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21-01-04于浩冉武东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3期
关键词:医药学中华民族中医药

于浩冉 洪 烁 武东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中医药是具有中国原创性的医学瑰宝,护佑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与健康发展,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可或缺的伟大传承。但是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现代医学逐渐成为了中国医学理论的主流,中医药事业逐渐落寞,中医药文化自信日渐衰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在2015 年和2017 年分别出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1](国办发〔2015〕32 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排斥、抵制中医药,甚至有“中医黑”在网络平台抹黑中医药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医药的陌生和对中医药文化的不自信。面对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如何传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自信,是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研究旨在研究梳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着眼于当前中医药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期探析如何更好地增强全国中医药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1 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内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实现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昌盛必须从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开始。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指“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2]。

首先,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要高度认同中医药文化生命力。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3]。中医药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哲学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中,在不断与疾病、瘟疫抗争中,不断成熟发展,是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后形成的一套伟大的医学理论体系,为护佑人类的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着难以磨灭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

其次,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医药文化价值的信念,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厚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蕴含着医学先贤的智慧和汗水,是中国传统哲学在医学中的体现,是古代的科学。同时中医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还对当代医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坚定信心。新时代是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发展最好的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颁布了各类有利政策,创造了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条件;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人们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作为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追求与中医文化中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全民推广普及中医养生理念势在必行[5]。

2 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历史中,却同样影响着当代,映照着未来。习近平对中华文化有着独特情感和见解,他认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6]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当今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1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对中医药文化强烈的自信就没有中医药文化的蓬勃发展[7]。作为中华民族独创的伟大医学理论,中医药文化从萌芽期、创造期到大成期无不涵盖无数医学前辈们的辛勤付出与伟大实践,是他们将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壮大,造福一代又一代人民大众。如果离开了对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中医药这个中华民族文化独有的特色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根浮萍,中医药事业发展也将失去文化灵魂和精神引领,从而逐渐丧失创造力和生命力。

2.2 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关键

“中华文明的复兴其实也包括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其中精神层面主要指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尊崇生命、关怀天下的价值理念和天道信仰,行为层面主要指中国人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物质层面主要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物质产品”[8]。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治病救人为基本理念,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思想,包含着中华文化复兴3 个层面的全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是对中医药学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独特地位的精准判断,是对中华文明伟大复兴关键的重要总结。这说明中医药学在中华民族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过程中,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和急先锋[9],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让中华文明再次在世界诸多文明中占据领先地位。

3 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但发展依旧缓慢,西方现代医学仍然是国内的主流。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不论是健康中国战略对中医药的需求日渐提升,还是中医药做为“一带一路”倡议里医学与文化互联互通的纽带,都使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愈发重视、认同中医药文化。面对发展机遇,如何有效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增强全民中医药文化自信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3.1 增强文化自觉

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培养要建立在中医药文化自觉的基础上[10]。一方面,这种文化自觉指的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的自我认知,追本溯源、了解历史,对其起源、发展历程、当前发展水平及未来方向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1]。中医药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医药学的根与魂[12]。如果不知其从何而来,又怎能知道其向何处去,不去继承传统,怎能弘扬发展。另一方面,文化自觉要充分认识到中医药文化与西方现代医学的差异与不同,通过对比寻找到自身的特长与短板,懂得充分发挥优势、发展特长、规避不足、弥补短板,以自觉而不是自卑的方式看待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以中医药文化为主导,寻求更好的中西方医学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中医药在自我认知中不断发展,在文化自觉中不断走向自信。

3.2 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看似简单的治疗方式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更是对当今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对整个世界医疗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想要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就必须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结合当代需求与时代特征,利用更加先进的理论,融合现代科学优秀成果,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医药文化注入更多新鲜血液[13]。

3.2.1 在学习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中传承 名老中医作为将中医药学基本原理、前人经验智慧与当代临床实际相结合,以期解决临床复杂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代中医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的高峰和支柱[14]。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是其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和宝贵财富,是对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延续和深化,其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贯通。深入研究、学习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推动临床疑难问题解决,促进医学生对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理解、领悟,传承精华,与时俱进,从而实现中医药文化一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传承中增强中医学生中医学术水平与能力,在治病救人中获得患者信任,从而加强人们的中医药文化自信。

