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电子银行生态场景建设研究

2021-01-02毛耀萱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商银行客户

毛耀萱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浙江网商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对比,现有网商银行在各方面均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网商银行并未设置线下网点,属于我国首家在“云端上”办理业务的商业银行,也是首家完全去IOE职位功能的银行,该银行并不受理超过500万元的贷款业务。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方是农村地区。截至目前,300多人的团队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高达2/3。与此同时,蚂蚁金服是该网商银行中的最大股东,公司董事长兼CEO彭蕾女士明确提发出一种“小银行、大生态”的网商银行管理概念,首次将大数据风控技术、金融云技术以及金融场景化功能输送给金融机构,以此打造电子银行的新时期生态场景。

一、小银行模式促进大生态场景的建成

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先生明确提出,网商银行在未来五年时间内的发展目标为:网商银行需要承接的服务对象超过1000万家以上的企业客户,同时还有以亿为计量单位的个体用户。彭蕾女士针对这种情况作出分析,如果延续传统银行采用的服务手段,设定这样的目标是无法完成的,并且仅仅凭借网上银行本身依旧无法真正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彭蕾在此期间指出,现有网商银行需选用一种新时期特点更为鲜明的运营理念,将金融云平台具有的支撑能力、大数据风控能力和场景化客服能力进行实时开发,并将其开放给同领域内的所有金融机构,进而打造成一种生态化、开放式的服务平台,也就是“小银行、大生态”的现代化服务建设标准[1]。

此时可以将阿里巴巴作为研究案例,其自身设计的金融业务以支付宝系统中的担保支付作为发展的起点,其目的在于为买卖双方解决彼此的信任问题。支付宝在这一支付业务领域中沉淀了10年,同样也基于积累了10年宝贵的发展经验,在其与建行等多家大型银行完成短暂合作后,成立重庆与浙江两家新型小贷公司,可以在预设范围内受理各种国内贷款业务,并且能够为阿里系统中的存在的商家提供不同量级的小额信用贷款服务。以上述内容为基础,进一步增强支付宝本身的固有用户黏性,阿里公司正式推出了一种现象级金融产品,即“余额宝”。

蚂蚁金服在平台化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首先对自身实力作出了精准定位,了解自身在垂直业务领域中,与各大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并不具备足够的优势,由于传统金融机构系统在风控领域、线下获客领域、不良资产处置领域、产品设计领域等诸多方面均有着足够成熟的运营体系;其次,此时的蚂蚁金服还意识到了中国当前阶段的小微企业和市场上的个人客户基数巨大,单纯凭借自身并不能真正做到全覆盖,此时蚂蚁想到组织基础设施,借助这种方式带动其他金融的参与积极性,一起打造现代化金融生态场景[2]。

现任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先生认为,时下蚂蚁金服需对中国金融行业的整体生态圈展开全面的分析,对其包含的各项基础元素加以全方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将已经初步掌握的各方面关键性技术元素加以抽象化处理,并且还需要搭建三项关键性系统平台,(技术平台、数据平台和渠道连接平台)。此间可将固有网商银行为基础,并将其视为站在这三项平台基础上的一项全新金融服务业务,同时这也是蚂蚁金服对使用下层数据、渠道平台、技术的一个大胆尝试,即网商银行[3]。

二、新冠疫情催生出大量的新型客户服务需求

随着新冠疫情的袭击,我国经济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作用,这也致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各项线下服务业务持续萎靡,部分弱势群体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以某农商银行为研究案例,其2020年7月末的行内存贷业务与对应的中间业务数据报告显示:银行存款方面,各项存款数额累积增长值为706亿元,该数据同比增幅9.1%,与之相反,线下吸储增长速度缓慢,同比少增数额达到了50亿元之多,同比下降达到了16%。春节时段,银行线下业务同比少增长数值接近130亿元。银行贷款方面,行内各项贷款总额增长共计528亿元,同比增幅9%,但是增长点的主体在于疫情前便已拥有的客户量及2019年末作出的统计储备贷款数额增长,银行线上申贷增长的新客户数量整体增长趋势大体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疫倩也对部分客户的最终投资意愿形成了冲击,部分客户开始提前结清未到期贷款,这批项目资金在150亿元左右。互联网金融客户群体则出现了约为41%的增幅,并且线上累积交易笔数和对应的金额也在分别上升20%和19%。由上述内容可知,农村金融客户在疫情的催动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化金融服务需求开始涌现[4]。

