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KAP 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1-01-05袁丽荣

护理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慢性病病人疾病

荆 璇,薛 平,袁丽荣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中一项重要目标是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改善慢性病防控环境,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1]。慢性病病程长、管理较为复杂,加之目前我国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性护理尚不成熟,因此寻求真正适合慢性病病人的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知 识-信 念-行 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理论是到目前为止用于解释个人知识和信念如何能转变为健康行为的常用模式[2],在帮助慢性病病人提升疾病认知,增强管理信念和改变不良行为等疾病管理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模式是国内学者在KAP 理论基础上结合病人自身情况,为病人提供的个性化疾病管理方案。目前,针对IKAP模式在国内慢性病病人应用中的综述性文章尚少,故本研究从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IAKP 模式的内涵、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重点对IKAP 模式在国内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IKAP 模式在我国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方向。

1 慢性病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特征

1.1 慢性病的概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表现为一种疾病长期持续存在的状态,具有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较长、难以治愈、愈后较差等特点。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糖尿病4 个类型。

1.2 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病学具有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发病率快速增长的特点[3]。截至2012 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占早死人数的75%,45%的慢性病病人于70 岁以前去世[4]。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亡的前4 位。目前,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并且在未来20 年会增长至80%;其发病率的快速增长与多种因素相关,除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外,还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高、人均预期寿命增长的经济因素,老年人口增加、慢性病病人基数不断扩大的人口因素,以及与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慢性病病人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的医疗服务因素均相关。

2 IKAP 模式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IKAP 模式是国内学者基于KAP 理论而延伸的一种健康教育模式,KAP 理论是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认知到采取健康行为的一个成功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ayo 等于1950 年提出[5],经Gochman 在其1988 年主编的《健康行为》中予以发展,简称知信行理论。1999 年,罗莎莉[6]在KAP 理论基础上,结合“以人为本”理念首次提出IKAP 模式,并逐渐应用于慢性病、癌症围术期病人心理护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她对IKAP 的定义为:信息,指护士要了解病人需要什么;知识,指给予病人卫生保健知识;信念,使病人产生重视健康的信念;行为,指病人有维持和恢复健康的行动。

3 IKAP 模式在慢性病中的应用现状

3.1 国外KAP 模式在慢性病中的研究进展 KAP理论起源于美国,应用领域较广,发展较成熟。KAP理论在20 世纪中期主要用于教师对计划生育的认识、态度和做法等的调查性研究[7-8],后期逐渐应用到高血压、糖尿病的疾病管理中[9-10],但当时多以医师、护士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为主,强调医护层面对慢性病的管理。21 世纪初,人们开始运用KAP 理论对慢性病病人进行干预,使病人加入疾病管理中,进而促进其健康行为。Naeema 等[11]将KAP 模式应用于门诊2 型糖尿病疾病管理中,证实KAP 模式健康教育有助于病人改善生活方式、良好地控制血糖,这一结果与Niroomanda 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Shailaja 等[13]通过对2 型糖尿病病人进行KAP 宣教,证实该法能通过改善用药行为控制血糖。目前,国外KAP 理论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仍然集中于糖尿病、高血压领域的用药依从性方面,并逐渐扩展到老年痴呆[14]、乳腺癌[15]等多个慢性病领域,通过家庭医生、高级实践指导护士、初级保健中心的药剂师[16]将KAP模式应用于慢性病病人,帮助病人更好地进行慢性病管理。

3.2 国内IKAP 模式在慢性病中的应用现状

3.2.1 应用领域

3.2.1.1 心脑血管疾病 吴惠等[17]将IKAP 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旨在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压管理、生活质量和心理情况。吴双[18]将IKAP 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病人,旨在提高住院冠心病病人的自我效能和遵医行为。黄正丽等[19]将IKAP 模式应用于住院冠心病病人,重点分析该模式对于住院冠心病病人的应用价值。李影等[20-22]将IKAP 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病人中,探讨其对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李广霞[23]将IKAP 理论应用于社区帕金森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3.2.1.2 癌症 刘连弟等[24-26]将基于IKAP 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胃癌围术期病人,探讨其对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胡岑等[27]将IKAP 模式应用于晚期胃癌疼痛的老年病人,探讨其对病人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秦艳艳等[28-29]将IKAP 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化疗病人,探讨其对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李爽[30]将IKAP 模式健康教育应用于乳腺癌病人,探讨其对病人住院满意度的影响。曹海艳[31]将IKAP 模式健康教育应用于农村癌痛病人,进行认知度的研究。石倩[32]将IKAP 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康复期癌症病人,探讨其应用效果。

