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流动与培养机制研究

2021-01-04

科学咨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课程体系

王 婷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中国国内环境,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促进其流动发展由此成为了当前社会有才之人培养工作中的一个难题。面对该问题,政府、高校、企业均应积极参与,在充分分析人才国际化流动状态的基础上,研究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流动状态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流动,是在“全球化”范围内进行的、也是随着“全球化”的脚步逐渐深化的。人才的流动并非局限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而是在更广阔的全球范围内,是整体性突出的,削弱了国家个体之间的独立性。此时,思考其概念和内涵,不能仅仅从本国立场上出发,还要形成全局意识,建立大局观,将“一带一路”涉及的全部区域考虑进来,构建“优势互补”的合作共赢局面,建立稳定的命运共同体[1]。或者用更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这种人才流动既不是将其他国家的人拉到自己国家来、也不是将自己国家的人推到其他国家去,而是要让人在大的国际环境中进行自由交往,打破国与国的边界,打破扁平化流动模式,构建动态的、共赢的、既自由又稳定的交往环境。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流动中,各参与方还应该建立起“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意识,尊重每一个有才之人的自主选择。将重点放在“用”上,灵活运用有才之人力量创造新的利益、实现新的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一)充分发挥政府优先作用

政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承担优先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政府在社会工作中的主要功能,就是制定规划和推进体制改革。因此,在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时,政府也可以从制定规划、改革体制方面入手,同时适当建设更加公开、便利的人才交往平台。

1.制定规划

在《“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曾指出这样一个问题:“政策沟通、贸易畅通等活动的根基在于民心相通,实现该愿景的目标在于人”,这与本文重点研究的人才培养工作是相统一的。同时这也意味着,政府应加强对此的关注,根据“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区域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以“人”为核心的培养规划,建设独立的、以实现“一带一路”目标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划或专项保障计划[2]。对此,政府应从我国现状出发,在制定规划时深入思考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能够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的支持,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规划,并根据规划形成更加配套的工作方案。此外,在地方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还需要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明确各自在规划推进、方案实施过程应该承担的责任,助力整体工作的高效开展。

2.改革体制

在政府工作中,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经济改革,这更加证明了,想要在该背景下高质量实现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新的政府工作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重新审视原有的社会人才培养体系,并对照现今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目标,对原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对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过程展开研究,去他人之糟粕、取他人之精华优化自身体制改革思维、丰富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提升体制改革的有效性、科学性。

3.建设平台

最后,政府还需要在“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建设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以促进更多有才之人的沟通和学习,让他们在开放、便捷的交流中实现进一步的成长,使其在成长之后能够更好地在政府工作、社会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3]。“一带一路”本身就具有突出的开放特征和包容性、多元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本身就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人才交流,将不同国家的有才之人、有志之士为己所用,这是我们在前文曾分析过的。因此伴随着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主导平台建设,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借助信息化平台联系在一起,建立开放的合作体系,借助平台力量促进国家、人才之前的合作交流,构建共赢的良好环境。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原有平台进行创新利用,如欧亚经济论坛等,通过完善原有平台利用最少的付出快速增强合作力量,促进人才培养和交流。

(二)积极发挥高校教育作用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高校也应积极参与、发挥自身教育作用。

1.壮大师资队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高校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作用。而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实力。因此从高校立场来说,首先需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就是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能力。高校可以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将更多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的教师吸引过来,壮大原有师资队伍[4]。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机会,使其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理念展开学习,使其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引导高校教师对国际化英文语言展开学习,提高他们的英文授课能力。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获得参加国际教育研讨会、进入国际教育论坛的机会,使其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提升自我、提高眼界,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让他们的教育思维更加灵活。

