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春风度玉关

2021-01-04刘延岩桂星星

党史文苑 2021年7期
关键词:张治中人民解放军王震

刘延岩 桂星星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更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和平解放与发展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团结的伟大结晶。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香山时期电报手稿”的展览中,陈列着一封毛泽东关于新疆问题复彭德怀的电报。这封电报不仅呈现了新疆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更体现了毛泽东在香山时期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革命信念。

1949年6月至8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英勇作战,对胡宗南集团进行毁灭性打击,并于9月23日解放银川,全歼青海马步芳部和宁夏马鸿逵部。兰州、青海、宁夏解放后,我国西北地区也仅有新疆还未完全解放。为了顺利解放新疆,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下,顺势而为,奋勇前进,先后夺取甘肃河西走廊,进军张掖,攻取酒泉,兵临玉门,最终以毛泽东提出的“战斗方式兼取政治方式”的战略方针,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战斗方式打基础

1949年9月10日,在第一野战军还未进军新疆之前,远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给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复电中写道:“集中注意力争取于十一月初、中旬由玉门向新疆进军。”“由你们自己做准备的事项,请你抓紧进行,除帐篷、水壶、粮食外,你未提皮衣、皮帽、毡鞋,这些是很重要且须立即准备的,是否需要我们帮助你们办皮衣,要多少,请即告。”虽然毛泽东此时远在千里外的北平香山,但对人民解放军入疆的行動时刻牵挂于心。电文中,毛泽东根据战场局势,初步制定进军新疆时间,并嘱咐彭德怀在进入新疆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入疆之路虽已取得阶段性成功,但途经之处环境恶劣、路途艰辛,战士们的衣食住行和进军行动都在毛泽东的考虑范围,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前线战士们的关心与关爱。

在这封电文发布之前,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北大部分地区之后,为防止溃散之敌退入新疆,增加进军新疆的困难,同时为打开内地通往新疆的交通要道,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深入祖国西部,根据8月31日中央军委发布的进军河西走廊的命令,作出相应战略部署:第一兵团第二军自青海西宁,沿西(宁)张(掖)公路挥师北上,翻越祁连山直取张掖;第二兵团沿兰(州)新(疆)公路及其右侧地区西进,其中第六军为右路,绕乌鞘岭和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第三、第四军附第一野战军炮兵团、战车营为左路直取武威、酒泉。

9月4日,第二兵团按预定计划由兰州出发,追击西逃之敌。一路上,人民解放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投诚。9月18日,第二兵团全部集结武威以北地区。21日,由第二兵团第三军军长黄新廷率领由各军骑兵部队、兵团战车营和步兵营组成的快速部队从武威出发,向张掖挺进。

对于第一兵团的行军策略,毛泽东在兰州战役前夕就已作出战略指示,在给彭德怀、张宗逊并告贺龙、习仲勋的电报中,安排由王震率领的第一兵团从黄河上游渡河,似宜迂回于兰州后方,即切断兰州通青海及新疆的道路并参加攻击,而主要是切断通往新疆的道路。在攻打兰州时,第一兵团可视情况而定,是否作为兰州预备队进行增援,如无需增援,可西进执行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任务。

兰州和西宁相继解放后,王震率领第一兵团挥戈西进,进入西宁市区,与第二军一同准备进军河西走廊的工作。9月10日,王震率第一兵团和第二军由西宁附近地区开始北进,第四师为本队,第五师为前卫,第六师为后卫。12日,第五师开始翻越祁连山,山区气候奇特,瞬息万变,风和日丽的天气转眼倾盆大雨,战士们的单衣被淋透,加之昼夜温差极大,狂风呼啸,浸雨后的军衣如铁甲一般,使得行军更加艰难。但人民解放军不畏气候多变、环境复杂、高原反应,顶风雪、冒严寒,凭借惊人毅力奋勇前进。因为气候恶劣,风雪交加,狂风不止,加之雨雪天行军费鞋颇多,百余名战士赤脚前行,有许多战士永远地留在了祁连山。最终于14日,第五师成功翻越祁连山的无人区和气候恶劣区。

其实,早在兰州第一野战军司令部讨论这次挺进河西走廊战役时,王震就说:“我率第二军从青海出发,翻越祁连山,取捷径直插河西走廊,堵截西逃敌人。”彭德怀考虑到王震身体不太好,便劝他随第六军沿兰新公路走。然而,王震并没有同意,并对彭德怀说:“红四方面军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都翻过了祁连山,今天又有汽车坐,还有什么紧。在胜利后的今天,再走走当年西路军战友们走过的险路,会长精神添力量的。”事实上,当部队爬上海拔4100米高峰,王震的车就专门收容体弱晕倒的战士,自己跟部队徒步行军。后来,他在总结这次行动时说:“我们应该永远记着胜利是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人民战士的英勇功绩。”