从客户需求渠道出发,针对现代化金融系统而言,现有银行网点属于与现代电子银行金融渠道相融合的一项重要基础,同时这也属于支付渠道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后续一段时间内,可以将其视为现有银行系统发展的主要工具。再加上网以及自助机具均能够为线上金融和实时消费场景提供全渠道服务的特点,银行在发展自身一站式客户体验提升客户粘连度期间,主要工作内容存在品类不全、渠道单一的限制,传统金融服务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对待[5]。

银行客户群体的一项标配需求为普惠性,可以将其理解为社区化类型的金融产品。客户是银行机构实现盈利的重要前提和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稳健经营的重要基础,一次“社区化”金融产品服务也是有效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距离的直接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体现出银行系统的服务温度。所以现有银行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基础上,维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状态,不断强化民生类或者普惠类金融服务业务能力[6]。

银行需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创设“零接触”生态经营场景。随着银行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场景化发展,其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必将走向时代发展的必然路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银行系统必须保证自身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服务方式的不断进步[7]。

由新冠疫情导致的封闭式银行服务管理模式,会对固有银行线下消费习惯造成巨大冲击,网商银行系统的线上发展也因此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零接触”金融业务服务面对的发展挑战需要受到银行业的高度重视,谁在此时率先凭借现代化科技创新技术,全方位强化自身适应能力,满足消费者习惯变化的服务能力,谁便可以及时抢占率先发展的有利先机[8]。

三、业界与监管方共同迎接挑战

网商银行开业期间,马云先生直言,现有网商银行不仅属于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需要直接面对的时代挑战,还是银行业监管者同样需要面临的关键性挑战。监管方与金融从业者在用户远程开户问题的博弈始终未曾停止,与电商对比,互联网金融当下在用户资产领域的安全性要求水平更高。首先,需为自身服务对象提供足够的安全保证,必须是申请者本人操作,不可以是身份的冒用者或者顶替者,因为没有设立线下实时网点,因此网商银行系统不会有线下人员专门对申请人身份加以鉴定;其次,网商银行未来阶段的稳定发展出路仅仅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开户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现有科学研究成果即刷脸技术开户具备一定合理性,因为蚂蚁金服拥有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当今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状态,并且有效识别率的准确程度已经超过了99%,但是即使这该技术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果,并且实际效率要远远超出人类的肉眼识别率,但是,该技术标准并为得到统一,也未能彻底打消行业监管方面的顾虑。远程开户需执行标准限行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普适性工业标准,同时还需将此为基础,执行新业态金融行业标准,问题是时下并未有足够完善的一个统一标准和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此间贸然开放远程开户权限,难以真正打消监管部门的顾虑[9]。

针对前文内容展开分析,部分金融学者存在这样的思维:假设时下阶段技术可以达到99%的识别率,但假设此时有1亿用户参与,那么依旧会有100万人的身份会被冒用者顶替,并且无法作出识别。此间造成的绝对数基础很大,因此无法保证批量化操作运行期间不会出现重大错误,所有监管者需要保持的顾虑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未来阶段的人脸识别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可以与虹膜校验、指纹校验、声纹校验等生物特征交叉验证,准确率会超出很多[10]。

对于网上开户这一金融业的核心发展问题而言,不仅仅是唯一性问题,同时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监管者处理,并且这些问题均需监督与网上银行双方共同参与研究和处理。如:机构性质问题,实际注册资本为40亿元的浙江网商银行本质上隶属于现行城市城商行亦或是股份制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一些知情人士表示网商银行当下执行机构性质始终未作出明确解释,但其与城商行共同归属于上级监管部门。于胜法先生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明确指出,网商银行并不奢求现有监管机构能够因为某一家银行对现行监管指标作出修改,但是,网商银行自身也在与监管机构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能否对部分指标进行区别对待的原则,如银行流动性指标领域,网商银行要求监管机构可提出高标准要求,由于当前开户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因此网商银行初期阶段的可以吸收到的实际存款渠道比较有限,所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存贷比指标是否可以做出区别对待的设想[11]。

