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以西藏大学工学院交通运输系为例

2021-01-04崔素萍

科学咨询 2021年12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专业课育人

崔素萍

(西藏大学工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我国高校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最重传道,传道——传授做人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传道。西藏大学目前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及其他各类素质教育方式,“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的目标上有着相同的使命。而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仅要承担 “授业、解惑”的功能,它同样也应该承担 “传道”的重任,通过认真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思政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回归其教育本位职能。由此可见,实现由 “思政课程”和 “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思政教育的创新性、实效性的提升。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课程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挖掘专业课中的 通过挖掘各类课程内蕴的“德育元素”和 “思政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专业课授课中要渗透形塑个体品质的“德化教育”内容,并把它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专业课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统一,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二、“课程思政”的意义

西藏大学工学院以培养西藏建设领域工程师为主,其人才培养理念是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靠得住”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要求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用得上”要求学生有实践经验、有能尽快适应工作工作能力;西藏环境艰苦,“留得下”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思想品质。无论是“靠得住”、“用得上”还是“留得下”都体现了学生专业素质与思想品质的融合。这就需要从学校、院系、教师各个方面,从“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各门课程建构的全方位员、全程、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专业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中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又要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真正体现过硬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思想品质的融合。

三、交通运输系专业“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一)专业课教师先受教育

1.专业课教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专业课教师要想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行“课程思政”,必须自己先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先进文化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教师要筑牢课程思政理念

专业课教师要深刻领会、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课程思政”相关讲话精神,筑牢“课程思政”理念,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意识,增强“课程思政”的自觉性。提高育人意识,增强对专业思政元素的探索、挖掘,使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3.专业课教师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树立起教师的光辉形象,才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专业课教师应发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课堂上弘扬真善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身作则,树立优良教风学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专业教师巧用课前、课后五分钟

1.认真备课,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巨大、样态万千,专业课教师应全面梳理其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根据教育内容,进行挖掘。

从学科原理和专业知识中挖掘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专业发展历程中挖掘经验教训、从大师成长之路与教师个人经历中挖掘榜样力量、从国家大事与专业前沿热点问题中挖掘成长方向。

2.课前5分钟,讲思政

自2019年我校提出“课程思政”以来,学校加大力度抓“课前五分钟”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将我的中国梦、工匠精神、讲评时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充满正能量的内容引入课堂,开展讨论。

3.绪论引入,讲大国工匠精神,提升学生专业兴趣

通过引入本专业相关的历史、现代专家,特色建筑、先进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本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性,热爱专业,乐于为专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通过引入超级工程如:高铁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的建成通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一些现实教训,如立交桥倒塌、重大塔吊事故等启发学生安全意识。

4.课后5分钟讲启发

每一节课结束以后,利用最后五分钟的总结时间,在总结本节课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总结专业课对我们的思政启发,总结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将“职业观”、“敬业观”引入课堂

1.将“职业观”引入课堂,转变就业理念

职业观——即对职业价值及职业意义的看法,个人通过对职业的发展前途、工资报酬、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优劣的分析与判断。经调查,西藏大学交通运输系学生就业率相对工学院其他专业学生较低,主要原因还是学生“职业观”的转变问题,虽然是工科专业,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是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为自己职业的首选,从事着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社会地位高,施工企业工作条件艰苦、稳定性差。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积极的“职业观”概念,通过专业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观”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论在任何职业、任何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思想和就业观念,使学生了解现实就业状况,传授一些求职方法和技巧,最终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

2.将“敬业观”引入课堂,发扬中国优良传统

经调查,近几年,交通运输系学生就业主要分三类,一类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一类是各铁路局,一类是施工单位,无论是何种就业形式,工作初期都要下基层,工作大多是重、脏、险,难免经受风吹日晒,条件相对艰苦。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专业不牢、敬业精神不够,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挑三拣四,甚至有违约的现象,这些行为有失道德标准。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知识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发扬中国传统精神能吃苦、肯奉献。

(五)专业课实践环节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1.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养成和提高。现实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传授都是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因素。教学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职业的特色,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及其基本的要求,如:职业标准、职业方式,从事此职业的人在社会上所需具有的心理品质、道德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技能等。

2.侵入式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团结协作精神。交通运输系现有五个大创实验室,采用“导师制”,借助大创实验室实现师生之间的手把手教学,通过共同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让学生在拜师学艺中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专研、创新精神。

3.以系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活动

结合西藏大学“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从行为方式上融入思政教育,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凝聚力。

四、小结

高校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把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从思政教师开展思政教育转变为人人参与思政教育,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育人,让专业课上出“思政味”。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雅拉香波雪山修行窟壁画初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