安镇幅中北部,隶属丰顺县八乡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14″~115°55′45″;北纬23°38′00″~23°40′00″。圆盘背锡多金属矿在区域上位于武夷成矿带粤东段,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段,为近年来工作新发现的一个小型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将对圆盘背的成矿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作初步总结,供研讨。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在区域上位于武夷成矿带粤东段,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段,早白垩世龙狮寨黑云母花岗岩体(ηγK1)与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2-3r)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2-3r)、上侏罗统水底山组(J3sd)与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南山村组(JKn)的一套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区域构造以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占主导地位,其北西束五华断裂带从北西角通过,南东束大埔—海丰断裂带从南东侧通过,其间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断裂。早白垩世岩浆岩主要在区域中部及西部出露,呈岩基产出,岩性有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晶洞花岗岩。区域动力变质岩为早侏罗—晚白垩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莲花山深断裂带。沿断裂带附近的晚古生代乃至中生代地层遭受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形成北东向带状展布的早侏罗—晚白垩东南沿海变质带。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主要有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火山岩,主要为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2-3r)流纹质火山碎屑岩,该地层亦为主要赋矿地层。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F4断裂与北西向F1、F5断裂,北东向断裂为一逆冲断层,由于其应力作用,在区内形成两段片理化带,北西向F5断裂及一系列糜棱面理、片理为区内主要储矿构造。区内侵入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K),为区内成矿提供热源与物源。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工作,根据异常特征圈定的长山AP3异常与区成矿关系最为密切。AP3长山异常分布圆盘背矿区南部,形态呈带状,走向北东,近平行于区内主断裂构造。异常面积1.02km2,异常南面未封闭。异常元素组合为Pb-Sn-As-Ag-W-Mo-Bi-Zn-Hg-Cu-Sb,主要成晕元素为Pb-Sn-As-Ag-W-Mo,次为Zn-Cu-Sb。高基坪区段相比寨岩岽区段,相对富集W、Ag、Pb、Zn、Mo,亏损Cu、Bi、Sb。其中Sn、W、Mo异常极值 为350μg/g、52.6μg/g、22.81μg/g, 异 常NAP值分别为1.06、0.55、0.38,异常内带均有发育,但内带面积不大;Pb、As、Ag异常发育面积较大,异常面积分别为0.344km2、0.238km2、0.511km2,均值分别为323.9μg/g、127.9μg/g、0.227μg/g,除个别极值数据外,均只发育异常外带,中低温元素异常强度不高。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根据地质调查和地表槽探揭露,在工作区内发现矿脉两条,分别为V1、V2,其中V1矿脉为工作区内最主要的矿体。矿体特征如下:

(1)V1矿体:产于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2-3r2)第二喷发旋回地层与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ηγK13e)内接触带中,地表或浅部由西南至北东由工程BT6、LD1、LD2、BT2、TC0、BT1、TC3控制。矿体受北东向F4断裂控制,矿化沿断裂带不均匀分布,已控制的矿化蚀变带延长约1.4km,宽1.50~3.50m。产状:倾向310°~330°,倾角60°~70°,该矿(化)体呈脉状,矿化不均匀,矿石矿物主要为锡石、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绿泥石和方解石,后期硅质热液丰富,岩石坚硬。据探槽(剥土)和民窿揭露,矿体沿走向具有膨大缩小、矿化不均匀等特征,当矿化体与北西向构造交叉位置处矿化好,根据矿化特征将V1矿脉自南西—北东分为三段(V1-1、V1-2、V1-3)。

a.V1-1由民窿LD1、LD2控制,矿(化)体延长约270m,平均厚度1.69m,矿(化)体北东侧被北西走向后期断裂F5(产状:220°<50°)磋断。平均品位Sn 0.56%、Pb 1.90%、Zn 3.69%、Ag 118.2×10-6。

b.V1-2由剥土BT2控制,矿(化)体延长约110m,平均厚度1.27m,矿体南西侧被北西走向后期断裂F5(产状:220°<50°)磋断。平均品位Pb 0.40%、Zn 1.26%、Ag 65.1×10-6。

c.V1-3由槽探TC3控制,矿(化)体延长约300m,平均厚度2.47m,平均品位Pb 2.12%、Zn 2.26%、Ag 200.4×10-6。

(2)V2矿体:产于中-上侏罗统热水洞组(J2-3r)与水底山组(J3sd)接触带附近,已追索矿体延长约1300m,宽3.00m~5.20m。该矿(化)体呈脉状,沿北东走向破碎带分布,破碎带受北东走向片理化带控制,矿化不均匀。矿石矿物主要为锡石、方铅矿、闪锌矿、褐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绿泥石和方解石,后期硅质热液丰富,岩石坚硬。方铅矿、闪锌矿主要产于构造硅化破碎带中,沿破碎带岩石片理化、褐铁矿化较强。产状:倾向310°~330°,倾角70°~78°,根据矿化特征将V2矿脉自南西—北东分为二段(V2-1、V2-2)。

V2由槽探TC12、TC11控制,矿脉延长约800m,矿化宽约3.30m~13.50m,平均品位Sn 0.38%、Cu 0.19、Pb 0.67%、Zn1.59%、Ag 52.0×10-6。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石中矿物成分较复杂。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锡石、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石英、云母、石榴子石、绿泥石及少量的变质矿物。

4.2.2 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晶粒结构、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它形结构、片状、板状结构等。

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细脉状和浸染状构造等。

4.2.3 矿石类型

以硫化物型锡铅锌多金属矿石为主。

4.2.4 主要有益组分和伴生有益组分含量特征、赋存状态

主要有益组分含量特征及赋存状态,根据化学分析及岩矿鉴定结果,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Pb,Zn、Sn。矿点中Sn的范围值0.32%~1.02%,Pb的范围值0.38%~4.52%,Zn的范围值0.70~23.24%。其中铅锌矿主要以方铅矿、闪锌矿的形式存在,锡矿主要以锡石的形式存在。

伴生有益组分的含量特征,根据化学分析结果,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为Cu、Ag,伴生组分Cu在各矿体中品位为0.0033~0.25%,伴生组分Ag在各矿体中品位为0.94~954×10-6,达到综合评价的要求。

5 矿床成因探讨

本区矿体产于岩体与侏罗系流纹质凝灰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受NE、NW、近EW向动力变质带和片理化裂隙构造带控制,成矿热液沿着裂隙、片理化裂隙构造带进行充填,根椐矿体的产出部位、形态特征、与岩浆岩的时空关系、以及矿物组合为中温矿物为主的情况,结合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的围岩蚀变等特征,确定其成因类型为受动力变质带控制的充填交代热液矿床。

6 找矿标志

(1)矿床受动力变质带产生的片理化裂隙构造带控制,片理化、糜棱岩化带发育,NE、NW、近EW向片理化裂隙构造带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而不同走向的断裂与片理化裂隙构造带交汇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

(2)岩石中发育有较强的蚀变现象,主要有硅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及石榴子石化,在地表硅化破碎带中,常见石英细脉及矿化现象,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3)地表氧化铁锰帽和硅化铁锰质裂隙带是寻找隐伏矿体的重要标志,但应注意分析氧化帽与原生矿在空间上的关系。

(4)1:1万土壤测量化学异常中,Sn、Pb、Zn、Cu、Ag异常浓集中心套合较好,且与片理化带、岩体外接触带叠加位置为有利找矿位置。

(5)民窿及地表采矿露头。

猜你喜欢

北东断裂带矿化
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董事会团队断裂带对家族企业传承后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