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陶艺的转折者
——李茂宗*

2021-01-05冉美晨

陶瓷 2021年10期
关键词:陶艺创作传统

冉美晨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前言

李茂宗先生是最早的中国现代陶艺家之一。台湾陶乡苗栗出生,台湾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视觉艺术学院毕业,台湾著名的陶艺家,台湾现代陶艺的开拓者之一。

60年代其作品“海珠”、“空”、“旋”在德国慕尼黑国际陶艺展获得金奖,作为国际陶艺展示平台上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艺术家。后作品“醉之生”获得意大利国际艺展优选奖。世界工艺协会邀请李茂宗先生加入并作为永久会员,此后被聘往欧洲、日本考察。数十年来,他往返于中美各地,积极倡导相关学术活动,为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推动,国际陶艺艺术的先行,中国陶艺走向世界的舞台的引领起着重要作用。

1 李茂宗的现代陶艺创作

李茂宗先生从事现代陶艺创作五十余年,创作了大量的现代陶艺作品。李英德先生评价其作品说:“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陶瓷家如何从重功能的传统器物制作观念,转变为表现个人感性世界且具有鲜活生命的陶艺。”

从1960年代创作的“破形而立”系列,李茂宗先生尝试的“实用造型”转向具有个人风格伴随强烈情感的“工艺造型”的实验,其称为“破形而立”。利用釉彩奔泻、挥洒、滚动、用刀代笔划出泼墨淋漓的反常态的现代造型艺术。富有浓厚创造力和想象力,粗犷浑厚,作品“月岩”、“春晓”、“轮回”、“怒花”等为这时期代表。

1970-1980年代的“得意忘形”系列,赴美后的创作。1972年,李茂宗先生被聘往欧洲、日本参与手工艺考察,同时创办“纯青陶苑”,翌年举家搬到纽约,他的求索重新起航。期间作品近乎怪诞,看来似不着边际全然不可名状,用看似信手拈来的偶然性效果,寄寓一种抽象的美。这一时期代表作有“松风”、“江流”、“海贝”、“月河”等。

“破土而出”禅系列1990年代,这一时期李茂宗先生的作品常常运用矛盾对立法则,均衡的化解和矛盾的对立互相拉扯,获得作品巨大的张力。系列作品“回”、“静心”、“静土”等,常常以意象鲜丽、委婉而又缠绵的标题命名。比如“月河”、“高山流水”等等在西方文化被看作多余的题目,在东方哲学思想的逻辑上,却寄寓着延伸着的联想和深厚的情感内涵。

21世纪“自然”系列的造化自然作品中,李茂宗先生的陶艺作品开出一条自我开放的现代陶艺之路。在创作中既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又蕴含中国古典哲学内涵,在评论界被誉“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陶艺代表性人物。

2 李茂宗的现代陶艺观念

李茂宗先生对于现代陶艺的创作观念是严谨且坚定的。他曾总结道:“在传统束缚下,为何我的现代陶艺有所突破?我过去做传统,但那不是我想要的东西,那也不是我思维的东西。现代陶艺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概念,加入自己的理念和个人的想法。借由泥土、成形、烧制、描写出个人心境的符号,表现出来的就是我。”在吴天保老师的回忆采访中提及:“现代陶艺创作要有灵性,要有泥的质感和肌理效果,比如说我亲手掌握,把肌理弄得粗犷产生一种肌理的效果。”从传统上得以突破,借泥土吐诉真我。

李茂宗先生释放心灵与想象,从实用和工艺的传统陶瓷中放飞自我,在“释放”和“放飞”之下,凝聚着某种并不“释放”和“放飞”的边界,现代艺术不是“疯子艺术”不是不假思索的胡来。台湾出生的李茂宗先生在1987初次访华后的十几年时间走访了中国大陆定窑、官窑、哥窑、汝窑、钧窑等著名古窑遗址参观了景德镇、北京、石湾、宜兴、淄博、潮汕、贵州、唐山、德化等陶瓷产区。对于中国陶瓷生产的历史遗存进行深入了解,其强调打破传统的同时也在不间断地了解传统。

2.1 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内涵

李茂宗先生作为“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坚持观念输出的现代陶艺抽象表达。其创作思想的形成受到西方陶艺观念的熏陶但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其作品利用偶发状态的施釉技法,手与泥土的自然反应创作自由的随意下却将其审美自然的寄于作品中,作品的创造不是对自然的模仿,却是一种自然状态下对自然理解的表达,正是体现了“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内涵。

李茂宗先生在西方生活的尾声以及回到故乡后的作品“天人合一”的创作,更是直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自然本色的回归,对泥土质朴追求,在器形上日益趋于简洁。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命题使其追求不言而喻。

2.2 中国画元素的创作表达

中国画的审美要素之一笔墨,点、勾、皴、擦之法的用笔讲究以及曲直、轻重、偏正等下笔精神,以刀代笔运用与泥之上。李茂宗先生的现代陶艺作品近似中国国画泼墨的施釉方法,中国画“随类赋彩”的色彩运用,自由随性的表达下选取了太多中国画的特点。