3.2.2 在与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中创新 首先是要深入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和以人文精神为信仰的核心价值,从中凝练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基础,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找寻中医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普遍联系和共同价值遵循,通过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医药文化在把握新时代脉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其次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创新发展、独树一帜。健康中国战略的建设发展要求中医药文化既有底蕴深厚的“软实力”,还要有防治未病的“硬功夫”[15]。这就需要中医药文化在治未病领域创新创造,使人们更加信任、依赖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文化,从而提升全民族中医药文化自信。

3.2.3 守正创新互为一体 在中医药文化发展道路上,既离不开一脉相承的守正传承,也不能缺少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发展。想要坚持中医药文化自信不动摇,实现中医药事业树常青,就必须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纵观中医药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传承创新史[16],从《黄帝内经》开启了中医药文化体系到《金匮要略》对中医药理论的补充;从古代中医十大名方的小青龙汤到当代创新中药青蒿素的问世,可以说,中医药文化千百年来不断传承从未断绝,顺应临床医学需要的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

3.3 落实开放发展理念

文化自信不是孤芳自赏,开放交流亦不是妄自菲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7]

3.3.1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文化自信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种海纳百川、从容吐纳的胸怀,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不但要自身强大,还需要开放交流、兼收并蓄。中医药文化从不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医学理论,在形成之初以当时的巫医文化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多种学科,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民族历史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因此,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离不开与其他医学科学的交流互鉴,中医药文化需要在保持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中医药思维辩证看待西方现代医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文化价值观念,努力实现以中医药文化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18],在与现代科技与现代医学文化交流互鉴中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3.3.2 交流互鉴,和而不同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19]。“各美其美”是指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各有特点,是自己民族的瑰宝和结晶。当两个不同民族接触时,能坚持“各美其美”,不崇洋媚外,也不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标准改变其“美”,便是一种境界。“美人之美”就是在欣赏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能够同时欣赏、赞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是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再升华之后,便是“美美与共”,对于自己认同的其他民族文化,通过交流互鉴、吸收借鉴,与本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于不认同的文化,也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忍受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存在,从而实现“天下大同”。传承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伟大产物,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应当以中国传统医学为主体,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明伟大医学成果,将自我欣赏与和而不同结合起来,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是美美与共,从而实现天下大同,使中医药文化在交流中自信自强[20]。

3.4 加强中医人才培养

中医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21]。新时代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对于提升中医药人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乃至提升我国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4.1 增设传统文化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包含了传统医学理论,又包含了儒家学说,阴阳五行哲学思想,还有天人合一的道家理论。深厚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基础与核心内涵,是中医院校学生理解、掌握中医药文化理论内涵并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关键[22]。因此,注重校园文化这个培养人才的重要外部环境,在高等中医院校建设良好的中医药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格外重要[23]。在外部校园环境上,可以塑造传统中式风格的教学楼建筑、园林湖泊、亭台楼阁,树立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医历史人物塑像;在校园“软件”上,设计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在中医药高校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中国古代哲学》《易经》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理解、掌握中医药文化,以“不忘本来”的初心激发“开辟未来”的勇气。

3.4.2 以伟大抗疫精神铸魂育人,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在庚子鼠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付出巨大努力,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场胜利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人民的团结,是人类抗击疾病历史的伟大壮举。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医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三药三方”的广泛应用,还是方舱医院里的太极拳、八段锦扶正祛邪的独特功效,都是中医药以独特优势对抗疫情的有力表现。伟大斗争孕育伟大精神,是生命至上,是举国同心,是舍生忘死,是尊重科学,是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医价值观中生命至上的当代体现[24]。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中医药院校开展抗疫精神宣讲会,弘扬、宣传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的重大作用,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以抗疫精神铸魂育人,坚定、提高所有中医药人中医药文化自信[25]。

4 小结

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一环,是“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关键。新时代是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和培育的机遇期,通过文化自觉、传承创新、开放交流及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方式,多层次、多维度发力,凝聚好这把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致力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医药学中华民族中医药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国民族传统医药学现代传承与高等教育
论蒙医药学的挖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