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读书特点及对共产党员学风建设的启示阐析

2021-01-02韩梓轩

桂海论丛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风共产党员读书

韩梓轩

摘要: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读书是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梁家河到中南海,无论工作内容发生怎样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是如何形成的,“读书”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具有自己的特点,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看作最大爱好;把读书看作一种生活方式;他超越个人功利而读书;注重读思结合;擅于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特点,对共产党员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要把读书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别把读书作为敲门砖,要为提升自身本领、净化自己心灵而读书;要把读、思、写结合起来而读书,提高读书效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把读书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键词:习近平;读书;共产党员;学风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3-0072-04

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而读书是学习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从梁家河到中南海,无论工作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读书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在梁家河,习近平同志读遍了他能找来的所有感兴趣的书,这为他人生帷幕的广阔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正定、宁德、福州、厦门、浙江和上海,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既取得了卓越的工作成绩,又积累了厚重的领导干部素养,还展示了深刻的思考能力。到中央工作之后,他在治国理政中展现的方方面面的战略谋划与风采,无不与热爱读书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魅力是如何形成的,“读书”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特点,对于任何想要从书籍中获得教益的人,尤其是对共产党员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的习惯和方式中,揭示其读书的特点,进而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特点中获取共产党员学风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看作最大爱好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的爱好,不同的爱好决定了不同的品位,不同的品位对人的思想行为不但会造成一生的影响,而且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应当说,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要克服工作繁重、事务繁多乃至身心劳累等困难,这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得到的,须有大志向、大抱负方能坚持。就我们所知,从插队当知青开始,习近平同志就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1]习近平同志读书的一些细节也说明了他对读书有多热爱:煤油灯烟大,为凑近那点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2]71。因为爱读书,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就获得了“书痴”的称号。为什么习近平同志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惯呢?这是因为,年轻的习近平同志“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3],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而为了实现这一信念,当时条件下仅能够做的,也最应该做的,就是“读书、修身”[2]70。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也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4]

读书出于主动的“我要读”还是被动的“要我读”,不但效果大不一样,而且境界也大不一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生活和读书观中,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态度鲜明的“我要读”。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繁忙,但不忘读书。“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5]102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5]102“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6]他不仅自己坚持这个态度,而且把这个态度尽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关于为什么要主动读书,在陕北插队时习近平同志曾经有过这样所谓“功利性”的说法:“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7]344后来,习近平同志对此作了更深刻的闡发。200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在中央党校作了题为《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讲述了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原理: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坚持不懈地终身学习,才能够使用一辈子[8]。实际上,他在浙江工作时,就已经开始倡导“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他说:“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9]41

自古以来存在着一种带有很大误导性的读书观,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这种封建读书观的具体体现。这实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的、功利性质的读书观,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读书追求是格格不入的。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特别强调为了提高本领、服务大众而学习的正确读书观。他说:“知识上,要有求知若渴的精神,努力学习,努力提高,以适应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10]在浙江工作时,他还专门对《论语》中关于“仕与学”的关系作了阐发:“《论语》写道,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常人只重‘学而优则仕’这后半句,并以此激励自己刻苦读书,希望来日出人头地。为政者则要看重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9]24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倡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因为读书不但可以增长工作才干,而且有助于增进政德修养。在浙江工作时,他说:“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9]1752013年他从廉政的角度、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劝学”:“即便有了一点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有品位。领导干部自觉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为功,庸俗的东西就近不了身。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11]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中说道:“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12]

