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研究*

2021-01-03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党校付亚清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优势基层群众

中共重庆市武隆区委党校 付亚清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外,其中还强调了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当前,如何发挥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力争通过调研,梳理社会治理问题,探索治理新路径。

一、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第一,制度优势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我们知道,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为社会治理指引了明确的方向。从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就能看出,我们党能够以最短时间,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体系,充分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体制发挥出了巨大的制度优势。其次,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能够确保各方面的治理有法有规可依,并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的各个领域,从而更有效凝聚起全社会的治理共识。我国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第二,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发挥着推动作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十分具体的参考指南,在社会各方面的治理过程中,有规有法可依,治理就会更加明朗和自信。另一方面,制度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推进社会治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制度优势为社会抵御重大风险挑战提供强大支撑,能够充分激发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在整个社会治理进程中起着推动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情况

制度优势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决定了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的效能发挥仍存在滞后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运用制度优势处理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但当前,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和挑战,党员干部以上四种治理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在系统治理不系统、依法治理有漏洞、综合治理有偏差、源头治理不彻底等问题,部分领导干部不能及时站在战略全局高度,观察思考判断处理问题,导致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并不理想。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意识弱,人人参与有偏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制度的一大优势所在,所以,在社会治理当中,要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就需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但目前来看,很多基层地方并没有形成人人参与治理的局面,特别是公众参与的方式渠道等仍不便利,参与条件还比较滞后,同时没有形成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保障机制。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体制机制建设和作用发挥目前都存在很大偏差,与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局面还有一定距离。

第三,制度优势发挥在实际执行中仍有差距。任何一个地方的制度作用发挥好不好,关键还要看其制度执行、落实得怎么样。从当前重庆某区县各项社会治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制度执行软弱问题、制度执行监督漏洞问题,以及运用制度应对风险挑战的机制不全、能力不足等等。

三、发挥制度优势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当前,推进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更需在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上下功夫。

(一)发挥党建引领,强化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前提。政治方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这就是党的价值追求和导向,偏离了这一方向,党的航向就会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迷失方向,我们的目标任务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进程中,必须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放在第一位,并为之奋斗终生,不断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并早日实现目标任务。

第二,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是根本。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所暴露出的问题从根本上讲都与党建工作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当前,基层党组织通过不断强化党建工作,一是要让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在城市建立起党员直接服务群众的日常直通车,建立群众直接反映问题的“小窗口”,建立人人参与治理的激励式站点等,要让有党员的地方就有服务群众的便捷通道。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特别是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治理全过程,从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方面不断发力,切实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特别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基层党组织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主力军,必须把服务管理的范围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保障多元主体参与,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

国家领导人曾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社会治理就是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此,必须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幸福的目标。

第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和治理对象都涉及人民群众,因此,一要突出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我们要实现共建共治,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而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这就需要要让人民群众能广泛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突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因此,基层应创新为民服务机制,效仿其他基层地区较为成熟的经验,建立完善“四进四访”机制,做到基层全覆盖。二要坚持民主协商。在社会治理中,民主协商有助于推动落实广大群众的基本权利,激发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的参与热情;还有助于推动党委领导下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汇聚治理合力,从而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强化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自觉。一是加强制度宣传教育。社会治理靠大家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需要你我他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治理效果。但当前,民众对社会治理方面的制度、参与方式等都知之甚少,为此,基层党组织应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从身边做起,学习了解基层治理制度,积极参与楼宇治理、社区治理、城市治理,只有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明白治理的重要性及如何从自身做起的问题。二是不断健全公众参与方式和渠道。基层地区需要不断创造公众参与的良好环境,拓宽有效参与渠道,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联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有效互动等,并不断健全基本保障机制,把广大群众有效动员组织起来,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的局面。

(三)强化制度执行,扎实推进制度优势在社会治理中落地

第一,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树立制度权威。国家领导人强调:“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此,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带头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从思想上形成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法规,让制度优势真正发挥效能。

第二,严格执行制度,强化监督力度。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因此,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的各项制度法规,杜绝特立独行,搞特权化、特殊化。特别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开展日常工作,一旦不走心就会走样,制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全面监督,坚决杜绝一些类似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要在基层切实把制度的权威性立起来,把制度的执行力调动起来,让制度真正管用见效。此外,还要进一步明确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确保在各地都能形成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对执行制度软弱、不彻底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最终目的是要从上到下,在我国形成尊崇制度和带头践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只有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从而真正体现我国的制度优势。为此,今后我国各地要继续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深的功夫。

猜你喜欢

优势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矮的优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画与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