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

2021-01-03中共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延安精神

中共北京理工大学委员会

摘 要: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同时也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学校的大学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孕育肇始同步,标定了北理工“延安根”的红色精神源点。1952年,学校受命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國防工业院校,铸就了“军工魂”的精神品格。学校遵循历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凝心聚力,坚定“红色育人路”。

关键词:北京理工大学;延安精神;红色育人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北京理工大学立足自身的优良办学传统,将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坚定走稳走实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学校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遵循历史根脉,将延安精神融入办学理念,构筑大学精神及核心价值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北京理工大学尤为珍视这笔经过战火洗礼的宝贵财富,主动挖掘、着力发挥延安精神对学校办学育人事业的引领作用,用延安精神的“北理工表达”激发师生的自信和认同。

一是高举旗帜、把牢方向,努力建设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长期以来,学校党委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牢把握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崇尚真理的学术生态、和谐美丽的宜学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是融入实践、推动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中探索“北理工方案”,沉淀“北理工精神”。2020年,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学校党委深刻认识和把握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凝练出以延安精神思想内涵为基础的“北理工精神”—包括政治坚定、矢志强国的爱国精神,实事求是、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淡泊名利、坚韧无我的奉献精神,不辱使命、为国铸剑的担当精神。组织开展“红色育人路—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之路”专项研究,举办“红色育人路”高等教育论坛,总结提炼“红色育人路”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独特优势和实践路径。这些与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共同组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和办学思想体系,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延安精神的“北理工表达”,为学校事业凝聚共识、激发动力、汇聚合力,精心打造精神原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把延安精神作为生动素材,融入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

延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在学校,因其深植学校历史文化传统,深深熔铸于代代师生的红色血脉,更显独树一帜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学校党委把延安精神作为一个不能丢的法宝,充分用好这一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和生动素材,为师生打好成长基础,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汲取延安时期党办高等教育的先进理念,厚培学校立德树人优良传统。学校党委坚持传承延安时期以徐特立老院长为代表的党的革命家、教育家的办学思想,如“教育中心论”“群众本位论”和“创造教育观”的教育科学思想体系以及教学、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科学发展观,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特色办学道路中。近年来,坚持“学术为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价值追求,总体形成了“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锻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导领军人才。为进一步推进延安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向教书育人资源转化,学校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共同设立延安精神与中国青年研究中心,设立党建研究中心、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省部级军工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相关学术研究,探索体现党的领导优势、彰显红色基因传统的办学模式—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这些都是延安精神在新时代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重塑和发展。

二是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构筑新形势下“三全育人”重要合力。延安精神见证北理工诞生、伴随北理工发展,同时学校校史校情也是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载体,铭刻着“活”的延安精神。学校党委把记录着延安精神的校史校情教育作为新生入校、新教工入职的“进校第一课”,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每年坚持开展“学史明志”“延安寻根计划”等师生学习实践活动,构筑师生精神高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专门设置“知红色校史”板块,在全国高校首家推出“红色育人路”专题纪录片;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发挥中心资源优势,强化延安精神的情景式、沉浸式表达,提升教育感染力;牵头9所诞生于延安的高校发起成立“延河联盟”,建立红色育人基地,探索协同育人新范式。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成为学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融入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是推进以传承延安精神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师生校友共同情感纽带。在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过程中,坚持“见人、见物、见细节”,持续建设“浸润式”育人环境。系统实施“三大校史工程”,扎实开展珍贵校史资料数字化、校史“口述史”采集、学科专业史编研及文物修复等工程。推进以“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为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及公共空间建设,完善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特色文化景观群。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建成以“延安根、军工魂”为主题的新校史馆,设立国防科技成就展展厅,建设国防文化主题广场、延安石和徐特立铜像、“新中国第一”系列景观、北湖校史步道等一批物质文化景观,在建校80周年之际推出“光荣与梦想”纪念晚会,构筑起链接师生校友情感共鸣的有效载体和文化地标,鞭策学校师生不忘初心来路,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坚。在学习实践和弘扬延安精神的长期实践中,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育报国价值取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创新包容的办学风格,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红色育人路”上行稳致远。建校81年来,学校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孕育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领军领导人才,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王小谟、彭士禄、朵英贤等60余位两院院士,毕业生到世界500强企业、国家重点单位就业人数占直接就业人数的60%以上。

持续凝心聚力,用延安精神感召师生,推动办学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彰显延安精神的新时代力量,始于思想、成于行动。学校党委传承弘扬延安精神,还集中体现在充分运用延安精神激活干部师生理想信念的原动力、追求真理的内驱力、依靠群众的凝聚力、艰苦奋斗的意志力,聚焦“四个面向”、落实“四个服务”,办好体现国家意志、人民利益、有使命担当的大学。

一是发扬党管人才优良传统,筑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保障。对标深入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要求,学校党委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流人才队伍。健全教育引导、激励约束并举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教师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职务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2021年,面向全校开展的首届“三全育人”先进典型评选,涌现出一批重育人、善育人的集体和个人,在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崇德尚学的良好风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构建引领人才、凝聚人才、成就人才的工作体系,如强化校院协同,落实以学院为责任主体的人才引育模式;探索柔性引进模式,实施“预聘—长聘—专聘”制度,建立面向高层次人才、应用研究型教师等人员类型的灵活聘用机制,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队伍;完善以“分类卓越”为目标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分类发展,完善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服务保障体系。

二是瞄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将红色基因教育成效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与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近年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等专业学院和国家安全与发展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强化学科整合提质,大力推动一流特色学科群建设,“优势工科强引领、特色理科深融合、精品文科厚底蕴、前沿交叉拓新局”的学科发展体系加速形成。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在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平安中国、科技冬奥、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在载人航天、5G+、碳中和、社会治理等重大计划中承担更多任务,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是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延安时期,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作为立党根本宗旨写入党章,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一以贯之在学校的办学发展中。近年来,学校党委不断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学习认识,把践行党的性质宗旨不仅仅体现在为师生解决生活问题,而是更深层次地贯彻到为广大师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打造事业平台的干事创业行动中,努力做到“在一流事业中服务师生、依靠师生干一流事业”。以2021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师生“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和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并重,全校形成近260项举措,涵育“宜学北理”生态、推进“智慧北理”建设、构筑“温馨北理”社区、打造“美丽北理”校园,在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延安时期虽然已经过去大半个世纪,但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制胜法宝,永不过时、永不褪色,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风骨品格的延安精神依然应该得到传续和光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校应善于抓住党史学习教育重大契机,深入开展党的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初心宗旨、伟大精神、宝贵经验以及重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宣传教育,用以延安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感染教育师生,带领师生牢记“国之大者”,振奋前行信心,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力量!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北京理工大学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三级延会提出延安精神进国企新举措
渭南市首家县级延安精神研究会富平县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
延安精神
陕西省市一级延安精神研究会实现全覆盖
延安,我把你追寻
英雄少年
北京理工大学
59年的老建筑拆了,数字化保护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