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阶段中对于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思考

2021-01-04田葳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片区城市化城镇化

田葳

【摘要】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设计对象和目的不同,导致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内部、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生态破坏;城市文化被忽视的现象等。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当前阶段,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将逐步提升,城市设计将更多的以人为本,注重科学的布局,健康的生态系统及文化传承,建筑师需要结合城市设计思维从全新的角度思考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通过理解新型城镇化阶段的目的重新思考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城市设计;建筑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6.025

1、中国城市化进程历史与产生的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城市化在此阶段受到计划体制的制约,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城市的人口、资源等流动性较低,此阶段内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第二阶段发生在1979年后,由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我国的城市化吸收了各方动能,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到1991年的十二年间,全国新增城市286个,城市化率达到了26.94%,在1992年到2008年,全国城市总数达到655个,城市化率提高到45.68%。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市数量达到了687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弱势群体没有享受到城市化的红利和成果,资源分配不均,收入差距变大等情况愈加凸显;其次城乡规划建设模式粗放,导致城市土地价值未完全发挥,地块上建筑功能没有因地制宜地考虑,城市化规模扩大的表象背后是城市是功能与城市空间的脱节;第三,过快的城市化导致了生态的破坏,粗放的开发模式占用许多耕地,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河流湖泊的污染以及许多自然景观的消失;第四,外来文化大量输入,造成原本社会价值观,城市历史文脉的破坏。

2、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基于上一阶段快速城市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国务院在2014年3月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规划中指出,我国应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转型和社会和谐进步。

3、新型城镇化阶段对于城市发展提出的要求

新型城镇化阶段对于城市发展制定了更为详细的规划,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覆盖;四化同步,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优化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文化传承,根据不同地域的历史自然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

4、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城市设计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对于新一阶段城市发展的要求需要城建工作者们进行思路的转化,从过去大拆大建高周转的建设模式过渡到科学合理地雕琢空间布局,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和建造。城市设计这一作为符合该阶段城市发展要求的设计概念正逐渐为广大设计者所知晓。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沙里宁(E.Saarinen)认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的空间组织艺术”。城市设计把构成人类城市生活环境的各项单元,如住宅、商店、工厂、学校、办公、交通、绿地等加以妥善设计,使其满足人类在生活机能,社会,经济以及美观上的需求。通过处理三维空间、打造景观标志或节点,创造出相应的物质空间环境,提升居民归属感,鼓励社区内的交互,引导社区精神回归,从促进修复片区的城市人文生态场所功能入手,进而带来整个城市的良性发展。

纵观近年来已公开的各重点片区城市设计竞赛可发现,城市设计的总体思路大多是为了提升片区活力,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营造有特色的开放共融的新型社区,引入高新科技等,与新型城镇化阶段对城市发展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在这样的设计主旨下,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也有了新主张,如周边景观资源丰富,则结合自然条件和建筑空间融合成为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若文化底蕴丰厚,则可研究当地传统空间布局指导片区路网、轴线的设置,或者将当地传统元素运用在片区设计之中;强调科技属性,则打造联系便捷的科技智慧产业集群,通过大的原则弹性控制城市布局与空间属性,形成可视、可实施的基础设施框架,并促进片区的迭代更新。如,已公布的深圳光明新城的城市设计一等奖,由塔科玛法兰奇曼城市设计(美国)+深圳市局内设计+深圳奥雅设计联合体提交的方案,耦合了生态、商业、居住公共服务、交通等要素,共同提升片区科研创新的属性,把人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提升整个片区的价值与活力。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规划的皇岗口岸片区,处在湾区交汇处且与地铁网络相互连接,方案规划路两个大型公共广场并通过次级网络将区域划分,形成组团,在组团内部安排各项建筑功能,同时组团内部设计有开放空间,沿河岸形成绿化,形成科學、生活、环境整合的湾区滨水空间。

城市设计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协调区域各项要素,布局区域业态,控制区域空间形态的复杂统筹过程。

5、城市设计中的建筑设计

在这种城市设计定义之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逐渐复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筑的功能和业态更加复合,同一建筑要承担更综合的功能,如一个高容积率商办地块为了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价值,可将车库布置在地下,低层做一定量的商,高层作为办公,又如有些企业的总部设计不单纯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办公空间,同时融合休闲娱乐空间,餐饮空间,co-work空间,健身空间,研究设施等,丰富使用人群的感受。又如商业空间,疫情冲击下,线下的空间体验转到了线上及虚拟空间体验,加上新一代的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体验”付费,因此商业空间的设计将从原来的传统大中庭空间思路更进一步转向以满足消费者的独特体验为导向的空间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下,主题化,沉浸化的商业空间将聚集更多的人气;如杭州天目里,是以艺术与设计作为主题,含有相关主题下的多种业态,包括时尚、文化、办公等,同时将零售空间、展览展示空间和景观系统结合,形成了空间的特色感。

(2)绿色生态设计,以节能、生态、低碳等为理念,设计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强调可持续发展,减少建筑物能耗,为城市中的人民提供舒适的工作和居住环境。绿色设计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放布局,融入景观和植物,将大气和阳光纳入考虑,如为减低阳光直晒对建筑室内温度和光線的影响,可采用横向或纵向遮阳,同时两种遮阳方式结合参数化使立面造型更加丰富;第二采用环境友好的材料,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生产的材料,减少运输途中的损耗,设计中采用低毒或无毒的材料,降低材料对人体的影响。第三能源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是建筑设计中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利用光电转换为建筑自身提供电能,设计中庭通高空间完成室内外气体的交换。

(3)交通的组织,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情况错综复杂,有地面交通如公共交通、私家车;有轨道通如地铁,轻轨可能在不同的标高层次中穿越地块;还有无人车等可能形成智能人流物流系统。且现代城市交通缺乏步行系统,所以可能根据需要在地块内部设置慢性系统。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以上各项情况,梳理及组织交通流线,使其在高效运行的情况下又可以在场地内部形成互不干扰的流线系统。

(4)文化历史因素考量

城市化应当考虑建筑风貌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建筑设计也需要重新思考与区域历史文化与周边街区的关系。如与周边城市肌理的衔接,为传统社群活动提供场地,使得传统文化活动焕发新生等。空间上则可通过借鉴本土建筑空间特色,如为适应岭南气候而形成的骑楼街,在新型商业街设计中也可沿用,提供人行方便的同时,活化了底层商业空间,同时保护了岭南地区的建筑社群风貌。又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虽然采用了现代建筑常用的钢和玻璃等材质,但其空间,色彩调性综合所表现出的文化余韵则极符合苏州这座城市的气质。文化历史因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非常微妙,如色调控置,材料选择,空间形式等均会对设计产生影响。

(5)造型控制

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城市扩张产生了一系列非常具象的建筑,其体量巨大,造于夸张,对城市的空间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对造型的把控可以结合周边城市天际线的形态,建筑平立面和空间功能的结合,通过把控色调、材料、施工配合等,做出造型优美,细部完善的优秀建筑。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我们应摆正价值观,提升自身审美能力,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优质的建筑方案。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应基于科学发展观,回顾历史,着眼未来,综合运用新兴技术手段,做到科学设计,解决城市通病,发扬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为人民的居住、生活等各项活动营造合理且有人文关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城市发展[EB/OL].(2009-09-22).

[2]李京文.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与前瞻[J].《中国城市经济》,2010,第九期:8-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3-17)

[4]徐绍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4,第10期:4-6.

猜你喜欢

片区城市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创新又贴心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蓝光TOP5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