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内容、实践:高中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三重逻辑

2021-01-03谢玉香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党史教育

谢玉香

摘  要:高中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引导高中生建构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首先分析高中思政课融入党史教育的价值逻辑,明确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的内在关联;然后结合课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分析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内容逻辑;最后提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实践逻辑:明确目的,有的放矢;把握内容,精选素材;讲究方法,提升实效。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党史教育;价值逻辑;内容逻辑;实践逻辑

在《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好这本“教科书”,讲好党史故事,引导学生加强他们对党的认识与理解,建构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下文,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三重逻辑。

一、高中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价值逻辑

(一)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思想性

高中的思政课与党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党史教育是高中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例如旧教材《政治生活》的第五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系统地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核心立场、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等必备知识。《文化生活》的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生活与哲学》里的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经济生活》的第十课就介绍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容,例如“开启新征程,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等等。讲好这些党史内容,用好这些党史素材,能够提升思政课的政治性与思想性,还能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二)提升黨史教育的大众性与科学性

思政课是党史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能面向广大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系统地讲授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提升党史教育的大众性与科学性。同时还有助于青年一代建构正确的党史观,读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从而更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定自信,努力成为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高中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内容逻辑

笔者认为党史教育可以融入高中思政课的内容包括:党的历史、党的成绩、党的经验、党的精神。下文,笔者就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课例进行分析。

(一)党的历史

笔者在课上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决战脱贫攻坚这段光辉历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了解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而且还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带领人民完成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三件大事,使国家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她是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伟大政党。

(二)党的成绩

笔者在课上给学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几千年来,摆脱贫困是人类最大的难题,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伟大历史。接着结合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引导学生深刻剖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

(三)党的经验

笔者在课上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走出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也是我们为世界减贫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对世界的担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擅于总结经验,以史为鉴,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

(四)党的精神

笔者在课上给学生介绍了在脱贫攻坚中锻造形成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秘诀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三、高中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逻辑

(一)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课前要摸清学情,明确党史教学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历,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展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分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初心和使命、执政理念及执政方式等核心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加信赖和热爱共产党,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通过让学生了解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广大共产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争做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二)把握内容,精选素材

党史教育的内容有的来自教材,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某一课书,有的来自某一段历史。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把握好教学内容,精选党史素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教学中,笔者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既讲旧教材《政治生活》第五课的知识,又加入了新教材有关共产党的新表述,例如“奋斗目标、核心立场、初心使命”。再精选党史素材,既有教材的党史资料,又补充了脱贫攻坚这一现实而生动的案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又提高了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强化了知识与社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三)讲究方法,提升实效

高中思政课说理性极强,而党史教育又是一项需要深入人心的教育。要提升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的效果,就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启发性教学,不能盲目说教,一味灌输。

首先精选党史案例,设置相关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课中,笔者以“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具体案例为情境,设计了总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三个子议题:一段历史,一个承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承诺?一种理论,一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履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承诺?一个起点,一项任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启乡村振兴?通过议题教学,讲好共产党的故事,进行有根据、摆事实的学理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与体会,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与说服。

接着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吸引力。党史内容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文本材料,也可以是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教学中,笔者利用了教材的文本资料,也利用多媒体搜集了“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脱贫攻坚时代楷模”等极具代表性的图片,还有两个典型的视频资源:《庄严的承诺》和《百年述职报告》。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以真实的党史事件、有力的教育话语影响和带动学生成长。

再者设计学科活动,创设议学任务。在教学中,笔者设计的第一个学科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庄严的承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为什么要做出“庄严承诺”。学生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不仅能受到视觉、听觉的冲击,而且还能被里面的人物故事感动,获得相当多的感性认识。接着又从学理上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这种感性与理性并存的设计,让学生对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就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第二个学科活动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寻找脱贫攻坚“七个坚持”经验的学理依据。学生在讨论中激发思考,不仅能深刻理解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启迪,从党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三个学科活动是阅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事迹,思考共产党员应该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学生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与精神追求,还能在讨论思考中深化对共产党员认识。

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学生是党史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整节课的设计都力求让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讨论、主动思考、主动成长。在教学的时候也创造条件让学生站上讲台,主动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成长喜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同时,触动他们的思维神经,培养思维能力,升华思想境界。

当然,党史教育不仅仅在课堂,还可以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党史微课、阅读红色书籍,指导学生开展以“百年党史”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可以设计普及党史知识的系列活动,如党史人物讲演会、党史知识竞赛、革命歌曲合唱比赛等。可以积极开展有关党史主题的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瞻仰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并及时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增信、学史力行,脚踏实地,增强本领,勇于担当作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张聪.新时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性的回归与重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礎教育版),2018,19(3):49.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广东  广州  511400)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党史教育
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建设的导向与实践逻辑
高职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