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其实只是在读书方面有了兴趣,解决了入门的问题。但是要真正体会到读书的精妙,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还必须精读深思。对于精读,习近平同志有很好的践行。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记载,梁玉明曾亲眼目睹了习近平同志精读《为人民服务》的情形。他说:“我见近平反复地看,反复地读,爱不释手。我当时还在心里想:这个娃娃咋这么爱学习呢!”[7]165在上海工作期间,参观鲁迅纪念馆后,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受鲁迅文化熏陶出来的。我在‘文革’期间,把当时出版的鲁迅文集都看了,有的书看了好几遍。”[13]同时,对于深思,习近平同志有着更深刻的理解。2006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讲道:“我们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分析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诸多思维方式,没有良好的知识积累,没有一种‘韦编三绝’的精神,就很难准确把握住文章的观点、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14]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读书有兴趣只是读书的开始,苦读书而又不以为苦,才是真正的爱读书,因此读书之乐,实际上是一种“苦中之乐”“苦后之乐”。这种“苦”实际上是一种深思之苦。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引用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境界的说法来劝导领导干部要苦读深思,甚至劝导文学艺术家要精进技艺。王国维治学的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9]6。显而易见,不经历这样的境界,是很难抓住书本知识的精髓要义并内化于心的。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众所周知,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下功夫苦读过许多马列经典著作,而对于这些著作他并非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解和认知,还包含着大量的深思。比如,2013年12月3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15]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把握和领悟思考,是说不出这样有深度的话。

读书的作用有很多,读书的目的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从习近平总书记读书生活和读书之道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精髓要义是“读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作为共产党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读书并非全然是个人的私事,而实际上已经成为修身养性、干事创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脱离了实践、脱离了运用,读书实际上也就失去了它最该有的意义了。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梁家河时,习近平同志一行前往四川学习办沼气,同行的黑荫贵感叹:“近平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强调知行合一的人!”[2]105习近平同志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他曾专门撰文强调要反对“书呆子”现象。他尖锐地指出:“有一些党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虽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经常读书,但却没有真正做到‘求知善读’,不是专注于死读书、读死书,就是生搬硬套、照抄照搬,还有的纸上谈兵、华而不实。”[9]271有一个可以确凿证明习近平同志“学以致用”的例子,就是1997年3月10日出版的《福建论坛》杂志,刊登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的一篇学术论文《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这篇文章看似是一篇纯粹的学术论文,了无深意。但联系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的宏观背景,不难体会,这实际上代表了习近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的经济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术理论上的探索和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之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得到较大的丰富与充实,在某种程度上,与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之前长期深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具有重要关联。

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读书特点对共产党员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要把读书生活作为共产党员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习近平同志从政一路走来,读书始终伴随他的成长,是他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作为共产党员,应把读书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说,现在许多共产党员日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但也有个别不爱或不擅于读书的党员。不读书,怎么能助推自己成长?要成长进步,读好书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别把读书作为敲门砖,要为提升自身本领、净化自己心灵而读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看家本领,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有些人奉行功利主义的读书观,仅仅把读书作为谋取个人功利和名利的“敲门砖”,这是学风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提倡大家读书,就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好工作而读书,为提升自身素养和境界而读书。

第三,要把读、思、写结合起来而读书,提高读书效果。读书可以是仅仅“读”,读而不思、读而不写。然而,要真正提高读书效果,应鼓励和提倡在读中思、读中写,在思中读、思中写,在写中读、写中思。这样,必会提升读书效果、写作效果和思想水平。

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也是共产党员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本身,就注重把读书与运用结合起来,把读书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学风。我们一些共产党员也喜欢读书,但仅仅是为读而读。这相比不爱读书的人来讲,是一种进步。但若读而不用、读书与实际相脱离,这是没有意义的。读书的目的就在于运用,要运用,就需要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读书,把读书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读书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概言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读书。脱离实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应当克服。

第五,要把读书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如行动学习、课堂学习、讨论学习、交流学习、互动学习、培训学习、案例学习、现场学习、参观学习、考察学习、出国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经验教训中学习,等等。然而,读书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便捷的学习,这种学习有助于积累,有助于思考,有助于从前人那里学习经验教训。所以,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共产党员要自觉把读书看作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养成随时随地读书,抽出时间读书的习惯。

[1]郝永平,黄相怀.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5.

[2]梁家河编写组.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3]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76.

[4]中共中央宣传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63.

[5]习近平.习近平談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6]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EB/OL]. http://www. xinhuanet. com / politics / 2014-02 / 09 / c_ 119248735.htm

[7]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52.

[9]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49.

[11]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C]//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90.

[12]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领导力与领导艺术[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155.

[13]“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二[N].解放日报,2017-9-27.

[14]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645.

[15]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

责任编辑陆莹

猜你喜欢

学风共产党员读书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