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及其实践路径

2021-01-03杨珊珊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幼儿园

杨珊珊 安 红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幼儿美育是以幼儿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活中美的事物为载体,培养幼儿完整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满足幼儿追求美的教育。2020 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幼儿美育目标是要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并强调幼儿美育课程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1]。幼儿美育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各个领域,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受美的世界与事物,不仅能唤醒幼儿审美心灵,使幼儿获得愉悦情感和身心发展,也能激发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提高审美素养,又利于园所形成特色学科以及促进社会人文资源建设与发展。

随着人们对幼儿培养越来越重视,幼儿美育也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截止到2020年11月底,中国知网关于美育课程的主题文献有1436篇,但针对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相关文献仅有51篇。从知网文献来看,学界关于美育课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中小学,涉及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研究却付之阙如。有学者探讨了学校美育建设促进个体与社会和谐的价值逻辑[2]26,阐述了美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3]5,探究了美育课程开发对儿童、教师及学校的重要意义[4]122,分析了幼儿园美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5]51;有的学者从幼儿园美育与篆刻传统文化融合等切入进行研究[6]93。通过以上相关文献爬梳可知,学界关于美育课程研究主要是从美育的价值及美育对学生发展,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幼儿园美育课程内涵、设计以及幼儿园美育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等领域展开,而涉及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和具体路径一系列问题仍需要我们厘清。因此,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基础上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视角,详细阐述了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路径,希冀为进一步促进幼儿美育发展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价值参考。

一、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

(一)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世界中美的事物应该在课程中得到适合的位置和表现,美育应成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它是动心动情,并受其激励去动脑动手实践创造的教育[7]59,美育课程开发必须将幼儿的审美教育和生命成长联系起来。幼儿园美育目标力求帮助幼儿发现感受、表现创造生活中各种美丽事物,努力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初步养成审美能力,并强调美育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审美特点等关键因素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让幼儿在美育课程活动中唤醒自己、发展自己。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初始阶段,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也有其为成人期做准备的价值[8]66,由此幼儿教育亦是人终生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应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将幼儿审美道德能力和情感创造能力融入美的教育中,使幼儿身心愉悦,善于主动发掘自己,完成审美享受。而在美育课程中幼儿的美感倾向是以自我整体和谐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结构而达成同构或对应的一种注意机制[9]68,而幼儿审美体验是以一种直观具象的活动展开,以美的生活形象来生动地表现幼儿的初始心灵传达和情感传输,相互感染、相互熏陶、潜移默化进行心灵碰撞,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周边环境相互交流的过程,产生“审美情趣、审美共鸣”。幼儿在美的课程中能够快乐成长,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激发生命的内在生长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激发教师课程开发意识

教师是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主导着,是搭建幼儿与美育课程相互作用与发展的桥梁。幼儿园美育课程不仅对幼儿身心产生深远影响,亦是教师自我实现、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的重要纽带。在美育课程中,幼儿有其自我感知、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意识,要求教师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点基础上深刻理解幼儿美育内涵、掌握以美育人的技巧,了解美的内容和形态,懂得美感不仅只是眼前的赏心悦目,而且也是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振撼和精神上的满足[10]53。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捕捉美的事物融入幼儿教育中,通过师与幼的互动磨合、师与师的沟通学习形成独具特色、激发审美情趣的美育课程,不仅展现了教师幼儿美育支持者与合作者的形象,也体现了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有利于教师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与美育课程观念,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成为“课程建构者”,从“经验型教师”上升为“创造型教师”,有效提高教师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激发课程教研意识与能力。

(三)促进园所特色化办学与学科特色化发展

幼儿园能够持久发展需依托园所特色、校本文化及优质课程建设。幼儿园课程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传播媒介,幼儿园特色化发展的标志在于园所教育文化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的多样化,通过特色文化与课程相互融合,开发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美育课程。因此,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知识、经验、活动、情感、目标的综合体,应体现不同学校的个性和内在品质[11]30。特色化发展一般是从园所本身、受众人群和社会资源比较,美育课程促进幼儿园依托自身特点融合本土资源文化以形成独特的园所文化价值取向;促进幼儿在原有身心发展基础上去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提高教师审美素养、人文素养;促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如博物馆、文化馆丰富了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及社会资源传播。美育课程建设在这三个因素中都发挥了自身有效性、独特性和积极性,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是幼儿园特色化办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保存自身竞争优势与生存发展的重要法宝。

