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2021-01-03朱智捷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全面发展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生态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主体要求。高质量发展是贯穿着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协调统筹发展,以绿色引领发展,以开放促进发展,以共享激励发展。既通过共同富裕目标引导高质量发展,又通过高质量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关键词:共同富裕;习近平;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展

本文索引:朱智捷.<标题>[J].商展经济,2021(24):-136.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4.4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更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要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須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 坚持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统一性

第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第十一届六中全会表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表述)。人民的需求由对发展“量”的渴望到“质”的要求转变,更均衡地共享发展成果是高质量发展的目的,也体现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的富裕这一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第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生态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有雄厚的经济财富,又要有丰富的自然财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走一条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保护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人成为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发展不是目的本身,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由资本驱动,为了资本增值的异化的发展;发展目的只能是人本身,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2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第一,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不竭动力。追求数量型、外向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必须把创新摆在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是因为没有创新驱动发展来来巨大生产力的进步,就没有办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要构建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国际科技竞争水平的创新产业体系和创新制度体系;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构建创新人才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要通过创新引领,不断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力解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激活发展动力,深化供给侧改革,不断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为提高收入水平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多可供分配的资源。

第二,坚持以协调统筹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机制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三次分配被首次纳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安排”。这表明三次分配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只有实现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初次分配由市场主导,体现要素贡献;再分配由政府主导,体现国家意志;三次分配为社会主导,以道德文化为驱动力”。初次分配主要是在市场领域中实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有利加快生产力发展。但市场本身非但解决不了共同富裕问题,反而会加大贫富悬殊和社会收入差距。这就需要通过二次分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和社会保障调节的力度,提高财政转移支付的精准性,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隐性收入、灰色收入和非法收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收入结构。此外,还要发挥发展慈善事业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三次分配作用,进一步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制度设计和帮扶机制,鼓励先富群体尽社会责任,调动全社会力量济困扶弱,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合理分配、促进公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扩大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补足 “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不仅要使全国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还要使之一同奔向共同富裕。在谈到“三农”问题重要性时,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道,“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第三,坚持以绿色引领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生态。绿色发展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日益增长需要的发展,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习惯,补足生态环境这块最大的短板,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强对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努力构建人与自然永续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类过度的开发、粗放的利用生态资源是造成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是共同体的思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的十九大专门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设计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35年要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与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有着相当程度的吻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财经会议第十次會议上讲话中明确指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由此可见,美丽中国的建设与共同富裕的推进,是一体两翼的关系,缺一不可。

第四,坚持以开放促进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良好国际空间。开放促进发展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日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世界已经像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举。“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第五,坚持以共享激励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谋划理想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国家,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对不能出现古代那种“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共享发展”的理念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未来构想的论述相吻合。1891年,恩格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导言》一文中谈到未来“新的社会制度”时,他说,“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是可能实现的,在这个制度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从来都是激励世界人民为之奋斗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理想,而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3 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提高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

第一,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最广泛的代表性。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还是全体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第一条标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最核心要义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它既是党人民性的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观的生动写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二,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魅力。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数百年时间内,中国既不是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也不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富裕程度)最高的国家,但是,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规划“共同富裕”时间表的国家。有学者指出,当我国“整体迈入现代化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探索现代化发展的成功实践具有世界影响的作用。“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明在构建现代性的道路上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一个体系、一家理念,它是多元的,现代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打破了西方模式一统天下的“神话”。

第三,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1945年6月黄炎培在延安问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准备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毛主席从政治角度回答跳出“历史周期律”之问。在2000多年封建历史中,中国是世界上农民起义最频繁的国家。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每到王朝末年都会出现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当社会财富无限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两极分化发展到矛盾无法调和的地步,就必然爆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从经济角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该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之问。

4 结语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史中,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现实、由理论到实际、由弱小到强大的蜕变过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史中,人们看到超大人口规模的追赶型国家实现由饥饿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由小康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光辉史诗。1992年,在著名的“南方讲话”中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过29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由当年的2.7万亿元急剧增加到101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整整翻了37倍。今天的中国已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完全的能力、坚强的定力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8-18(1).

习近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N].人民日报,2017-12-18(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0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

车海刚.通往共富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21(17).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14(1).

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1).

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20(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谢伏瞻.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21-10-08(9).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黄炎培.延安归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2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朱智捷(1977-),男,福建平和人,厦门大学哲学硕士,中共漳州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念共同富裕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