3.2.1.3 代谢性疾病 饶正轩等[33]将IKAP 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对其自我效能进行评价。符蝶等[34]将IKAP 管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病人诊疗过程,探讨其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朱丽华等[35]将IKAP 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代谢综合征病人,旨在提高其依从性。敬泽慧等[36]在探讨2 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中对IKAP 模式、格林模式、“三师”共管模式等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指出IKAP 模式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自我评估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3.2.1.4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孙敏[37]运用IKAP 理论对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Li 等[38]应用基于IKAP 理论探讨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3.2.2 应用方式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人多单独使用IKAP 模式进行健康教育;胃癌、乳腺癌等肿瘤病人多使用IKAP 模式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在单独应用方面,IKAP 模式的应用过程包括4 部分:①掌握病人基本信息,通过观察、交流、询问、体检、查阅病历等多种途径了解和掌握一般信息和病史;②讲授慢性病相关知识,通过面对面宣教、发放健康手册、视频资料、知识讲座及多种途径传播慢性病相关知识;③转变就医观念,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邀请病人及其家属参与讨论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帮助病人转变错误的疾病管理观念,如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④促进健康行为,建立家庭支持,促进病人变被动健康行为为主动健康行为。在单独应用IKAP 模式过程中,责任护士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结合应用方面,胡岑等[27]在对老年晚期胃癌癌性疼痛病人采用动机性访谈联合IKAP 健康教育模式,将动机性访谈贯穿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4 个环节,每次访谈30~40 min,了解病人情况,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其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态度,转变不良生活行为。李爽[30]利用IKAP 协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乳腺癌住院病人满意度研究,在IKAP 模式上对病人和家属采用协同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专业医师和护士的协同作用,进行健康教育,全面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促进自信心和健康行为的建立。在IKAP 模式基础上,结合访谈、协同教育等方法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改善负性情绪,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进而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构建家庭、社会等多方支持。

3.2.3 应用效果

3.2.3.1 提高疾病认知 IKAP 模式强调疾病相关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IKAP 模式可在充分掌握病人信息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实用性的干预方案。研究显示,IKAP 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升慢性病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度以及自我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程玉莲等[39]对136 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实施IKAP 健康教育模式后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高血压认知达标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老年病人在心理调节、合理饮食、适宜运动、遵医用药、血压控制、定期查体等方面的认知达标率高于干预前(P<0.01),这一结果与邹小梅[40]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IKAP护理干预模式在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疾病相关认知方面起重要作用。

3.2.3.2 增强自我效能 IKAP 模式强调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而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在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过程中,自我效能是病人从知识转变为行为的持续动力因素。研究显示,IKAP 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慢性病病人自我效能。杨桂芹等[41]对52 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IKAP 模式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完全有信心的病人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吴双[18]在对冠心病病人实施IKAP 模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李影[20]对40 例脑卒中病人的干预结果显示,实施IKAP 护理模式干预的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IKAP 模式干预有助于提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病人的自我效能。

3.2.3.3 促进遵医行为 IKAP 护理模式认为,促进健康行为的转变是目标所在,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慢性病病人年龄以40 岁以上为主,且以女性居多,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思想认知等因素的影响,病人定期复查、戒除烟酒、监测病情变化、用药等遵医行为较差。多项研究显示,IKAP 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根据病人个人情况,通过一定的认知干预转变病人的自我管理理念,进而推动病人不断提升遵医行为。饶正轩等[33]通过对62 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进行自我效能评估后,实施IKAP 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陈 秋 丽[42]对49 例 脑 梗 死 病 人 实 施IKAP 护理模式干预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饮食、运动等行为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李影等[20-21]研究结果一致。胡岑等[27]对35 例晚期癌症疼痛老年病人进行IKAP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完全遵医行为以及部分遵医行为占比高于对照组,两组总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IKAP模式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病病人遵医行为。

3.2.3.4 缓解负性心理状态 慢性病病人病程长,存在持续医疗费用支出等情况,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多项研究显示,IKAP 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病病人的心理状态,提升其应对疾病的积极态度,减少负性情绪。饶正轩等[33]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进行IKAP 模式护理干预,干预组病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吴惠等[43]研究结果一致。刘连弟等[24-25,44]对胃癌围术期病人实行IKAP 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HAMD 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秦艳艳[28]对乳腺癌病人实施IKAP 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01);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一结果与吴先群等[29,45]的研究结果一致。还有研究显示,采用IKAP 模式对肺源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出院后心理问题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人出院前心理问题评分较入院时下降更为明显(P<0.05)[24]。由此可见,IKAP 模式干预有助于缓解慢性病病人的负性心理。

3.2.3.5 改善生活质量 多项研究显示,IKAP 模式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提升认识、增强信念和转变行为等改善慢性病病人的生活质量。王倩等[22]研究显示,KAP干预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I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01),干 预 组SIS 评 分 高 于 对 照 组(P<0.001)。杜爱萍[46]对30 例脑卒中病人实施IKAP 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6 个月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3 个月(P<0.05),且干预组SI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李影[20]的研究结果一致。翁维华等[47]在对胃癌病人实施IKAP 模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海英[26]研究证实,IKAP 模式护理干预后胃癌围术期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干预组病人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胡岑等[27]应用生命质量量表(QOL)评分对实施动机型访谈联合IKAP 模式干预的病人及实施常规护理的病人进行生命质量测评,干预后观察组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由此可见,IKAP 模式有助于改善脑卒中病人、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4 目前存在问题

第一,在应用领域方面,IKAP 模式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自我管理中应用较少;第二,在应用过程方面,IKAP 模式多单一应用,病人及其家属参与度较低;第三,在应用效果方面,IKAP 模式被证实在提高慢性病病人疾病认知情况、增强自我效能、促进遵医行为、缓解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但IKAP 模式与慢性病病人自我效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尚少,此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5 小结

IKAP 模式是近年来较受人们关注的健康管理模式,其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围绕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措施,在此过程中鼓励病人参与自身疾病管理,通过宣教、交流互动、心理干预等方式,强化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健康信念,促进健康行为。未来国内学者应继续拓展IKAP 模式在慢性病中的应用,探索IKAP 模式在提高慢性病病人自我效能方面的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慢性病病人疾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谁是病人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