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鹭》教案

2021-01-03高攀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0期
关键词:郭沫若白鹭诗人

高攀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0-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是郭沫若先生写的散文《白鹭》。在短小的篇幅中,作者以极具特色的语言,将很平常的白鹭比喻为一首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之情。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课后练习中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来细化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目的很明确,就是在寻找诗意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的,这是从第二学段概括主要内容转变为第三学段的关注思想情感,体现了语文要素在目标要求上的螺旋式上升。

二、过程描述

(一)比喻背后的支撑

老师:朗读全文会发现,课文的开头是用“诗”来打比方的句子: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课文的结尾还是一个以诗来打比方的句子,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也就是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和读完课文的最后印象都是用诗的感觉来定位白鹭。很明显,这种首尾呼应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体现,但在课文中除了强调白鹭是一首詩外,从“精巧”到“韵在骨子里”则体现了对诗的内涵认识的跨越,本质也是对白鹭形象认识的提升。

老师:作者为什么以诗为喻体来比喻白鹭呢?郭沫若有诸多身份,最先引人注目的是“诗人”。大家在这里可以说一说郭沫若先生都有哪些身份吗?

学生:“老师,我知道郭沫若先生是一名优秀的书法家,也是一名优秀的诗人,还是一名优秀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随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郭沫若在其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教学,从而让学对郭沫若作出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他的代表作诗集《女神》站在了时代的前列,在新诗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以至于人们在读郭沫若随后写作的一些著名的历史剧时,还说他骨子里是个诗人,似乎在无意之中对接了作者对白鹭打比方中的那种独特感觉,表明郭沫若诗人的气质和对诗的热爱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每当生活中出现了感动心灵的事物比如白鹭,用诗来表达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了。

老师:课文中,白鹭使诗人深受感动的表现就在“一切都很适宜”这简短的六个字中。这六个字用来概括对白鹭的感觉,能够高度体现出郭沫若打心底里对白鹭的情有独钟。“一切”是从范围上来说的,强调的是全部、所有,自然应该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都、很”是从程度上来说的,突出的是所修饰的对象别人难以超越;“适宜”是从效果上来说的,表达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美好感觉。而诗带给人的美好感觉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相通,或许正是作者选择以诗作比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画内聚焦画外情

老师:诗中有画是许多诗人的自觉追求,郭沫若正是借助画面感来表现“白鹭”这首诗的内涵的,在课文中是作者精心选取的三个镜头构成的画面。

画面一:白鹭虽然是一种捕食鱼虾的水鸟,但不是在任何水面都能够有作为,它一般只在浅水田里捕食小鱼小虾,而对于捕食来说作为工具的长喙其实就算不上怎么长了。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决定了,白鹭作为一个奇特的钓者在水田里干活时必须既专注又机敏,这既是生存所需又是为生活所逼,两相结合就为人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水田捕食图:白鹭收拢翅膀,悄然落在水田里,行走之间,长喙不时地东啄一下西啄一下,有时还紧赶几步伸长颈脖追上逃跑的小鱼虾。

画面二:白鹭喜欢群居,通常选择有高大树木的成片树林筑巢,而且周围有丰富的食物资源。这样,在清晨的时光里,白鹭喜欢出现在栖息的树林顶端。从近处看,它们互相嬉戏,不时发出欢乐的鸣叫;从远处看,好像静静地立在枝头,随风时隐时现。这样的情形就不是人们能够经常见到的了,所以容易引发人们的猜测——白鹭清晨站在树顶上是为什么呢?其实不管是为什么,那高高的绿树之巅,有片片白毛浮现,就是一幅神韵俱佳的美景——树巅远眺。

画面三:白鹭的飞行路线一般都是以田野为主,这是它的生活习性决定的,方便随时寻找适宜的捕食场地。正因为如此,乡居生活中,黄昏时分里,村庄里的人们也只能“偶见”白鹭低飞的情形,这种情形不但被作者看作是“一种恩惠”,而且认为其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形式。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正因为作者的诗人气质,才体察出其秘妙所在的。

老师:课文中三个画面的描写看上去是动态场景,其实只是作者将白鹭不同时空的生活状态用三个镜头进行定格的结果,如果不结合白鹭的生活实际进行想象、推理,补充画面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形,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就得不到充分体现。充实了三个画面的内容,就能够清楚地看出,从捕食的自由快乐到站立树巅的悠闲风姿以及黄昏飞行的神秘意味,伴随着时空变化,场景出现由实向虚的转换,诗意也越来越浓郁,那就是白鹭在自由飞翔中,飞向诗意的密林深处,也是作者的情感深处。这就是在诗中读画,在画中品诗,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又需要思维的融通,从而进入审美的境界之中,领悟的是作者“物我合一”的心声:白鹭美得像一首诗,而作者就是一只白鹭。

三、教学反思

综合起来看,教学《白鹭》,在重点理解白鹭平凡之美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领悟在生活中要学会发现“常见”之中蕴含的经典美;经历的是从“我喜爱白鹭”的读懂状态中走进“我就是白鹭”的读透境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训练,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猜你喜欢

郭沫若白鹭诗人
天上的街市
“诗人”老爸
愤怒
山茶花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
郭沫若向老师请罪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郭沫若与两个被遗弃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