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女性再就业问题探究

2021-01-03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汪晨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失地社会工作者个案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汪晨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迫使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侵占了城郊周边农民的土地,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失去土地的群体,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农村女性成为失地女性。

在征迁之前,大部分男性除了务农以外还拥有其他正式工作或掌握着一门技术,因此在失地迁入城市后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失地女性过去长期从事农业劳动或者一直担当家庭主妇,她们可能无法胜任高薪舒适的职位,大部分只能从事低收入、高劳动输出的体力劳动,从而出现了失地女性群体失地又失业的现象,长期处于待业状态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城市融入等方面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帮助失地女性再就业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方法,从整合的角度分析失地女性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失地女性的充分再就业。

(二)概念界定

本文所要讨论的失地女性是指由于土地征迁和社会变迁失去了原先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融入城市的女性群体,她们从身份上完成了从农业户口到非农户口的转变。

二、失地女性就业问题的具体表现

(一)就业压力大,就业层次偏低

在现阶段的就业大环境中,社会对劳动力的要求逐渐严格,高素质和有能力的劳动力才是市场争夺的对象,整个就业环境竞争激烈。失地女性在这种就业环境中缺乏主动权,加之缺少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导致其就业压力大,只能选择以体力劳动占据主导的职业,例如一些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因此在就业结构中逐渐被低层次化。

(二)就业信息滞后,就业渠道单一

失地女性的就业渠道较为狭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亲戚朋友的引荐、当地政府的安置、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等等。据调查,在以上几种就业方式中,占比较多的是自谋职业,而通过政府安置就业再就业的失地女性只占一小部分。就业信息的滞后和就业渠道的单一性增加了失地女性再就业的难度。

(三)就业权益无保障,就业环境不佳

如果说就业是失地女性的最佳出路,那么就业权益的保障便是失地女性的退路。各地政府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权益,纷纷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解决措施,然而其中涉及失地女性的就业政策少之甚少,例如就业技能培训制度,失地女性无法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这将大大降低其工作的积极性,也给农村女性就业大环境带来一些影响。

三、失地女性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层面

1.就业观念较为保守

第一,“离土不离乡”。考虑到家中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部分失地女性不愿意外出就业,更愿意在当地的企业工作。第二,对于长期以土地为伴的农村女性来说,面对城市的就业环境容易产生自卑和消极退缩的心理,她们通常会担心自己能否胜任新工作。

2.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第一,在失地之前,大部分失地女性都长期与土地相伴,缺乏其他的专业技能,可能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低的劳动工作;第二,由于自身局限导致失业女性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较窄,就业信息匮乏,而且她们普遍缺乏面试技巧以及简历投递等技巧。

(二)社会层面

第一,女性就业问题是社会长期讨论的话题,面对农村失地女性,再就业的难度可能更大;第二,大部分失地女性进入城市所从事的工作多为短期雇佣性质的,这类型的工作就业稳定性差,就业保障政策缺乏。

(三)政府层面

第一,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深刻认识到失地女性的就业问题,现行的一些就业保障服务政策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失地女性的权益,失地女性未能享受其应有的权利,这大大降低了失地女性找工作的积极性;第二,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安置政策尚不合理,征地补偿费用偏低,失去土地的女性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

四、社会工作促进失地女性再就业的策略

失地女性在就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女性面临更多的劣势,对于大部分失地女性来说,失地就意味着失业。城镇化的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失地女性失业在家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人际交往受限,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失地女性融入城市。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的职业,秉持着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专业方法促进失地女性再就业。由于失地女性群体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主动发现的方式接触潜在服务对象,可以通过介入安置型社区,依托社区接触服务对象,开展活动。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服务和心理服务,助力他们解决问题,挖掘个人潜能,促进个人发展。面对失地女性群体,社会工作者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社区了解潜在服务对象,通过主动接触宣传社会工作者的目的和作用,以专业的态度取得她们的信任,使潜在服务对象转变为正式的服务对象。其次,在正式开展个案工作之前,要对每个服务对象进行评估,评估她们的现状以及需求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工作。最后,在正式开展工作时,面对不同的个案要运用不同的方式。第一,在面对具有自卑和消极心理的失地女性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和增能理论,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身优点和长处,使她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找工作的大军中。第二,在面对具有一定能力、对就业待遇期望较大的女性时,可以运用人本治疗模式,帮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从心理上接受现实环境。

(二)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将具有相似问题或需求的案主集合在一起,通过小组动力帮助小组成员解决自身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在面对失地女性群体时,社会工作者借助安置型社区的平台,招募和寻找面临就业问题的失业女性,形成一个成长性小组。

开展小组工作,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开展小组活动让组员之间,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相互认识、熟悉。其次让组员在逐渐熟悉中形成团体凝聚力,帮助组员进行自我披露,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充分发挥团体动力,通过同辈群体的影响使小组中一些无法正视就业问题的组员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积极就业。最后,在小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关于面试、简历写作与投递等方面的技巧培训。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链接资源为失地女性提供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选择适合失地女性的培训项目,为她们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小组工作的目的是让参与小组的失地女性最终能够独立的参与就业。

(三)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关注的问题和采取的方法更加宏观,通过在社区内开展活动帮助社区内居民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自助互助,促进和谐社区的形成。社会工作者深入到失地农民聚集的安置型社区,从以下几个方面为社区内的失地女性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社会工作者在初入社区时要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与社区内的居民交往相处,在这过程中可以先与社区领袖接触,借助社区领袖的号召以及开展一些社区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社会工作者。入驻社区之后,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就业宣传活动,开展专门针对女性的就业动员活动,鼓励女性积极就业。具体方式包括:第一,进行就业保障政策宣传,让失地女性了解就业的优势与保障以及如何保证自己的权益。第二,鼓励失地女性多元化就业,例如家庭就业,即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在家从事手工制作的工作,比如服装、纺织等工作。社会工作者还可以链接资源在社区内进行微商、淘宝等小微创业培训,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失地女性在家灵活就业。

五、结语

失去土地的女性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参与就业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工作在促进失地女性再就业问题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失地女性提供心理辅导、就业技能支持等帮助,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会公共服务的不足。失地妇女女性融入社会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征地拆迁补偿、女性就业等政策的不断完善,失地女性的城市就业和融入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关链接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失地社会工作者个案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10kV线路单相失地故障处理浅谈
填海围垦下湿地变“失地”
立足可持续发展寻求失地农村经济新出路
别样风景的多元化绽放——我国当代女性写作的个案式研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