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学习“燃起来”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

2021-01-03於伟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思政

於伟杰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0 前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文化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浴血奋战、不畏艰险、开天辟地的伟大奋斗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摸索、带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接续奋斗的精神积淀,是高校思政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思想引领的文化瑰宝。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厚植爱国情怀、提升自身素养的最后一站,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引领、育人成才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环节中,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培育大学生成长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党爱党跟党走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随着全党上下、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

1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

李大钊先生曾在《青春》中写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一百多年前的五四运动,青年人成为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以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树立“四个意识”,在践行基于党史教育融入的各种思政教育的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使命担当,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美好的青春年华中不断提升自我、开拓创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搞好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在育人根本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要始终擦亮“红”的底色,共担举旗铸魂大使命,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使命,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年轻一代变求知欲为学习力、用上进心照亮前行路,激励青年作为“新引擎”加速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面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青年!

2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引领青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足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党史教育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应该是紧抓思政课主课堂,优化创新主渠道教学,助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依托思政“第二课堂”,将党史教育融入到课外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助推红色文化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社区”;加强思政网络课堂,开辟党史教育网络教育阵地,助推党史教育“进网络”。

2.1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

课堂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内在要求,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让党史学习“燃”起来。首先,党史教育要充分扩展党史学习的渠道,要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五门思政课的教材及对应辅助课本之中去,可以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体验式教学,充分吸收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国家安全教育等紧密契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政教育主题。其次,通过信仰公开课示范课、党史微课、红色经典进高校等形式,挖掘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内涵,主动将其与高校思政教育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借助大量的党史学习资源使学生深入掌握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知行合一,不断完善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学习教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教育,让党史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不断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中国共产党是最富创新精神的党,党史学习教育要创新进入课堂的形式,在思政课堂上引入学生饶有兴趣的党史案例,如一封封红色家书、红船精神等等,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党性修养得到历练。此外,通过教材与课堂的建设,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第二课堂”

高校思政教育除了“大思政课”主课堂,还应包含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活”起来。高校要走访红色纪念地、革命旧址,重温红色历史,找寻红色记忆;关注这些承载着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地,深度挖掘背后的红色文化与教育资源;有的是战斗遗址,有的是具有特定意义的红色遗址,还有的是烈士陵园。此外,唱响红色歌曲、讲好红色故事、演绎红色舞台剧、诵读红色家书等等,这些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发展历程,铸就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结晶,是党史教育的生动的素材,值得青年大学生去挖掘与整合革命文化资源,通过寒暑假前往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遗址等参观学习,感悟真实的历史场景;聚焦一次重大战役、一次关键会议、一个伟大人物、一封红色家书等,学习品读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伟大宝贵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精神的认同感、获得感,树立“四个自信”。此外,打造党史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鼓励青年学生通过社区或红色革命基地等开展社会实践,寻访老一辈革命者,搜集革命故事、人物事迹,了解并感悟革命精神,常读红色经典、讲好“信念”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使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及红色社会实践中推动党史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2.3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网络教学

高校开展党史教育,需要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学习党史的文化氛围,需要保持党史教育的广度、深度与力度,坚持学用结合让党史学习真正“留”下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需构建立体化宣传引导机制,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借助网络教学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网络教学整合。一方面,高校开辟出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专栏,在校园网络的环境下,定期引入特定主题的革命题材、红色故事、推荐红色电子书籍等等,不断争取党史学习在大学生生活中的话语权,充分利用官微、校园广播等媒介,在宣传内容上力求真实,在宣传方式上力求创新;另一方面,督促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学习、政策解读,加强百年党史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通过“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等形式的党史知识竞赛以及定期推送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思想文化、大学生思想引领相关的方针政策,提升党史学习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党史学习教育中去。

3 结语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关键节点,高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创新思路方法,深度挖掘党史文化资源,与构建三全育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课堂、“第二课堂”以及思政网络教学平台相融合,积极引领高校学生学百年党史以增信,更要激励青年学生自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让学校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