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转基因抗虫棉赣棉18 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1-01-03程慧煌李永旗张丽娟陈俊英王涛沈家兴夏绍南

中国棉花 2021年1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转基因

程慧煌,李永旗,张丽娟,陈俊英,王涛,沈家兴,夏绍南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九江332105)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纺织业的重要原材料。棉花产业的发展对维护我国棉花产业安全、棉农增收极为重要[1-4],而优良的棉花品种是保障棉花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5-7]。 自1900 年以来,中国棉花品种先后经历了6 次更替[8],但高产、高抗以及优质一直是棉花育种工作者追求的目标[4,9-11]。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棉花纤维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优质已经成为衡量棉花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11]。 赣棉18号为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近年育成的转基因抗虫优质棉品种, 于2019 年通过江西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选育过程

赣棉18 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采用系谱育种法以及常规育种的选配技术[12],通过在海南加代、本地品种比较试验、病圃鉴定等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 优质常规棉新品种。 2005 年利用自选系YK016 与GK1945 进行常规组配,2006—2008 年进行新组合比较试验,产量、品质、抗性均表现突出;2008—2012 年连续种植选择单株, 经测产、考种、品质分析,留优去劣,直至2013 年选定;2014年入选本所品种比较试验,表现突出,定名为赣棉18 号。 2016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筛选试验;2017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 (区试),产量优势明显,表现突出;2018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纤维品质突出。 2018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8)第354 号],准许在长江流域进行生产应用,2019 年通过江西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特性

赣棉18 号生育期122 d 左右,田间长势强、整齐度好。 植株塔形,较紧凑,株高115.7 cm。 子叶绿色,中等大小,较平展;真叶叶色淡绿,叶片中等大小,叶量较少,叶裂掌状、缺刻中等。茎秆表皮绿色,中粗挺拔,茸毛较少;根系发达,主根扎得深,侧根多, 抗倒伏能力强。 第一果枝节位6.2, 着生高度16.1 cm,单株果枝数17~20,果枝上仰与主茎夹角大小中等,约为70°;结铃性强,上桃快而集中,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后劲足不早衰,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为1∶6∶3。 铃中等大小、卵圆形,铃重5.0 g,青铃为绿色,上有油点。 絮色洁白,吐絮畅而集中,好捡花;棉籽中等大小,籽指11.0 g、灰褐色短绒。

2.2 产量表现

2017 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试中,赣棉18 号籽棉产量2 712.0 kg·hm-2, 皮棉产量1 093.5 kg·hm-2,比对照GK39 略减产。2018 年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试中, 赣棉18 号籽棉产量4 074.0 kg·hm-2, 比对照品种GK39 增产6.7%, 居小组第1位;皮棉产量1 684.5 kg·hm-2,比对照增产1.2%,居小组第2 位;霜前皮棉1 597.5 kg·hm-2,居小组第2 位。 2018 年生产试验中,赣棉18 号籽棉产量4 062.0 kg·hm-2,皮棉产量1 696.5 kg·hm-2,比对照GK39 略减产。

2.3 纤维品质

2017—2018 年区试取样送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ICC 校准)进行棉花纤维品质检测。 2017 年赣棉18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5 mm,断裂比强度30.9 cN·tex-1,马克隆值4.9,伸长率5.2%,反射率76.6%,黄度7.5,长度整齐度指数84.4%, 纺纱均匀性指数148.8。 2018 年赣棉18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1 mm, 断裂比强度33.6 cN·tex-1,马克隆值4.8,伸长率4.8%,反射率81.5%,黄度7.7,长度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54.8。2 年区试结果平均:赣棉18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 mm,断裂比强度32.3 cN·tex-1,马克隆值4.9,伸长率5.0%,反射率79.1%,黄度7.6,长度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51.8。

2018 年生产试验检测结果:赣棉18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 mm,断裂比强度31.4 cN·tex-1,马克隆值4.9,伸长率5.2%,反射率80.4%,黄度7.8, 长度整齐度指数83.9%, 纺纱均匀性指数149.2。

2.4 抗病、虫性

2017—2018 年由江西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抗性鉴定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植保室做棉花抗枯萎病、黄萎病鉴定,结果:2017 年赣棉18 号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4.4 和25.0;2018 年赣棉18 号枯萎病、 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8.3 和22.6;2 年结果平均,赣棉18 号枯萎病、黄萎病相对病指分别为16.4、23.8,表现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

2017—2018 年区试取样经华中农业大学进行转基因检测,赣棉18 号为转基因品种;经原农业部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鉴定,赣棉18 号抗棉铃虫、红铃虫。

3 适宜种植区域

适于江西省植棉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

营养钵育苗:苗床最好选择墒情较好的移栽大田或离大田不远的地块,4 月初制备好营养钵;种子经脱绒包衣后,于4 月上中旬点播。 最宜直播时间为4 月下旬至5 月初, 可以采用开条沟点播、穴直播等方式进行。 不可作夏播棉种使用。

4.2 移栽

出苗后25~30 d 或棉苗2 叶1 心至3 片真叶时移栽。 移栽前最好喷施1 次“送嫁药”,以减轻苗期病虫害。 移栽密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平原棉田2.7 万~3.3 万株·hm-2,丘陵棉田3.3万~4.5 万株·hm-2[13]。移栽时选择壮苗,慎用弱苗及“无头苗”。埋钵深度以钵面略低于土面为宜,栽后进行培土,根据土壤墒情浇“定根水”[13]。

4.3 化学调控

为塑造理想株型,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全程化控。 化控药剂主要为助壮素,一般在2 叶1 心时轻控1 次,打顶后重控1 次,蕾期和花期根据棉田实际生长情况选择性化控[13-14]。

4.4 肥水管理

按照轻施苗肥,稳施早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高产栽培技术科学施肥[13-14]。 中等肥力棉田全生育期一般施氮300 kg·hm-2,氮、磷、钾用量以5∶2∶5 为宜。 注意增施磷钾肥,尤其是水田改旱地容易造成钾肥流失,应根据棉田长势及时补施。 7-9 月雨水少且气温高,为满足棉株对水分的生理需求,应适时灌水抗旱,保证棉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4.5 虫害防治

6 月份重点防治蚜虫、蓟马、盲蝽等害虫,可选用1.8%(质量分数,下同)阿维菌素600 mL·hm-2加10%吡虫啉225 g·hm-2进行喷施;7—8 月温度高,为红蜘蛛高发期,此时斜纹夜蛾、盲蝽、棉粉虱、棉叶蝉等害虫也需重点监测,可选择螺螨酯、氟虫腈、啶虫脒等农药有针对性地防治;9 月份仍须注意防治红蜘蛛、烟粉虱、棉叶蝉、棉铃虫、斜纹夜蛾、盲蝽等害虫,可喷施20%阿维·虫螨腈悬浮剂375 mL·hm-2加10%啶虫脒可溶液剂600 mL·hm-2。

4.6 田间管理

移栽前做好田间杂草清除工作,苗期人工除草和化学防控相结合。 5—6 月雨水偏多,田间要及时清沟排渍,避免涝害。 适时整枝打顶,遵循“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15-16],在单株果枝数达18~20 或立秋前后完成打顶。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转基因,你吃了吗?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