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的实践

2021-01-04

科学咨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美术心理

罗 雄

(湖南省隆回县第六中学 湖南邵阳 422208)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兴趣、意境的了解、感受、练习,来学习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而现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过多的强调技能的训练,特别在农村没有专业教师而导致很多艺术课沦为“艺术的课表”这是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暴露出来,不但艺术表现技巧、方法不能很好的传授,而且因关注度低,还出现占课现象,不利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而现实中也有个别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产生自杀、自残、自卑、焦虑等不良表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在美术教学过程如何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干预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一、美术教学实践中应用心理健康的评估功能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一)欣赏与引导,激发审美情趣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在美术的精神感受,学着发现身边的美好;一草一木,一蝴蝶一草一木,都可以触动孩子的心。指导学生观察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感受美的重要形式。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近大师,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评价大师的作品,而在学生有感受中经常就能发现学生生理健康问题。

比喻在欣赏达利的作品《内战的预感》时,有过一个学生就说他非常喜欢这个作品,而本作品的主体形象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荒诞而又恐怖的形象;形似人的内脏的物体堆满了地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写实的手法画出来的,具有逼真的效果。这显然不是现实的世界,而是像人做噩梦时所呈现的离奇而又恐怖的情景。那么一个人喜欢这种带有一定恐怖色彩的作品心理是否正常呢,我后来找了个机会带他到心理辅导老师那里做测试,还真的不太正常,这样的案例有好几个,所以我觉得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是能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当然这些只适用于那些没有经过专业绘画训练的学生,通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不在参考范围。

(二)造型与绘画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引导调控情感趋向

1.色彩的感知使用与心理问题

和学生交流,感受色彩,“你喜欢什么颜色?”看见这个颜色会怎么想?这位学生的回答很精彩:“我喜欢蓝色。一看见蓝色,我就会想到大海和蓝天。我感到坦率而宽阔;我喜欢红色。看见红色,想起初升的太阳,充满活力和热情;我喜欢白色。看见白色,想到冬日的银白世界,纯洁无暇。”通过对色彩的对比观察,感知色彩的搭配;通过展示自然之美的图画,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丰富的色彩现象。作品中,个性较强的同学喜欢使用一些亮色,而个性较温和的同学则习惯使用一些中性色。在教学中应适当运用色彩心理学,如中性色和谐、搭配黑白、增加邻色等,能逐步帮助学生改变心理不稳定。

在教学中我遇到过一个学生特别喜欢在灰色和黑色中夹杂着少量的深红大红色进行绘画,因作品不太出色有没太关注,然而我却发现他的作品总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通过沟通了解决原来这是一位单亲家庭的小孩,一直跟随哑巴爷爷生活,从小就很不自信,不敢与人交流已有轻度自闭症,通过这个案例后我总是在看学生作业时会多关注学生的角色,因为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

2.构图的运用与心理问题

学术在创作和临摹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不同的绘画现象。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这些现象,反映了作画学生的心理投射倾向。主题的大小,空间的位置,构成,笔力,线条的特点等美术元素的应用与组合,为心理健康评价判断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引。

(1)主体尺寸,作画主体丰满庞大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潜在攻击倾向,易产生躁动等情绪;作画主体细小局促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羞怯、拘谨、潜在抑郁、缺乏安全感。

(2)空间布局主体物的位置代表了安全感;主体经常画在中间偏上的位置代表了一种高度的志向和决心;主体经常画在中间偏下表了一种忧郁和悲观;主体经常位于画面边缘,表明了他害怕独立,拒绝新事物,喜欢幻想。

3.笔触的运用与心理问题

(1)用笔力度。笔力浑厚有力,说明作画者有决心,有信心,有决心;笔法淡薄,表示内向,没有安全感;笔力断断续续,表明软弱,依赖性和情感。

(2)线条特点。线轻,表示自由,拒绝规规矩矩;线重,表示顽固,有攻击倾向;线长,表示渴望控制;线短,表示果断自信。

老师能根据以上表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基本的判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他们。通过了解和感受,让学生逐步调整自己,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加以关注和赞美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活跃、变化最大的因素。尤其是美术科目学习环境较宽松、学习氛围更活跃、教学活动更能活,学生虽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也没有来自教师和学科的压力,学生更容易喜欢这个科目。作为情感表达活动,艺术实践能使人感到成功和自信,促进人际交往,释放紧张和消极情绪,增进身心健康。艺术教师应利用这一机会与学生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放松学生的心理,极大地释放学生的认知与实践潜能,将其转化为学习与创作的动力,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老师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学生的个性,信任并热爱学生。身为学生,应该尊敬老师,尊重知识,虚心学习,自强不息。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现代教育所推崇的人际交往。

所以,教师要把爱心和热情奉献给学生和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和欣赏学生。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愿望受到教师的重视与欣赏,恰当的关注和欣赏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满足和快乐,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享受这门课,即所谓的“亲近老师,信任老师”。

例如我有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有点自卑,但很喜欢画画。不管是笔法,色彩,还是构图,她的功课都证明了她有一定的绘画才能。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慢慢培养起她的爱好。比如,当班里有黑板报、手抄报时,就推荐她负责;指导鼓励她积极参加各年级组织的绘画比赛;还会给她一些画册等书籍。渐渐地,她的绘画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大家都越来越欣赏她了。她也变得开朗起来,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的专业班。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表扬学生。有时一个无心的表扬,可能会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人心情好了心理也就放松了,压力小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是非常有益。

(二)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好,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亲总是努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以免他们受苦。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由于缺乏实际锻炼,意志薄弱,无助,不利于心理健康成长。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及时组织一些速写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会解决困难,形成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例如在“室内装饰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观察,由于教材所选的材料并不实用,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图书馆、画廊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室内场景,然后让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做一些室内装饰。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艺术知识,还能经历艰苦的劳动和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三)鼓励式教学,建立信心

教师应该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树立自信;中学生更敏感,他们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双眼睛而对某一门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言行,以免学生之间产生误会。一旦出现误解,应尽力消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二是教师也应因材施教;学生的审美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接触美术不多的或其他美术知识较少的学生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兴趣;有艺术特长的同学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艺术品背后的意境。

例如在书法教学中对于普通学生的提问常见书法的各类?楷书、行书、草书的不同?常见的字体的哪些?《兰亭序》的作者是谁?等很多简单的问题,而对于一些书法专业的学生就要让他们试评析一些名家作品;可以让他们现场示范;让他们来说下书法的发展史等更高难度的问题,让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不同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树立学习的信心,做到因材施教其实就是最高明的心理辅导方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所具有的独特的本质特征,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丰富精彩的内容,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已成为促进中学生多方面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美术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具有21世纪身心健康和完善人格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美术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美术篇
心理感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