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索
——以广西高校为例

2021-01-03苏湘淳黄晓容张清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河池爱国主义红色

苏湘淳 黄晓容 张清渠

(河池学院 广西·河池 546300)

1 红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传承的价值

1.1 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有利于形成爱国的社会主义风尚。传承红色文化是弘扬红色时代精神主旋律的具体行为,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引导人民、公众共同树立正确的红色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红色思想文化以其红色思想、政治立场、核心思想价值观意识和取向等,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提供了思想精神政治动力。

1.2 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是有利于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文化队伍建设。一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立足此地生根生存之本,在于其思想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建设。因此,在高校组织开展红色思想教育活动,有利于推进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占领高校教育主阵地。二是丰富地方教学资源,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若能够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中,使其成为当地高校的特色文化,必能一石二鸟,不仅能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而且能促进当地的教育发展。

1.3 有利于促进广大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场。发挥先进模范榜样的精神文化感染力,激励大学生不断崇尚、学习先进;弘扬传承优良红色革命精神传统,帮助大学生不断塑造高尚政治道德情操;引导大学生传承红色革命基因,树立家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二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在高校中开展创新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是高校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内在要求。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2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本次调查主要以广西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将问卷的详细内容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展开,回收问卷263份(问卷共设27题),经过座谈、实地调研、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所得数据有一定代表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2.1 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度较高

深入调查研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学习的总体认同度。在对“您认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了解或学习红色文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62.61%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红色文化,27.48%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习红色文化。由上述数据可看出,大学生自身学习红色文化的自我认同度较高,接受红色文化的意愿强;在进行“您认为学习红色文化有哪些意义?”的调查中发现:91.98%的大学生表示学习革命精神,有利于激励自己勇敢前行。90.08%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学习红色文化,帮助他们了解历史把握国情。学习红色文化,牢记历史,大学生能真正了解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和谐生活。

2.2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

在对“您认为河池红色文化资源是否有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问题的回答上,86.64%的大学生充分肯定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在进行“您认为高校将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的调查中发现:91.22%的大学生认为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的责任感,87.4%的大学生认为有助于加强培育大学生积极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86.26%的大学生认为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家国情怀体验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说,利用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

2.3 凸显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

在对“您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评价是?”的调查中,40.08%的大学生表示很好,24.4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好。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有效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在进行“您认为将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您的‘三观’形成有促进作用吗?”的数据显示,有39.69%的大学生表示很有作用,32.82%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有作用。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教育,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投入学习和切实践行爱国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

3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认同有待加强

根据“您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否熟悉?”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15.65%的大学生表示较熟悉,15.65%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了解度较低,而且很多同学对纲要的认识较片面。同时调查了“您认为当前大学生的爱国行为表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35.88%的大学生表示缺乏理性认知,30.53%的大学生表示知行不一,27.1%的大学生表示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且有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和倡导的精神能否在新时代发挥作用持怀疑态度,这些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3.2 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形式和内容有待充实

在调查中主要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及途径,了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根据“您了解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吗?”的调查中发现:61.83%的大学生表示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一般了解,24.05%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同时对“您是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中发现:89.69%的大学生通过网络宣传,82.44%的大学生表示通过新闻、报刊、书籍,79.01%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学校、老师、相关课程,73.66%的大学生表示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或讲座。大多数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3.3 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方法和路径有待完善

对“您认为当前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发现:69.47%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时代特色,67.56%的大学生认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内涵在实践中难以体现,66.04%的大学生表示受西方欧美主流国家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50.38%的大学生表示非理性情绪侵蚀爱国主义。同时在“您认为高校将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的调查发现:72.57%的大学生认为活动内容刻板,68.58的大学生表示贴近青年生活不够,60.18%的大学生表示融入课堂教学未做到“三入”,56.64%的大学生认为教材融入不够,还有46.9%的大学生表示教师人手不够,师资力量不足。

4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新兴媒体”宣传辐射面还需足够重视

首先,以消费和娱乐为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尤其是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的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甚重,它通过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的数据显示,66.03%的大学生受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价值观影响,爱国主义思想被弱化。红色文化产生的时代环境与当今社会环境有着巨大差别,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力和认可度在多元文化场域中更易被削弱。

4.2 学校采取贴近实际原则还需深延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32%的大学生表示河池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贴近青年生活不够。大学生是受教群体,所以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和选择均应贴近广大大学生实际情况。应该多用一些新颖的方式、典型的红色事件来进行疏导和参与。在充分利用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推动广大大学生体验、感悟内在动力,同时也提高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社会参与度与主动性,深化广大学生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正确的认知,促进其在爱国主义思想和教育中积极作用的挖掘,激发他们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

4.3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还需持续加强

百年大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目前,教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高校均衡化教育工作诉求间还有一些差异,如何加强教师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据数据调查显示,48.09%的大学生表示师资力量不足。由此可见,在对红色文化研究与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中,高素质的人才难引入,造成现有队伍的技术和专业能力偏低。地方高校专门从事河池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人员较少,在高校中从事红色文化教学任务的老师多为班主任,没能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将专题课堂教育与渗透特色教育有机结合。

4.4 红色课程建设还需继续完善

需要对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量的挖掘和综合利用,最重要的是对零碎分散的历史资源进行整合、对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进行挖掘和解读、对散佚缺失的材料进行修缮和弥补,整合归纳成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有效资源。在此过程中,利用河池红色文化资源编写专门的教材和读物,并加以整合用于课程教学,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但却没能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5 河池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应对举措

5.1 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

红色文化的传播需网络媒体的帮助,对于高校来说,网络传播占很大比例,也是高校中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运用媒体传播的传统特性和新时代的特性,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推动作用,并且在引导中坚持核心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积极性策略,让学生在进行网络浏览时充分吸取红色文化的精华,通过正确引导红色政治信念和加强红色文化思想意识,使学生能构建有效的红色价值观念。

5.2 发挥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红色文化是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的优秀精神文化,能够给予高校学生精神鼓舞、思想进取,是高校课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让大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领悟到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精神。红色文化的积极信念,能够给予高校学生不断地思想熏陶,接受过红色文化教育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时,红色文化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改变着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守则,红色文化走进课堂的效果是显著的,高校要积极面向学生引进红色文化课堂教育、人文红色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方法,促进红色文化的校园化和课堂化。

5.3 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

组建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优秀人才队伍是运用河池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关键。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人员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主要力量,不但要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而且要注重教学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队伍的水平。进行教学队伍的深化改革,让红色文化的积极因素渗透到教师队伍中,凝聚红色文化意识体系,也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教学人员要将河池红色文化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观念。

5.4 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

红色文化教育能够给人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能给予学生积极挑战困难的能力。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吸收红色文化带来的精神内涵,让高校学生提高自我,从而获得更加完善的自我价值理念。同时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还体现在红色书籍的编撰和传播之中,通过红色书籍的传播将红色文化牢牢记在人们的心里,使红色文化发展的教育功能更加根深蒂固。不断地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让其充分发挥促进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载体,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河池爱国主义红色
红色是什么
A new loach species of Troglonectes (Teleostei:Nemacheilidae) from Guangxi,China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爱国主义教育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爱国主义教育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