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不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护理

2021-01-03彭小丽胡玉芳吴建英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脱皮脑膜炎皮疹

杨 阳,彭小丽,李 燕,胡玉芳,吴建英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北京 10002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1],主要侵及全身大中动脉,并发症主要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甚至猝死。KD 以婴幼儿多见,新生儿KD 罕见,即使在日本KD 高发的国家,新生儿KD报道也不多[2],本病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从而延迟治疗[3]。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7年~2020年共收治新生儿不完全性KD 5 例,其中合并冠脉损害3例,其发病年龄小,症状极其不典型,病例罕见,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KD 合并冠脉损害的患儿3例,年龄3~20d,均为足月儿。其中男2 例、女1例;均因“发现白细胞升高”收入院。其中1例头面及躯干皮肤黄染,无皮疹,前囟膨隆,张力稍高,双肺呼吸音粗;2 例全身皮肤有少量散在猩红热样皮疹,完善检查后诊断:1例新生儿败血症合并细菌性脑膜炎;2 例新生儿感染。经对症治疗,7d 左右3例患儿均不同程度出现血小板、血红蛋白异常,需动态监测;12d 左右2 例患儿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3例患儿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均有左右冠状动脉起始段不同程度扩张,未显示血栓征象,其中1例B 超提示双侧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较大者位于左侧腋窝,最终诊断为不完全性KD。3例患儿经治疗均好转出院,院外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定期门诊复诊。半个月后复查血常规、CRP,冠状动脉扩张已改善,逐渐恢复正常。

2 护理

2.1 加强病情观察

①患儿入院精神欠佳、纳奶差、合并症多,为便于观察护理,将患儿裸露放入可开放式长颈鹿暖箱;持续重症监护;同时密切观察患儿有无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抽搐的发生。②本组病例在患病期间临床无特征性表现。护士巡视时发现患儿趾端出现膜状脱皮、肛周脱皮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经进一步检查确诊。

2.2 降低机体耗氧,保护心脏

①病室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为55%~65%,适当限制入量,认真记录患儿24h 出入量。②患儿由于冠脉损害应避免哭闹,减轻机体耗氧量,保护心脏。若患儿哭闹时可给予安抚奶嘴,抚触、听音乐,必要时予镇静剂。③操作集中进行,注意动作轻柔,减少刺激。

2.3 用药护理

①因患儿月龄较小,口服阿司匹林应警惕皮肤、消化道及颅内出血,密切监测生命指征,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大便及尿液的颜色,有无哭闹尖叫声。出院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并密切随诊,监测肝功等血液指标。②疾病早期应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定时、定量输注,保证血管通路安全;密切观察有无发热、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副反应。③部分抗生素对新生儿肝肾功能损伤极大,合并脑膜炎的病例应用万古霉素要遵医嘱定时、准确监测血中浓度测定,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④合并脑膜炎的患儿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输注时观察血管通路,防止外渗引起组织水肿以致皮肤坏死,结束后盐水冲管。甘露醇有利尿作用,监测尿量以免脱水。

2.4 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①合并脑膜炎的患儿行腰椎穿刺术,护士应协助主管医生进行术前准备,备好腰穿包、碘伏及5.5 号头皮针。在2 次喂奶间进行穿刺,以避免哭闹时引起吐奶而窒息。穿刺时可予安抚奶嘴,必要时予镇静剂。②做好脑功能监测准备。新生儿皮肤薄,剃头发和擦洗皮肤应谨慎,以防皮肤破损和感染。监测时注意观察线路是否连接紧密,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5 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是重点,维持皮肤黏膜完整。该组患儿未见KD 典型体征,除外全身少量散在皮疹、双侧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给患儿剪短指甲以免抓伤,保持皮肤干燥。

2.6 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和延续性护理

宣教有关新生儿的基本护理常识,讲解有关KD 的知识并予以书面资料以便阅读。我科专设KD 门诊,为患儿家属建立信息档案,建立患者微信群,发放复诊保健手册,包括复诊的时间、用药量及服药方法等。复诊时医生按照手册上的内容进行判断与评价,提高了患儿复诊率及用药新生儿KD 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重视,诊断和护理更为困难。提高对KD 的认识,识别其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尽可能早期诊治是减少KD 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4]。因此,护理中应密切配合医生,以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脱皮脑膜炎皮疹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补维生素A预防手脚脱皮
手脚脱皮小偏方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孩子手脱皮别急着补维生素
A Doctor’s Visit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