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研究

2021-01-05吴曙光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建筑施工施工人员

吴曙光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包括施工人员、材料、设备、质量、安全等施工要素,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科学安排施工材料及设备的使用及储存,并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以及国家相关技术规定,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进行检查,利用有关安全制度维护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从而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1]。但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涉及的管理要素较多,管理区域分类也比较多,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采取的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个问题,比如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经常出现丢失和分配不均现象,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施工,传统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需求,为此提出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研究。

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从空间角度上讲,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各个区域进行全方位、统一整体的管理;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涉及人、设备、材料、安全、质量等多个施工要素,所以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此之外,建筑施工现场还需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比如在对人员流动配置方面、施工设备及材料平衡和调整方面,都要灵活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效率和资源消耗,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筑施工现场会出现一系列问题[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对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和成本的重要手段,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2.1 搭建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

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需求,利用6S理论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6S包含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个要素,因均以“S”开头,简称6S。此次结合6S理论中的六个因素,将其对应到建筑施工现场各个管理内容,图1为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图。

如图1所示,利用6S理论中的整理理论实现建筑施工空间规划整理,利用整顿理论,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进行合理分类整顿;利用清扫理论,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设备进行清扫;利用清洁理论,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清洁管理;利用素养理论,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素养进行管理;利用安全理论,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安全有效管理,每个元素理论对应一个管理项目。

图1 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图

表1 建筑施工材料整顿标准

2.2 建筑施工现场空间整理及施工材料整顿

根据上文建立的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对建筑施工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整理。按照建筑施工区域功能的不同,将建筑施工现场空间划分为生活区、内务办公区、施工区、施工设备和材料存放区以及现场外围区五个空间区域,对于施工现场区域的划分和整理,便于管理方案的执行以及施工现场的检查,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整理完建筑施工现场空间区域后,对于不同区域的施工现场材料进行分类整顿,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中,按照施工材料的需要和不需要标准进行分类,具体标准如表1所示。

按照表1整顿标准,将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分类整顿,将需要的施工材料放置在一起,将不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妥善处理,以此完成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

2.3 建筑施工现场施工设备清扫及施工环境清洁

按照6S理论中的清扫理论,清扫能够保证事务安全有序地进行,是建立在整理、整顿基础上的第三个“S”。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利用清扫理论,当天的建筑施工任务完成之后,要对所有投入于施工中的建筑设备进行清扫,将施工设备表面的灰尘和污迹擦拭掉,并且在清扫过程中如果发现施工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用红色安全警示标示,在施工设备上粘贴红牌,表示该施工设备需要进行维修。建筑施工设备清扫管理,可以保证建设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因施工设备故障而延误施工工期。

按照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当完成建筑施工设备管理后,需要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进行清洁,将不同空间区域内“不需要”的施工材料统一放置到规定地点,将施工设备归放至原位,将施工现场的垃圾清扫干净,利用运输工具将其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统一处理,以此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环境的整洁[3]。

2.4 施工人员素养及施工安全管理

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按照6S理论中的“素养”,对施工人员职业素养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筑施工项目基础信息、建筑施工设备操作使用、建筑施工设备和材料信息等,通过培训使施工人员准确了解所有与建筑施工有关的信息,正确操作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管理是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模型的最后一步,对于施工安全的管理,首先要制定全面的安全制度,其次在施工危险区域进行安全警示标识,在容易看见的区域建立安全警示标语和警示牌,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进而完成基于6S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

3.结束语

本文融合6S理论提出了一套新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最佳顺序进行管理活动,使建筑施工现场的所有施工环节更加有效,利用最少的人力资源、时间资源以及经济资源来完成质量最优的施工建筑,以到达建筑施工方的要求。此次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和水平,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为建立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建筑企业更好地进行6S管理提供了依据[4]。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建筑施工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