(四)促进社会人文资源建设与发展

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人文资源的建设上,蕴含信息知识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基础文化设施等资源。美育课程开发直接关系着社会文化发展,以及文化信息的传播。一是美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拓展了儿童发现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眼界,给予幼儿虚实结合的场景体验,丰富了视野创造想象,也提高了孩子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二是美育课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丰富了幼儿园美育内容,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增强了幼儿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喜爱;三是美育课程促进了社会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隐性价值或长远价值就是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对其发展理念、模式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12]62,基础文化设施的规划理念与建设思路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不仅为当地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也引导人们善于用美的眼睛发现美好事物,用美的思维建立美好形象,用美的行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存在的困境分析

(一)幼儿园美育课程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内容需要整合

明确的幼儿园美育课程目标是有效实行的重要前提。目前,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中教师及家长的认识能力不足,认为美育课程目标就是艺术课程目标并凭经验将目标设置为幼儿会唱、会跳、会画,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点。而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和途径,因此狭隘的美育目标造成美育课程内容也偏离了美育本身特有的内涵与意义。审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及家长更多关注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幼儿审美能力、情感表达、创造想象等目标建构漠视甚至忽视,且美育课程内容呈现“大一统”趋势,普遍实施以美术和音乐为主的课程内容,这是一种“工具性”的美育课程。然而在我国学前教育阶段也没有轮廓清晰、层次明确的幼儿园美育课程目标,导致幼儿园未形成具有园所特色及地方文化的美育课程,这就使得幼儿园美育课程实施与建设存在较多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二)幼儿园美育课程实施模式尚有缺陷

课程实施模式是幼儿园美育顺利开展的根本途径,美育课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丰富的内容亦需要多元的实施途径,关乎幼儿表达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的能力。就幼儿园现有美育课程模式而言多以艺术学科为载体、课堂为主体,禁锢在一种模式实现多维目标或单一途径贯穿全面内容的枷锁中,造成幼儿只能在系统学科和规则课堂中学到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幼儿美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幼儿审美乐趣、性情完善、人格塑造的实现,课程实施模式应结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和审美情趣,开发多元化课程模式扩展到幼儿审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仅停留在艺术体系中、局限在课堂模式中、固守在经验主义理想中。显然,当前幼儿园美育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深度与开发广度是不够的,使得幼儿在美育发展中难以实现质的飞越,只能靠教师的感性经验和艺术课程来实施幼儿美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美育课程的建设。

(三)幼儿园美育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一定的评价机制达成既定目标,但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多面性,通过适应自身完善的标准来灵活评判而不是一味循规守矩。美育课程评价机制也应如此,依据幼儿美育特点和身心规律评价其审美能力。幼儿是独特的人,具有发展的差异性和阶段性,特定标准适合某个幼儿发展但不一定合乎全部幼儿审美特点,而目前幼儿园美育课程评价标准单一,依照固定标准评价每一个幼儿美育发展。而幼儿美育发展以动态、多元化的方式来呈现,所以美育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过程应体现成长性、过程性和全面性。但在评价主体层面,美育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成为幼儿美育发展的主要实施者,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忽视了作为课程主体的幼儿和家长的意见,缺乏主体多元性;在评价内容层面,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内容应含括幼儿的全部生活,而不是仅局限在以艺术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工具性课程,缺乏内容全面性;在评价过程层面,教师以美育课程结束后的结果一锤定音评价幼儿美育发展,忽视了幼儿在美育课程中的生长性。由此,幼儿园美育课程评价机制有待完善,教师不能以机械化的标准和静态单一的方式衡量幼儿的美育发展。

(四)幼儿园教师缺乏美育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随着时代发展,教师传统的美育课程思维和观念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大美育理念。但由于美育还未得到真正意义的普及,大多数幼儿园美育课程都以艺术教师为实施主体,认为美育课程存在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的艺术技能,树立艺术课程观即美育课程观的观念,没有将观念细化、更新化和独特化,忽视了美育融汇幼儿全面教育的特点。幼儿教师的美育专业知识对幼儿美育发展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是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导者,但教师关于美育领域的学习相对薄弱甚至缺乏美育知识培训,美育知识结构的欠缺导致幼儿不能获得专业的美育素养和审美能力,或教师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美育教学而没有考虑幼儿的审美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导致幼儿在工具主义视域下获得狭隘的美育经验,而这样的感知经验并不能开拓幼儿的审美视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五)幼儿园美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力度不够

课程资源的整合体现着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多样性和特色化,作用在于激发幼儿审美兴趣,丰富幼儿审美内容,创设特色化园所,促进资源传播。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开设特色化课程的重要途径和契机,当课程资源本身成为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时,不能局限在艺术课程、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应扩展到幼儿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的所有方面。但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将科学美、自然美和人物美嵌入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中,千篇一律的艺术课本资源是静态的,很难抓住幼儿的审美眼球,这也可能是造成幼儿审美情趣不高或园所文化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幼儿园领导和教师对美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导力和建设力也是美育课程开发的关键因素,但教师对美育资源整合方式缺乏认识,园长对美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力不足,所呈现美育资源整合的构想、内容和方式较单一,实践性也不强使得幼儿园美育课程难以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幼儿美育课程目标,丰富美育课程内容

