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孩政策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安全感及逆反心理研究

2021-01-04吴紫荧周佳敏刘晓彤苏泳仪丘碧群

科教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二孩政策安全感逆反心理

吴紫荧 周佳敏 刘晓彤 苏泳仪 丘碧群

摘要为探讨二孩政策、青少年心理安全感、逆反心理之间的关系,采用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青少年修订版),逆反心理量表对20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1)青少年安全感和逆反心理在弟妹于二孩政策前后出生差异显著;(2)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青少年的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学段、生源地上差异显著;(3)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与青少年心理安全感、逆反心理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青少年 二孩政策 安全感 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58

A Study on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Security and Reaction Psyc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wo-Child Policy

WU Ziying, ZHOU Jiamin, LIU Xiaotong, SU Yongyi, QIU Biqu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child policy,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security and rebellious psychology, Maslow security-insecurity scale(Revised edition for teenagers)and the reverse psychology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077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 Result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nse of security and rebellious psychology of adolesc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wo child policy;(2)Whethersiblings werebornafterthetwochild policy ornot, 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dolescents’ sense of security and rebellious psychology in school stage and student origin;(3)Whether siblings were born after the two child poli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security and rebellious psychology.

Keywordsteenagers; two-child policy; sense of security; rebellious psychology

0引言

黨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不少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1]相关研究表明,二孩的到来使家庭承担更大的经济、教育资源压力,其精力更多分配在工作和二孩上,而对大孩的关爱与付出相对变小,大孩较少地被倾听与引导,就会变得压抑,自闭,没有安全感。[2]心理安全感指个体对环境的危险性以及个体能否应付危险性的主观评价反应。[3]有研究发现,64.4%的二孩家庭在二孩出生期易出现大孩心理不适的问题,[4]大孩在二孩出生后的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安全感缺乏。[5]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6]在部分的二孩家庭中,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大孩可能对人际交往、学业等产生困惑,加之情绪不稳定,两极化表现强烈,自我意识增强,部分具有逆反心理。[2]大孩的行为会因二孩到来而产生异常,比如出现打架、摔东西等行为。若得不到长辈父母关注,会将自己保护起来而远离周围人群。[7]

本研究将二孩政策划分为两个区间,“二孩政策后”仅指弟妹在二政策后出生的青少年群体,“二孩政策前”是指除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青少年群体,以此突出讨论二孩政策实施后大孩的青少年心理安全感及逆反心理的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广东省佛山市、肇庆市等数所中小学共发放2077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24份,回收有效率97.45%。年龄在11-18岁之间,男生1088人,女生936人;城市982人,乡镇485人,农村557人;小学高年级生580人,初中生888人,高中生556人;独生或弟妹在二孩政策前出生1754人,弟妹在二孩政策之后出生270人。

1.2测量工具

1.2.1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修订版[8]

曹中平等人对青少年群体修订的量表,共44个条目,3个维度。每道题目包括“是”“否”“不清楚”3个选项,进行“0”“1”二级评分,选择与表中一致的记零分,其余的一律记1分,大部分选“不清楚”的记1分,得分越高,安全感越差。自我安全感、情绪安全感和人际安全感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8,0.81,0.80,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1.2.2逆反心理问卷[9]

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5分、基本不符合4分、不确定3分,基本符合2分、完全符合1分。得分越高,逆反心理越低。情绪逆反、认知逆反和行为逆反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2,0.84,0.76,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1.3实施程序

上述问卷严格遵守心理测试原则,统一指导语,要求不得与他人交流,在10分钟左右独立完成,并统一当场收回,录入电脑整理分析。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录入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结果

2.1青少年心理安全感、逆反心理特点分析

对青少年心理安全感、逆反心理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发现,就心理安全感维度平均值而言,人际安全感得分最高(M=0.62);就逆反心理各维度平均值而言,情绪逆反得分最高(M=2.78)。

2.2各变量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安全感(t3 =-4.33,P3<0.001)和逆反心理(t4 = -5.23,P4 < 0.001)弟妹在二孩政策前后出生上差异显著,且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得分较高,即受二孩政策的影响,青少年群体的不安全感增加,而逆反心理显著降低(见表1)。

从表2可知,以安全感和逆反心理为因变量,以学段和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为自变量进行3(小学、初中、高中)×2(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感上交互作用显著,对其的进一步简单主效应分析发现:对小学生而言,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其安全感显著低于弟妹在二孩政策前出生。

以安全感和逆反心理为因变量,以生源地和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為自变量进行3(城市、乡镇、农村)×2(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安全感上交互作用显著,对其的进一步简单主效应分析发现:对农村青少年而言,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其安全感更高;在逆反心理上交互作用显著,对其的进一步简单主效应分析发现:对于农村青少年而言,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其逆反心理更低。

