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灰体模型的东北亚安全局势分析

2021-01-02闫倩苏力德周其琨张楠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中国智慧

闫倩 苏力德 周其琨 张楠

摘要: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我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一员,东北亚地区安全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用“存在风险的安全稳定”对东北亚安全形势做了高度概括,用有别于“黑体模型”或“白体模型”的“灰体模型”进行表达和描述。最后指出,相对于西方现有安全观的不足,中国提出的具有开放、包容的“亚洲安全观”为东北亚安全发展点亮了一盏指向未来的明灯。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灰体模型;安全困境;“重心三角形”三边关系;中国智慧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21-0025-02

东北亚各国间因其特殊的地缘、历史、文化等因素,其关系的稳定与冲突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由于包括美国霸权、中国崛起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主导下的“灰体”模型关系。这意味着该地区的一切合作与冲突在近代时间线特别是冷战后,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

1东北亚形势分析

东北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二战、冷战后遗留的大量问题、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各种副面效应,使得地区无论是传统安全问题亦或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仍显严峻。

1.1强国云集,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

二战结束后,特别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中国多领域崛起、日本追求“正常国家”、韩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朝鲜军事实力加速提升以来,东北亚地区便成为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各有千秋,美国作为域外利益攸关国,更是冷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地区话语权不容小觑[1]。

东北亚域内国家实力雄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域内国家经济实力雄厚: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经济体量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特别是中日韩三国,对世界经济影响都十分巨大。

军事力量强大:俄罗斯作为苏联军事力量的最大继承国,其军事力量是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存在;中国作为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朝鲜长期拥有相对其体量而言庞大的军备,并致力于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研发;日韩两国作为美国这一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盟友,使得其防卫能力毫不逊色。

科技引领全球:日、韩作为东北亚地区两个发达国家,无论是工业化程度还是高精尖技术领域都拥有强大的实力;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期,近年来在数字通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业等高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东北亚逐步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中心。

1.2“安全困境”,全领域博弈逐步升温

在东北亚博弈之中,安全似乎也无法逃离主观“威胁”和客观“危险”上来。长期以来,东北亚始终陷入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安全“僵局”:地区主义明显上升的东北亚地区,中、日、韩、朝四国一方面试图利用日益紧密的经济相互“依赖”,建立更为深厚的“经济联盟”来弥补经济国家发展水平各异、经济结构梯次明显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在“泛安全化”思想的驱使下,各方为消除别国所带来的“威胁”,都在试图提高自己实力(或权利),而这种实力,更多地体现在国家的军事能力之上。

1.3矛盾突出,重点安全问题交织纵横

东北亚地区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其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共同作用于地区安全问题[2],但除诸如新冠肺炎引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健康事件、经济危机外,包括美在韩部署萨德导弹、中日钓鱼岛等东海争端、朝鲜半岛核危机等在内的国家间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事件,才是区域安全的核心问题。由此,传统安全问题应仍是该地区的核心安全问题。

2东北亚局势灰体模型

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关系显然无法脱离中美关系而独立存在,我们按照中美合力形成的“中、美、半岛”“中、美、日”“中、美、俄”三个“重心三角形”三边关系,三个重心三角形的主体都是美国,其作为域外国家,对待半岛的大国意志值得琢磨,很快也接受了日本的投怀送抱,值得注意的是对俄罗斯的态度日趋缓和。中国在东北亚地区,作为主体国家,有着悠久深远的影响力,也残留不少历史问题,对待半岛的态度是坚定的“无核化”,通过增强与日本的战略互信进而影响与美国的战略互信,中俄两国的关系在当下更是坚不可摧。除了中美两国,三个三角形的另一个端点则各有侧重,受制于大国意志的半岛将会保持着“僵局”,日本与俄罗斯分别表露明确站队的同时保留了变数——中、日战略互信存在着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基础;美、俄大国关系的主动权则握在美国手中。“存在风险的安全稳定”是本文对东北亚安全局势的最高概括,在模型中,倒金字塔的三块三角形以共同点——中美合力为轴心,顺着不同点——半岛对峙、美日同盟和中俄伙伴而发展,支撑起整体框架,见图1[3]。不同于清晰的局势:或如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所期待的“新冷战”的铁幕率先从东北亚降下的黑体模型,或如国际理想主义者认为东北亚一派和气地弥合了国家间安全矛盾的白体模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着中美合力作用的东北亚将有着“安全稳定”的态势底盘,两国平衡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风险始终存在”是必然特点,故将此“非黑非白”的动态的矛盾的模型,命名为“灰体模型”便于理解。

3破解东北亚局势的安全之钥

3.1摆脱“安全困境”理论局限

近年来,不少学者和西方世界抛弃霸权秩序、均势秩序转而强调“安全共同体”,且这一观点似乎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然而经典的“一体化理论”强调区域内各主权国家经济的愈发相互依赖,其政治依赖程度也愈发紧密。但半岛地区仍然处于传统安全威胁为主导的安全问题之上,加之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区别,经济的相互依赖并没有对地区稳定起到可观的作用。“安全共同体”所强调的客体无疑是“全球化”带来的诸如气候问题、恐怖主义等副产物,东北亚地区,而半岛地区冲突并非“全球化”的副产物,而更多的是冷战时期的“活化石”、地区国家争夺主导权的纠纷,因此,基于一体化理论下的“安全共同体”并不是半岛安全问题解决的出路。

3.2中国智慧开辟东北亚安全合作之道

面对似乎无法解决的东北亚“安全困境”,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充当“地区政府”来解决东北亚当下的安全问题,对此中国提出了自身的应对之道:亚洲安全观[4]。

201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认同,并写入当年的《上海宣言》。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时,向世界再次提出解决安全困境且不同于西方主流解决方法的“亚洲安全观”,即“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这一安全观下,无论是西方主流安全观解决的非传统安全威脅还是东北亚的一系列传统安全威胁,都提供了指向解决方案的明灯。

这份安全观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降低安全成本,增大国家间军事透明度,摒弃丛林法则,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样的,“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对外理念在任何国家间、任何多边关系上都是不道德、落后的外交方式。上海精神也印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被世界所接受,任何国家、地区都可以依据本国、本地区特色,合理运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造福世界人类[5]。

参考文献

[1]黄凤志,孙国强.东北亚安全局势与中美关系[J].当代世界,2014(8):37-40.

[2]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12):473.

[3]朴光姬,李芳.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基于美国影响东北亚的主要政策分析[J].东北亚学刊,2021(1): 45-57+148.

[4]赵洋.亚洲安全观视域下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构建[J].东北亚论坛,2021,30(3):95-110.

[5]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0/ 2021)[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

(责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方位
当代全球视野中的国学继承与创新
为世界奉献“中国智慧”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解读《红楼梦》中贾瑞的人物形象
G20杭州峰会的“中国智慧”
G20的“中国智慧”
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