任何教育的发展至少有一种目标模式,都必须以一个明确的总目标或分类目标系统为标准。幼儿园美育课程亦是如此,不能仅局限于知识目标的教学, 情感、意识、实践目标同样重要,不同目标层层递进共同促进幼儿审美素养和身心和谐发展。在幼儿园美育课程教学中,将“知情意行”目标嵌入在幼儿周围环境的各种美丽事物之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帮助幼儿理解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功能之美;“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幼儿对事物喜、怒、哀、乐的情感之美;“意识目标”其目的是帮助幼儿发现美的事物、追求美的东西,对美的世界保持美的意识与渴望;“实践目标”强调当幼儿发现和认识了美的事物产生强烈情感,教师要帮助幼儿依据自身愿望和特点表达美、创造美,使其付诸实践。

幼儿园美育课程内容即教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内容设置要突出幼儿审美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导向。内容选择含括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及幼儿自身的美丽事物,可以是幼儿周围环境中熟悉的景物、幼儿与幼儿之间交流的点滴、民族节日和季节变换而创造的活动、寻常时刻唤醒灵感与创造的思维。归根结底,幼儿园美育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顺应幼儿兴趣与认知领域,以多元化、动态化的美育课程内容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保持对美的追求与喜爱。

(二)加强美育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多元美育课程实施模式

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实施是美育目标与美育内容的具体实践,是怎样将明确的美育目标和丰富全面的美育内容体现在幼儿身上,产生实效性。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不只在课堂内、课堂中,应不断探索丰富多元、循序渐进的课程模式,例如游戏式、活动式、区角式和潜隐式等。幼儿教育在幼儿园中常常见于游戏与活动,而幼儿美育培养亦可用之。游戏是幼儿的本性,美育可借助游戏发掘幼儿的本真,让幼儿感受自由之美、好奇之美;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他们在园生活体验的全部,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给予幼儿全面体验,美育课程以活动循序渐进的展开帮助幼儿体验民族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让幼儿体会参与美和表达美;区角是幼儿园文化的一部分,亦是幼儿释放自我、表达自我、创造自我的秘密角落,在幼儿园区角实施美育课程以帮助幼儿释放天性,让幼儿在独立空间创造自己的想象,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法;隐形的美育课程模式包含了教师的倾听与支持、环境创设和物质提供这三方面,一是幼儿园美育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对幼儿美育支持,教师是幼儿美育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创设者,也是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倾听者、鼓励者和观赏者;二是幼儿园美的环境创设和课程设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幼儿熏陶在美的氛围中以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为其学习生活提供丰富的空间和条件。

(三)完善美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幼儿美育评价制度

1.建立幼儿美育课程保障制度,使幼儿园美育课程有效进行

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与实施依靠特定制度的保障,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幼儿园美育课程保障制度可以通过教育部门牵头,有关各部门配合,学校落实及社会参与,从行政管理系统、财政支持制度、政策扶持制度等三个维度进行。首先,行政管理制度是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有效进行的必要机制,为了能够保障课程创生有效的进行,幼儿园必须对教师在课程创生环节进行制度规约[13]21,教师在幼儿美育发展中要以身作则,给予教师一定约束与评价促使美育课程顺利开展;其次,美育课程开发不仅需要国家财政支持也需要物质资源支持,主要包括课程调研经费、美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最后,国家、地方及园所应建立美育课程相关政策,涉及美育课程的教学方案、设施建设、师资培训、激励制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督导制度等政策的执行。

2.建立多维美育评价机制,使每一个幼儿得到发展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地判断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和效益的过程[14]82。美育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幼儿是一个持续性动态发展的人,评价机制应注重多维性、开放性,以及幼儿自身生长性、协同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多维性、开放性从三个方面出发:美育评价主体、美育评价内容和美育评价方式。幼儿美育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通过自身在美育课程的交流合作与探索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教师家长评价,幼儿根据自我意识、兴趣来判断和评价。幼儿美育评价内容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美育内容的选择含括幼儿发展的全部生活,具有全面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这也正是评价幼儿美育发展的重要机制,注重培养善良心灵、饱满情感。幼儿美育评价方式有档案袋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幼儿美育发展程度可通过档案袋来检验,收集幼儿在园照片、视频和作品表现对美的认知来随时了解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过程性评价强调幼儿在美育课程实施前、中、后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兴趣变化的记录与考量,也映射了教师美育的实施过程,美育课程内容也可见一斑。