2.3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及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二孩政策、心理安全感及各维度与逆反心理及各维度相关分析可得:逆反心理与安全感显著负相关,弟妹是否在二孩政策后出生与安全感、逆反心理显著正相关。

3讨论

3.1差异分析

3.1.1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弟妹是否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安全感和逆反心理在弟妹在二孩政策前后出生上差异显著,分析其原因:在二孩政策颁布前,国家提倡的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了家长的生育意愿,独生子女无产生因家庭结构即将发生变化的心理预期。而政策颁布后,许多父母积极响应却缺乏与大孩及时有效的交流。本调查发现超50%的青少年报告在与弟妹发生矛盾时父母更偏向弟妹,因家庭结构的变化,从集中关注变为要求忍耐与退让的一方,这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父母不公平对待的感受。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行,面临二孩出生的青少年增多,依据观点采择理论,同伴群体的影响极大,不安的情绪通过同伴交往和信息交流中传递。在弟妹出生后对负面经历的恐惧和回避造成了自己对父母、弟妹的抗拒情绪。从结果中可以看到二孩政策后成为大孩的青少年群体逆反心理降低,这可能是家庭结构带来的影响,有28%的青少年认为“弟妹出生给他们带来责任”,虽然弟妹的出生使青少年心理较易产生不安全感,但其家庭角色的变化也让他们担起了哥哥姐姐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青少年给弟妹树立标榜和行为规范的作用。

3.1.2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弟妹是否二孩政策后出生的生源地、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农村青少年,其安全感增高、逆反心理降低,这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之一。与城市青少年相比,二孩政策是否实施对农村孩子影响不大,因为农村青少年生活的环境更多的是多孩家庭,成长环境倾向于多同伴群体。因此,大孩从其他家庭中体验到有弟妹陪伴的快乐,对待弟妹的到来更多的是接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青少年的安全感和降低其逆反心理。相反,城市独生子女的大环境以及家庭资源始终集中于个人,易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对弟妹的抵触情绪较强。

弟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其安全感显著高于初高中生,逆反心理无显著差异,即小学生更缺乏安全感。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的环境,年龄越小,对家庭的需求感和归属感越强。因此,大孩因弟妹的到来而导致父母给予关爱的重心转移而产生同胞竞争心理;因需求被漠视或未被满足而缺少安全感,因情感上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产生不真实感。[10]小学高年级学生关注中心仍围绕着父母,而初高中生交友圈开始扩大,关注点逐渐从家庭转向学校,因而小学高年级青少年对二孩到来的接受程度会比处于青春稳定期的初高中生低。

3.2相关分析

逆反心理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即心理安全感越低,逆反心理越高;二孩政策与逆反心理、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证明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大孩的逆反心理与安全感有影响,因此家庭教育要在二孩出生前注意对大孩的语言引导及观念输入,在二孩出生后注意对大孩的公平对待并密切关注其心理变化;学校要留意大孩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同时可通过心理课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并引导其解决烦恼。青春期是十分特殊的阶段,青少年受生理、心理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内心的冲突、家校双方面管束的增加都会降低青少年心理安全感,家长与学校要悉心关注他们的成长,转变错误观念,为其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4结论

安全感和逆反心理在弟妹在二孩政策前后出生上差异显著;弟妹是否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青少年安全感、逆反心理在生源地、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孩政策与青少年心理安全感、逆反心理均呈显著正相关。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国家级立项(项目编号:201910580005)

参考文献

[1]陈斌斌,王燕,梁霁,等.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6(06).

[2]于志英.二孩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3]Daniel B, Dan J.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ecurity[J].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8(1).

[4]王娜,张宁,钱鹏亚,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家庭代际冲突的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

[5]王娜,王逸扬,周芊.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及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1).

[6]Alison J, Adrian, Walter C. Psychology reactance: factor structure and internal consisteney of the questionnaire fort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reaetance[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5).

[7]李何丽,韩巍,张慧敏.基于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下长子女心理探析——长子女心理问题新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8]曹中平,黄月胜,杨元花.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在初中生中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02).

[9]丁淑婧,冯维,梁晓燕.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问卷编制与一般特征[J].中国健康教育,2011(012).

[10]杜雪珂.父母教养方式对头胎幼儿同胞关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二孩政策安全感逆反心理
让产权“安全感”来得更实在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舟山群岛新区母婴室设置情况及建议研究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的媒体报道分析
“二孩政策”研究梳理
从人口学理论看我国二孩政策的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