2.3 中国文化、哲学的形式选择

“月河”、“春晓”、“春花秋艳”、“高山流水”等等李茂宗先生的标题设计,深情款款、缠绵委婉。在西方看似题不达意的标题,却直击东方的精神文化上,蕴藏着无限的文化力量与精神情思,其弦外之音非中国文化不可解读。

李茂宗先生的雕塑造型的抽象形式,却暗含阴阳对立、和合两级的东方哲学内涵。在西方艺术游离中有意学习西方现代艺术流变的李茂宗先生,却隐隐蕴含着东方精神的依恋。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无从追踪,但他的创作过程,挤压、拍打、挥釉、灌釉的无限偶然中,呈现出粗犷与细腻、有意与无意、静态与动态、刚劲与轻柔无限的矛盾对立法则,深邃的意境让李茂宗先生作品中的东方爱恋溢于言表。

现代陶艺中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得以验证在李茂宗先生40余年的创作生涯,这种融合是中国意境与西方现代的融合。李茂宗先生不仅仅是最早的中国现代陶艺家之一更在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之路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李茂宗的陶艺观念传播

40余年的陶艺创作人生,李茂宗先生专心创作同时积极推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活动于现代陶艺交流,奔走于海峡两岸,投身于国际现代陶艺传播。198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展开李茂宗先生受聘任陶艺顾问,受中国轻工业部邀请举办“现代陶艺创作与陶瓷产品设计讲习班”在北京、景德镇、石湾相继开展。

李茂宗先生在八十年代在中国美术院校陆续讲授,进行现代陶艺推广,传播现代陶艺教育思路,培育高校陶艺人才。十几年的时间里,李茂宗先生30余次奔走于中美两国,10多次在景德镇参与举办陶艺展,在李茂宗宣扬现代陶艺新观念的同时,也接续和重温了中华文化的深长与厚重。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传播者。

4 李茂宗对现代陶艺的影响

中国大陆对于现代陶艺的探索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已经出现,个人艺术家在自己的爱好、专业、认知下展开的个人探索,零星的个人展览几人组成的小团体联展出现。这样的活动没有统一的思想、固定的理念。而1985年8月李茂宗先生首次访华开始陆续开展的讲座,在高校的观念传播,对于西方的现代陶艺的全方位讲授使中国现代陶艺集体性的探索真正展开。

80年代末期中国大陆的现代陶艺热潮中的积极分子不少都是在李茂宗先生的现场演示下开始出发的并陆续成为中国现代陶艺的主干。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今景德镇陶瓷大学)吴天保、姚永康、周国桢为代表的一代现代陶艺引领者的创作回忆中起着重要作用,姚永康老师曾说:“1987年,美籍华人李茂宗,把国外现代陶艺的概念、形势、信息引入我院,从此陶艺之火在我心中点燃。”李茂宗的讲座促发了现代陶艺观念进入高校并深入教学传播,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转变下的老师、萌发时的中国现代陶艺带来了新的思考。

由此现代陶艺的中国创作开始进入世界现代陶艺创作之流。中国的20世纪80、90年代西方的文化现代艺术理念不断向中国输入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一时间的冲击是巨大的,中国的现代艺术似乎进入了一个冒进的状态,中国现代陶艺的时代冲击也是一样的。当时的我们求变却一直在碰壁。

李茂宗先生不仅为寻找新生的中国现代陶艺征程提供机遇和形式的追求,其创作更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推动作用。在现代陶艺中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艺术融合进行可行性尝试,中国意境哲学与西方现代艺术进行融合。在中国理解西方现代陶艺的同时伴随着自身落后的暴露。

李茂宗先生曾指出:“当时有中国所谓权威性的陶艺家论文反对陶艺的自我表现、自我欣赏,并且明确提出应该搞什么,不搞什么!真使人苦笑不得。”从李茂宗先生的评论中我们也可窥探出部分当时时代的陶艺创作状态。80年代末陶艺思潮审视传统方法,突破传统成形技法,寻找新的陶艺表现方式深入人心。陶艺造型器皿框架的突破用泥土尝试的雕塑造型创作的90年代初期陶艺风格从此开始。

5 结语

李茂宗先生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由台湾出发停驻美国在中国归航,其出发为中国人在现代艺术被世界认可提供了可能,短暂的停驻为大陆的现代陶艺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李茂宗先生的创作作为中国哲学与西方艺术的融合表现,不是抄袭西方的某一种形式、技术,拼凑、黏贴传统的符号。而是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的审美意味,倾听自己的心灵呼唤,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找到与世界的交汇处,继承传统,表达个性,有机健康的融合。现代陶艺的发展在当代并没有停下脚步,其创作之路仍是我们发展的学习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陶艺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一墙之隔》创作谈
“疯狂”的陶艺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清明节的传统
创作失败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