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误诊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风湿性多肌痛1例报告

2021-01-02左益璇昌雪琴迟海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双下肢皮质激素疼痛

李 佳, 左益璇, 昌雪琴, 迟海涛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a,PMR)是炎症性风湿病的一种,累及肌肉、肌腱、滑膜、滑囊、筋膜、韧带、骨与关节等,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老年人的慢性免疫类疾病[1],该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4%,女性约为男性的2~3倍,属于排除性诊断的疾病。现报道1例51岁男性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并文献复习。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疼痛1 y余,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1 y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肌肉疼痛,右侧较左侧重,行走加重,休息减轻,逐渐进展,4个月前双下肢疼痛明显,以大腿内侧肌肉为主,双下肢活动受限。既往1岁时先天性脑积水;2 y前出现右肩周肌肉疼痛伴痉挛,既往高血压病史5 y,糖尿病史12 y,于2009年和2013年行胃绕路手术,手术前体重100公斤,术后逐渐消瘦,近4个月体重由55公斤降为42公斤,血糖控制良好,长期饮酒史,日饮白酒100 g。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消瘦,神清,被动体位,结膜苍白,皮温低,颞动脉无压痛。双上肢近端肌力5级,左上肢远端肌力5-级,右上肢远端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左下肢被动屈曲,双上肢痛温觉正常,双下肢膝关节以远感觉减退,双下肢位置觉不合作,运动觉正常,髋、膝关节振动觉减弱,指鼻试验稳准,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辅助检查:头部CT:脑积水征象。左膝关节CT及骨盆X线未见明显异常。胸椎MRI示:胸8椎体楔形变,胸4椎体见脊髓内高信号。肌电图示:双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左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减低。血常规:RBC 4.02×1012/L,HGB 115 g/L,MCV 85.12 fl,CRP 26.8 mg/L。同型半胱氨酸:25.69 μmol/L。肌酐 144 μmol/L,尿酸 592 μmol/L。血沉ESR 78 mm/h(0~20 mm/h)。叶酸>40 ng/ml。维生素B12 499 pg/ml。肌红蛋白:50.29 ng/ml,CK 58.1 U/L。CK-MB 1.14 ng/ml。ASO 72 IU/ml,类风湿因子RF 11.6 IU/ml,CCP 8.1 U/ml,h-CRP:58.8 mg/L(0~10 mg/L),肿瘤坏死因子:12.5 pg/ml(≤8.1 pg/ml),白介素-6:13.2 pg/ml(≤9.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RF、CCP、抗核抗体、ANCA均正常。

患者有两次胃绕路手术病史,血红蛋白由术前160 g/L降至115 g/L,有双膝关节以远浅感觉减退,入院曾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予补充叶酸、甲钴胺后症状未缓解,患者肌肉疼痛对称分布,下肢不能抬举,考虑患者肌肉无力属于肌肉疼痛活动受限所致,入院后伴有膝关节肿胀,抽出淡黄色关节积液约50 ml,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给予泼尼松15 mg/d口服治疗,3 d后患者症状开始出现好转,7 d后复查ESR 34 mm/h,超敏C反应蛋白:2.5 mg/L,白介素6:<5 pg/ml,患者症状好转,嘱患者此后每2 w减量1.25 mg,至逐渐停药,出院2个月后随访观察,患者疼痛无力明显好转,可下地行走。

2 讨 论

2.1 PMR概述 PMR是一类以疼痛、晨僵、发热、血沉升高等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炎性风湿类疾病,疼痛以颈部、肩胛带肌、骨盆带肌为主,并放射到肘、膝关节,重者不能抬手,不能下床,晨起严重,出现肢体活动受限,可持续1 h余,可伴有正常细胞的“炎症性贫血”。血沉和C反应蛋白(CRP)均属于特异性指标[2],CRP的升高是由白介素6(IL-6)驱动的,IL-6与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和T细胞中的TH17分化有关,PMR患者外周血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减少,促炎Th1和Th17细胞群增加。出现非特异指标的异常,如血小板增高、白蛋白降低。同时存在严重贫血和血小板的增高时需警惕巨细胞动脉炎的存在。此外,关节周围如肩峰下和肩胛下滑囊炎/腱鞘炎也利于诊断[3]。炎性标志物方面,多见的是IL-6的升高,还有IL-1、IL-1受体拮抗剂、IL-8、肿瘤坏死因子-α也可能升高。但是,PMR也存在异质性,它可能会合并巨细胞动脉炎,或者是怀疑为副肿瘤综合征的风湿征象,这些尚没有定论。