9月21日,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在河西重镇张掖会师,继续挥戈西进。为争取和平解决河西问题,第一野战军坚决贯彻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双管齐下的方针。25日,第二军第五师乘车进入酒泉,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由第三军军长黄新廷率领的快速部队到达老君庙,接管了玉门油矿。至此,河西走廊地区全部解放。27日,第一兵团、第二兵团进驻酒泉。

政治方式促解放

人民解放军占领河西走廊,为毛泽东提出用“战斗方式兼取政治方式”解放新疆的战略方针打下有利基础。为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毛泽东在9月10日上午6时,在关于将同迪化当局谈判地点定为兰州等问题致邓力群并告彭德怀、张宗逊的电报中表示,新疆问题的解决方案各方均可以提出,但最后须取决于北平中共中央,并将谈判地点定在兰州,由彭德怀作为中共中央的负责代表。此外,毛泽东表示,若迪化当局愿派代表到兰州谈判,表示欢迎。当晚,毛泽东在关于向新疆进军问题复彭德怀电中写道:“‘陶峙岳、赵锡光等已准备与我们和平解决,新疆主席包尔汉已派人至伊犁附近接洽和平谈判,我们已令邓力群率电台日内进驻迪化,故新疆已不是战争问题,而是和平解决的问题,本日我们邀请张治中正式谈了,请他帮助解决新疆的问题,并在新疆方面担负工作任务(尚未提到具体职位),他表示愿意听候驱策,做什么事也可以。’他谈新疆尚有六万军队,数万党政后勤,共约十万人左右。我们认为,应设立西北军政委员会,统辖西北五省,以彭德怀为主任,习仲勋、赵寿山、张治中、邓宝珊四人为副主任,办公地点在兰州或西安;以张治中为新疆军政委员会主任,王震及少数民族的二人至三人为副主任(或须加上陶峙岳),以为新疆的过渡机关。你可偕王震去迪化主持一时期,尔后可往来于陕甘新之间,以上方案大体上是否可行,请考虑电复……翻译人员可要邓力群在新疆准备。”

电报中,毛泽东虽身处千里之外的北平香山,但对西北局势洞若观火,对西北战区的态势了然于心,不仅在电报的前两条叮嘱人民解放军要提前做好进疆准备,且详细告知彭德怀新疆的大体情况,侧面反映中共中央对新疆的方针是力争和平解决,而不是武力解决。电报发出的两天前,毛泽东便根据时局未雨绸缪,于9月10日邀请陶峙岳和包尔汉曾经的上司张治中面谈,并告诉张治中人民解放军已决定由兰州、青海分两路向新疆进军,希望由他出面劝说陶、包二人,共同促成新疆和平解放。听了毛泽东的提议,11日,张治中致电陶峙岳和包尔汉,力劝二人审时度势、避免无谓牺牲。15日,邓力群抵达迪化,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进一步向陶、包二人阐明中共中央和平解决新疆问题的主张和政策。19日,在了解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用意后,包尔汉给毛泽东发去了电报并表示已准备好与一切反动势力划清界限,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在党的带领下,诚心投身新疆和平解放事业。接到电报后的毛泽东在几天后给包尔汉回复,表示新疆局势的转变及各族人民的团结,归功于各方努力,希望一同为解放全新疆而奋斗。包尔汉在接到毛泽东的回电后心潮难平,在为争取和平解放新疆问题上更加努力工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之前,毛泽东又与张治中谈话,表达希望他到西北与彭德怀共同合作,力促新疆和平解放的意愿。9月21日,毛泽东再次致信张治中,让其继续给新疆及河西的原部下,即陶峙岳、包尔汉做思想工作。张治中在得到毛泽东的指示后,积极联系、劝说陶、包二人。最終,陶峙岳、包尔汗等在毛泽东雄才伟略、多方运筹和人民解放军强大的进攻态势下,先后于9月25日、26日通电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

这封电报发布的时间距离毛泽东于3月25日率中共中央进驻北平西郊香山已有半年,但毛泽东始终不忘“将革命进行到底”。电报的字里行间直观地展现了毛泽东用“战斗方式兼取政治方式”解决新疆问题的战略方针,体现了以政辅军、军政并举的军事韬略。

为了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在香山日理万机,多方运筹,废寝忘食地工作,以电报的形式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展现了毛泽东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新疆的和平解放,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相结合的高超战略艺术,是灵活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的重要战略成果,同时也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气势如虹,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张治中人民解放军王震
“要是”的作用
抢着去边疆的王震
“办”“为”和解
“慌”与“没有慌”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5G与Wi-Fi融合组网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C-RAN的5G无线接入网架构
张治中,守候一生的包办婚姻
人民解放军誓词的回顾与启示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