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实践研究

2021-01-03钟玉梅

关键词:四史金课思政

钟玉梅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职业性人才的场所,学生数量日益增长,但学生的知识储备方面却存在一定短板。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必须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着重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课上教学效果与课下实践成果的有机融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符合现代社会环境要求,打造和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相符的思政金课。“四史”作为我国中华文化瑰宝,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以及为社会谋发展的实践史,在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培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的实践应用中,不但有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发挥思政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国家认同感。

一、金课和高职学生特点

在人们提出建设金课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个对应名词,即水课。水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不存在实质性教学内容,教师教学不够用心,学生听讲不够认真,最为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金课正好与之相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必须要具备有内涵性以及启发性,可以真正引导广大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针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并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展开教学,以能够建造和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相符的高效课堂,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质量。[2]

就高职院校而言,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思政课建设的多元性与针对性也应有所提高。高职学生相对来讲高考成绩比较差,在经历高考失败后,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失败心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综合文化素质也偏低。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抽象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且性格外向,喜欢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中,教师先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依据本院校的办学情况,结合学生需求和心理发展特点完成金课建设,打破传统束缚并且制定个性化高职院校思政方案,进而充分发挥金课在思政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二、“四史”教育在高职思政课堂金课建设实践中的融入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结合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中,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结合。早在国民革命时期,党内便开始了相关历史教育,比如“中国史”、“中国职工运动史”等。完成革命根据地建设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学校积极开展历史类课程,并具备有相应的政治理论教育功能,比如“中共党史”、“社会发展史”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各大高校教育教学中,纷纷开展“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个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多样化发展,然而思政课程学习内容和课程体系变化并不大。[3]1998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提出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要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七门课程。2005年再次提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增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其中也就包括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以及改革开放史,即为“四史”。

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堂金课建设中,促进新时期思政课建设体系的调整,但是也需要积极融入历史教育,将“四史”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中,更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历史教育的结合,进而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及发展。[4]

(二)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全局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建设中,已设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虽然高职院校并无明确设置“四史”教育课程,但在现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中已融入“四史”教育相关内容,而且在诸多思政课程中“四史”教育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概论”课的教学内容里,即讲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简而言之可以将其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以及改革开放史等;“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则基于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改革开放史中提取教学内容,加大对当前民族精神以及新时代精神的传播;“形势与政策”课将最新国际和国内形势作为教学重点,和“四史”教育相结合并将其深入教学过程。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中已有很多与“四史”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并且“四史”具有的育人价值又十分突出,因此,新时代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金课建设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将其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金课建设中,也是推动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和思政课全局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有助于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有效引导广大学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促进党的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就尤为重要。其中进入学生头脑,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深入理解相关原理,对其精神实质有全面认识后,真正的把握其精髓。毛泽东同志曾经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中提出,要注重实现和中国历史、中国实际的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也指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5]因此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金课建设中,一定要推动“四史”教育的深入结合,以能够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爱党情怀、提升综合素养,将民族与国家的红色记忆通过思政课堂传承下去,使高职院校学生也能成为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

三、“四史教育”在高职思政课堂金课建设实践中的融入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未充分与当前社会所需基本能力和综合素养要求相结合,且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性不足,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学习兴趣不高,也不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四史”教育的融入,能够有效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堂金课内容,从“四史”中汲取素材,对广大学生详细讲解爱国情、民族志以及时代美等等,提高教学趣味性,因此在“四史”教育融入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已经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与此同时,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且枯燥乏味,尤其是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导致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加粗知识点不感兴趣,反而更乐于去了解在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和影视作品等。因此,可据此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利用好此平台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思政课程中蕴含的正确价值观最大化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需求,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多媒体中的画面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掌握理论也能相对较为轻松,更便于实现和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提升学习效率,[6]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思政课金课建设中,可以注重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相对减少枯燥理论的平铺直叙,进而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把“四史”教育中的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策略将其作为案例展示出来,更好发挥思政课堂的应用价值。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应用中最大的作用即为活跃课堂,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以良好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拓展自身思维,思政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录时间和任务等信息,还必须要注重体现原因、结果以及背景等等,由此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堂金课建设意义。

比如,教师在进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重大意义”教学过程中,可以和“四史”教育内容相结合,通过讲述相应的人物与案例分析,为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基本国情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在案例中体会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还原历史情景,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趣味性。在思政课金课中,通过历史事实展开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历史发展轨迹引导广大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道路,培养广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思政教学历史教育,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思政课本身作为理论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之一,不但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需要注重实现历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目标理解并不深入。因此,思政课应与历史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掌握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书写出来的智慧,牢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所创造的成功与辉煌。由此方能更好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明确认识到思政课程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上,是历史经验积累的成果,强化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7]着力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含金量与精准度,构建思政教学的历史大格局,将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尤其是“四史”教育的学习切实入脑入心。

(三)基于“四史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金课建设中,需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可以依照自身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自主探索新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广大学生自主寻找信息、查找资料,评价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思政教学中,可以及时、适时地与时政热点和历史案件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引导他们通过自身认知去提出新的问题,并且在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与所学相关历史案例的结合,加强与同学间的积极沟通和交流,随着对于历史案例的经验总结,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过程中切实体会并感知,以便更加深入理解思政教育内涵。基于此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过程中,均会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并有效提升广大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深度和高度。“四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金课建立中的融入,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去了解中国历史,并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中,从而更好的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促进思政课堂金课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金课建立中,要注重实现思政课堂的全面改革,不仅要完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还需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通识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而言,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还需注重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四史”教育在思政课堂金课建立中的融入,可以更好的引导广大学生去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强化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养,端正自身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更好的去感受思政课堂中的案例,并发表自身意见和看法,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历史人物性格和来龙去脉丰富学生自身内涵,提升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总之,“四史”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理论观点,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堂中需要教师不但进行探索和引导,进而促进“四史”教育和教学内容的融合。

猜你喜欢

四史金课思政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