2.2 PMR的诊断 依靠临床表现、炎性标志物的升高,对糖皮质激素的良好反应,排除包括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肾上腺功能减退等可能的疾病。主要诊断标准依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公布的标准[4]:(1)起病年龄≥50岁;(2)颈、肩胛带及骨盆带三处易患部位至少两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3)全身炎性反应的实验室证据;(4)受累肌肉无红、肿、热,亦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5)除外其他疾病;(6)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好。

2015年EULAR-ACR更新了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治疗[5],诊断上需排除感染、恶性肿瘤和全身性血管炎,还应考虑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迟发性未分化脊椎关节炎、结缔组织疾病、帕金森病、纤维肌痛、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肩部疾病。强调个体化治疗,在伴有严重疾病、外周关节炎和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风险的患者尽早使用甲氨蝶呤。在2018年德国瑞士和奥地利风湿学会联合提出了S3指南[6],强调95%患者出现双侧肩胛带肌疼痛,晨起明显僵硬。对于出现显著全身、关节和关节周围炎症症状患者应谨慎排除早期亚临床血管炎,可影像学筛查血管炎疾病,PMR患者有典型的肩关节和髋关节增厚。在年龄<50岁、症状不对称、强的松缺乏疗效、症状体征明显的患者,应考虑副肿瘤疾病。此外,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应完善骨密度测量,目前尚不推荐托昔单抗等生物制剂,不建议使用TNF抑制剂。鉴别诊断:(1)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GCA):主要累及大中动脉的肉芽肿性血管炎,约50%的患者伴有PMR的症状[1],这2个疾病都是慢性炎症的免疫激活状态,白介素均升高,IL-6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不同的是GCA是血管树突状细胞受损引起T细胞活化和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的疾病,有遗传易感性,与HLA-Ⅱ类基因有关。炎症主要累及主动脉发出的脑动脉分支[7],患者可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发热、全身酸痛等表现,70%的患者存在颞动脉异常,MRI可见颞动脉水肿、堵塞,颞动脉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对更大剂量的激素效果明显。(2)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SCD):是体内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8],主要累及颈胸髓的后索和侧索,表现为双下肢或四肢麻木、深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痉挛性瘫痪等。通常有巨幼细胞性贫血,先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典型特点是脊髓MRI 可见后索、侧索出现T2WI 高信号,脊髓后部在轴位可发现特征性的“反兔耳征”、“倒V字征”。本例患者脊髓无异常改变,Hb由160 g/L下降至目前115 g/L,双下肢近端活动受限,振动觉减弱,但无深感觉障碍,且患者维生素B12正常,暂不考虑该诊断。(3)副肿瘤综合征见于多种恶性肿瘤,可以首发单侧或双侧的肢体远端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患者肿瘤坏死因子:12.5 pg/ml(≤9.1 pg/m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等正常,需长期随访,监测疾病动态变化,不能除外该诊断,患者可完善PET检查。据文献报道:PMR在发病1 y内是肿瘤发生的高危期,包括皮肤癌、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等,因此,肿瘤指标也应作为随访指标。

2.3 PMR的治疗 目前有效的治疗是糖皮质激素[9],可给予醋酸泼尼松片15 mg/d的剂量,1 w内患者症状可快速缓解,CRP降至正常,ESR缓慢下降。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相关。症状控制后,泼尼松片应缓慢减量,合理的剂量为首次给药后,每两周减量2.5 mg,减至10 mg时维持剂量1个月,如无复发或加重,此后每个月减量1 mg,至5 mg时为维持剂量,应保持一段时间后,继续逐渐减量至停药,每天晨起顿服。

PMR的预后较好[10],对于激素减量期间再次复发的患者,可将激素调整至复发前剂量后缓慢减少用量[5]。如果反复出现PMR症状,或者再次出现炎性标志物的升高,无法激素减量的患者可考虑用甲氨蝶呤,IL-6可以监测疾病活动性。激素不良反应较大,出现骨质疏松、糖尿病、青光眼可改为甲氨蝶呤7.5~10 mg/w。甲氨蝶呤可以使单核细胞活化减少,IL-1和IL-6的分泌相应减少,抑制环氧化酶合成,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此外,约65%的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兴奋、失眠、骨质疏松等激素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并早期预防。

3 研究方向

PMR目前尚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和细小病毒B19、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有关[9]。成像技术[11]突出显示PMR患者同时存在滑囊炎、滑膜炎和血管炎,这也提示PMR发病的多方面机制。免疫方面,T细胞的免疫反应可能与PMR的发病机制相关,辅助T细胞增高,调节T细胞减少。PMR的严重程度与高复发率可能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肿瘤坏死因子-α、IL-1受体拮抗剂、IL-6等有关。目前最新的研究中[12],已经证明IL-6靶向治疗,通过抗IL-6受体抑制IL-6通路对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有效。我们期待更多关于PMR的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双下肢皮质激素疼痛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疼痛不简单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