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激励的应用研究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能动性育人交流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0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公众越来越关注教育体制改革。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开展教育管理活动时,高校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以创造性教育教学策略的有效利用为基础及前提,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引导。积极调整激励的方向,重视情感激励的重要作用,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手法,真正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改进及全面突破。学生的自主自觉性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在指导学生的前提上着眼于目前的教学困境,找准情感激励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丰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手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此来更好的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及障碍,促进管理资源和育人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

1 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与心理学理论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情感激励的应用频率比较高并且成效显著,这种育人模式离不开各种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有效利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渴望,分析学生的内心状态,鼓励学生朝着某一个目标去努力去成长。因此,情感激励离不开个人的强烈动力,只有在这一动力的指导下才能够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前进。从微观角度上来看,情感激励可以分为精神经验和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更加侧重于对个体积极性的感受,精神激励则要求客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影响,拥有更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心理感受比较积极和乐观,能够以更多的心理正能量与外界交流和互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及多元,情感激烈的应用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此前提之上灵活利用情感激励来为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情绪感化、语言鼓舞、教学引进以及育人环境渲染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积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利用真诚的语言以及典型故事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以及肯定最为关键,这一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激之情和理解之情,进而更加认同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产生一定的信任感。教师需要主动放下自己的架子,灵活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以及管理思路,鼓励学生主动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2 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激励的应用价值

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对教师的教育基本功以及管理能力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和考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教育管理者的情感激励要求。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生活条件较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与社会进行交流以及互动时会变得比较自信,同时以自我为中心。其中多元文化对学生的印象比较直接,在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情感波动较为明显。因此,在改革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高校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现实条件,了解学生心理波动产生的实际原因。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主动调整个人的学习行为以及思想行为,给予学生更多方向上的指引。其中情感激励的作用显而易见,首先情感激烈符合大学生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的实质需求,有助于彰显大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可以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相关要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及时跟踪学生的心理动态。以情感激励为基础,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合作,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以及认可,真正实现个人的理想以及抱负。其次,情感激励有助于丰富育人模式以及管理手段,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情感影响,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情感力量,确保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动力,真正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及发展。最后,良好的情感激励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有效改革传统的育人模式和管理模式,确保双方在交流情感的过程之中实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教师只需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管理手段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知识学习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基础,促进育人资源和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

3 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激励的应用策略

综合上文的简单论述和分析不难发现,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激励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教师需要注重对管理策略和手段的分析及研究,始终坚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积极践行因材施教和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关注与大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及互动,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积极地调整育人方向,确保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大放异彩,充分展现情感激励应有的作用及价值。

3.1 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不管是教育管理工作还是知识传授工作及技能提升工作,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体现高校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在落实情感激励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围绕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给予学生更多方向上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最为关键,这一点也是情感激励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需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过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主动肯定学生,支持学生,留意关心学生的真实想法。以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支持为重点,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成为朋友,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了价值。有的学生压力比较重,难以主动排遣个人的不良情绪,与外界的交流意愿偏低。教师则可以着眼于这一现实条件,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教育管理的方向及策略,避免学生出现压迫感和紧张感。在与学生情感交流和互动时,真正的以尊重和爱为基础及前提,促进情感激励作用的有效发挥。

3.2 积极落实有效沟通和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缩小两者之间的心理隔阂,实现教学相长。对于情感激励来说,师生之间的良性交流非常关键,传统的育人模式过于注重简单理论知识的说教,教师在情感教育上投入的时间不足,难以抓住情感教育的重点以及核心。因此,无法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准大打折扣。对此,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其中有效交流与沟通对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基础,着眼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来更好的彰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比较复杂,为了尽量避免教学偏差,教师需要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互动,了解其他教师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在进一步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真正的体现有效交流以及沟通的重要作用,确保情感激励与工作的有效落实,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背景以及学习基础有所区别,教师需要尽量避免简单引导和一刀切、满堂灌。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采取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策略落实情感激励教育工作。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主动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实现自身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3.3 积极优化育人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传统的育人理念无视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学生比较被动和消极,难以实现自主学习。针对这一现实条件,教师需要根据情感激励教育工作的实践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确保学生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乐观。育人环境的优化升级离不开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策略及手段的灵活利用,教师需要以多媒体教育工具为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水平。进一步优化目前的育人环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以及情感激励。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有助于让整个育人环境变得更加富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情感激励的教育教学环节较为复杂,教师需要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优化目前的育人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变得更加的自信和乐观,真正彰显情感激励应有的作用及优势。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容忽略,教师需要根据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关注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及交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为基础,积极促进校园精神环境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办学风格、精神风貌、工作作风教学风气的稳定性以及合理性,以此来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保驾护航,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及发展。

4 结语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领域中,情感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了解情感激励的重要价值以及实践要求,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主动调整育人策略及方向,确保对症下药。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能动性育人交流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如此交流,太暖!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