四、网商银行线上业务存在短板

1.服务功能同质化

由于网商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技术发展的起步时间较晚,人力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沉淀不足,因此仅能够凭借人有我有的一般标准,追随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线上服务模式与线上产品功能,一些网商银行依旧在模拟私有云或者电商运行模式,此间需要消耗巨大的资金费用,并且短期内取得的实际效益不显著,各种长期金融产品效益无法作出科学的有效评估,再加上自身产品功能与部分同行业银行类似,无法真正开发出具备自身特点的个性化银行产品[12]。

2.大数据应用问题

网商银行在标准化数据收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在数据储存加工处理、数据收集处理、数据分析处理等诸多方面的功能设计不够全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普遍存在。网商银行自身虽然拥有庞大的客户实时交易数据,但这部分数据却大多沉睡在不同领域的数据库系统中,碎片化特征十分显著。在上述内容外,网商银行系统的功能开发存在数据标准不甚统一的情况,不同系统储存的各项数据互通效率过低,数据孤岛表现突出。

3.运营能力弱

时至今日,网商银行尚存重业务、轻运营的管理思想,这种传统思想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质的扭转。针对部分金融业务线上管理功能现行标准较低,对客户的实施需求反应速度较慢,并且制作流程缺少足够的执行力,在风险控制智能审批、成本控制、考核机制、规划决策等方面的营运能力相对较弱,这些情况均会对客户的实际体验造成进一步影响[13]。

五、直面挑战,坚持自身特色发展道路

在网商银行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量体裁衣”,将自身的优势资源投入到效率更高的创新工作中,始终坚持自身市场定位,借助现代思维模式,跳出传统银行经营局限,保证自身产品开发的差异性。首先,注重农村经济,聚焦“三农”服务,需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保证创意农业等诸多具有现实性质的线上农业金融产品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进而打造出农业电商的新时期合作社,保证产销综合体和对应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均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受益,为不同的合作方提供更加及时的线上金融服务。其次,需要关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环境,借助金融科技,全面实现村村通形式的现代化金融便民服务系统,提升农村地区的金融综合服务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向农村输出网商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和银行文化,进一步丰富网商银行自身的业务范围。

在发展的过程中,网商银行需要做到扬长避短,带动生态化金融服务场景系统的重构。按照“三农”客户群体在此前表现出的金融差异性,需要运用新技术对金融服务渠道形成带动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智能发展,通过微型化的发展模式为线上金融生态场景模式的建设提供助力作用,这样既能够带动科技平台建设工作的推进,同时还可以打造出标准统一的专业门户平台,发扬小银行拥有的网商银行大平台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为其提供专业的业务服务。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自身数据经营的能力,完成数字化转型工作。在此期间,还需要打造线上柜面渠道以及专门的自助渠道,通过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平台门户处理模式,保证共用共享数据资源有效性,更加有效地打破传统金融运行模式制造出的信息孤岛。对于新时期的疫情影响而言,首先需要金融系统加快金融行业在线上业务的迁徙过程,同时针对电子签名或者视频验证的方式,确认申请者本人身份,针对认证风险展开探讨,整理出符合新时期零接触金融业务受理流程;其次,金融机构需强化生态场景建设工作,保证各方面的线上金融服务体系足够健全,创设以社区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生态圈,同时将自身所在区域作为核心,发挥地域优势,将生活圈作为线上竞争的关键性切入点,借助这种方式满足社区居民日常消费行为和生活费用缴纳行为。在社区生态圈中寻找实时热点机会,记住B端对C端开展有效粘连作用,获取更多优质数据,全面提升网上银行自身面对经营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网商银行的未来发展路径而言,需要给与科技创新足够的重视,以科技为自身发展的保障,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在技术方面的保护措施,以此保证自身的发展命脉不会被他人卡住,同时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借鉴浙江网商银行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自身的未来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保证自身的未来发展空间,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和前进路径。

猜你喜欢

网商银行客户
江西银行
网商银行升级,将逐步暂停支付宝提现
为客户节省时间
记忆银行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C2C 网商各发展阶段融资策略的选择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