2.落实双轨培养

其次,高校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中,还应该积极落实双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国内外一体化的全新教育环境,双轨并行加强对未来人才的教育。同时在国内教育环境中,构建“多校并举”“多专业并举”的教育体系,实现跨校合作与跨专业合作,从根源上打破学校、专业、学科的限制,互通消息、共享资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学习更有效地提升专业素养,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国际化未来人才。至于国外教育环境的构建,高校可以尝试走出国门,与国外高校建立跨国合作关系,采取国外办学的方式培养跨国有才之人。并且,在跨国教育状态下,国内外高校之间还可以互派留学生、进行交换式人才联合培养,进一步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实现。

3.完善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也是高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协助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然选择。传统高校教育课程体系难以实现与新时代需求的有效接轨,且本土化特征突出,缺少国际化理念的融入。因此高校为更有效地发挥自身教育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国际化教育思维,在原有课程内容中融入新的国际化教学内容,如国际规则讲解、国际礼仪学习等[5]。通过该创新丰富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国际交往素养、熟悉基本规则,帮助他们在日后更迅速地融入国际社会。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通过上述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在具体工作中,也要尊重本国国情,加强关于国内文化、规则的教学,增强学生国家认识和文化自信,避免未来有才之人出现“崇洋媚外”的问题。

4.实践理论结合

最后,高校还应重视理论与实践在教育工作中的有机结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根本目的是让他们在未来国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国家更好地建设大国形象。因此,高校在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带领学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实践,使其通过实践真正感受国际化内涵、提升未来工作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共同建立实践基地,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派遣学生到实践基地、合作单位进行实地工作和学习。如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加强对国际化工作的感知和把控,必然能够成为综合素质更高的国际化人才。

(三)加紧发挥企业参与作用

如前文曾提及的,实践是提高国际化人才素养的必要手段。这意味着,企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应加紧发挥自身作用。

1.革新经营管理策略

企业参与的第一步,就是需要革新经营管理策略。单纯的国内经营管理与国际化经营管理是存在极大差异的,这使得局限在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无法有效参与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工作中,从而影响了工作预期目标的实现[6]。对此,各相关企业应加紧学习“一带一路”相关政治经济知识、自己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根据新的国际经济管理指定更加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提高自身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此时,企业与“一带一路”国际化环境接轨,企业有才之人自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新的工作。

2.开发国际人力资源

企业参与的第二步,就是可以开发国际人力资源。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都需要围绕“人”来展开,这是毋庸置疑、约定俗成的。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为主要方向,企业还需要开发新的国际人力资源,壮大自身人才队伍。也就是说,企业应广纳贤才,加强对国内外有才之人的吸收,将有能力、有素质、了解国际形势的人吸引过来。同时,向企业新人讲解企业文化,帮助他们迅速融入企业环境。搭建“老带新”的人才工作体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老员工在新员工的影响下快速建立国际化工作理念,让新员工在老员工的指导下快速熟悉部门工作,协同发展人才能力、提升其国际化工作素养。并且,企业为更好地留住有才之人、稳定队伍,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政策,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绩效考核反馈,设定不同的激励方式,使其在激励作用下更积极地跟随企业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工作服务。

3.重视业务技能培训

企业参与的第三步,就是要重视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合理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提升人员的国际化交流和工作能力。对此,企业应加强对质量管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项目施工等内容的关注,同时关注企业独有的专利生产等业务活动,对项目负责人、参与工作人员展开积极的培训,鼓励优秀员工分享经验,做到专岗专人、专项培训[7]。这样一来,岗位工作技能先获得提升,再逐步提升业务能力,人才培养结果自然是理想的。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技能展示、业务汇报等活动,通过活动检验其技能发展情况和业务能力,并在活动中提醒他们进行相互观察和学习,明确奖惩机制,激发他们的自我提升意识,促进其专业技能发展。甚至在必要时,还可以邀请“一带一路”相关海外企业到企业内部指导技能培训工作,以便更好地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并积极促进他们在国际化环境中的交流,以便更好地提升本国人才的复合工作能力,更好地在国际环境中发挥中国作用。同时在人才交流和培养过程中,重视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协调,充分发挥多方知识加强对人才的复合培养,利用人才力量展示更积极的中国形象,让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国际化背景课程体系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