(四)提升教师美育专业素质,激发课程开发意识

1.树立教师美育课程新观念,开启“大美育”课程观

在新时代,美育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美育也被认为是学龄阶段审美教育的重要启蒙,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美育课程思维和观念,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大美育”课程观。“大美育”课程不是简单的在音乐、美术课程中以知识技能为目标理念培养幼儿,相反美育课程覆盖在幼儿生活成长的所有活动领域和幼儿园教育系统所有环节,教师要力图培养幼儿以美育锻造体质、美育开发智力、美育辅助德性、美育历练劳力、美育充沛感情、美育塑造心灵的“大美育”课程观来培养幼儿审美情趣产生共鸣,将“大美育”课程观贯穿幼儿生活的全部,融合到园所美育课程目标、美育课程内容、美育课程组织及美育课程评价全过程,最终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优化教师美育知识结构,为幼儿美育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幼儿园美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得益于教师的核心素养和专业素质。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正在生命成长、道德形成、情感积累的幼儿,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人格魅力都深深的影响着幼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积累经验,不断历练自己充实情感,同时强化美育知识结构,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内化美育精神境界,潜心钻研优秀美育理论,夯实美育实践经验,能运用丰富的研究方法对幼儿美育课程进行综合性研究,最终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化的美育课程,构建具有系统化和中国化的美育理论。也要与教师和专家分享经验、取长补短,促使自己爱上钻研,最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实施者与受益者。

3.开设多渠道助幼儿教师美育核心素养提高

教师美育核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政策支持。国家制定颁布美育政策配齐配足美育教师,加大学校美育教师补充力度,以优秀示范学校的美育带头人带动其他学校美育教师,实行“同伴互助”“教学相长”的结对策略共同提高美育教师数量和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应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如实行国培、省培和校级专项培训以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保证教师有不断学习的机会;幼儿园要制定美育激励制度,对教师的教研成果给予鼓励和表扬,为优秀的美育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和经济补贴,或开展美育教师职称评定,以激发教师的美育潜能,保持对幼儿美育的热情。

(五)整合美育资源,拓展幼儿美育文化渠道

1.美育课程与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结晶,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育课程势所必然。幼儿园美育课程架起了连接幼儿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增强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美育课程有着开放性、动态性特点,巧妙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相融合,幼儿园要依托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特点将传统文化凸显在幼儿园美育课程体系中,充分利用本土自然风貌、民俗活动、民族语言和服饰等传统融入美育课程开展喜闻乐见的园所主题活动,以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审美化、艺术化,让幼儿感受家乡风貌的地域之美、发现家乡民俗的乐趣之美,触发幼儿审美乐趣、形成审美态度,继而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和认同感。

2.美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

信息技术发展对幼儿教育提供了无穷力量,也给幼儿美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多样化手段和技术支撑。数字化时代为幼儿了解科学之美创造了条件,强调幼儿亲身经验和实践操作,拓宽了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让幼儿在虚实结合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发现美育的情趣,促进幼儿感知能力发展。幼儿审美认知水平处于好奇好动的具象阶段,以生动形象的事物感知、探索世界,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美育课程前,可通过VR、PPT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情境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或环境,让幼儿以直观的视角和体验感同身受,激发幼儿兴趣;美育课程中,幼儿在教师支持下通过信息技术绘画作品、制作视频并通过PPT动画演示出来以展现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创造与互动”“轻松与愉悦”的美育学习环境,促进师幼关系和谐发展;美育课程结束后,可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幼儿回顾课程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学习力,保持幼儿对科学美的好奇。

3.美育课程注重幼儿寻常时刻

幼儿寻常时刻浸润在幼儿一日生活时间,而最佳的寻常时刻隐藏在一日生活时间中轻松简单的细微之处,而不是那些系统复杂的庞大时刻。尊重幼儿、倾听幼儿、发现幼儿起始于寻常时刻,且更能找寻幼儿的真实状态和成长细节,正是幼儿一日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和状态的呈现隐藏着不可磨灭的教育痕迹和丰富有趣的教育资源,因此发掘幼儿寻常时刻中的真实表现构成满足幼儿审美发展的美育课程资源,以丰富幼儿审美体验和生活经验。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和挖掘幼儿,注重幼儿生活中非规则的寻常时刻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成长点。幼儿在非结构课程中即寻常时刻所展现的各种美就是课程资源,将细微之事的美放大到幼儿生活的轨迹从而造就适合幼儿审美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美育课程。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幼儿园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我爱幼儿园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欢乐的幼儿园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爱“上”幼儿园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