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育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师生美术情感

(武汉市东西湖区园博园学校 湖北·武汉 430040)

学中的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情感教学可以使学生绘画技巧得到提升,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展开。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逐渐建立完善的重要时间段,初中生正处于情感活动频繁的特殊时期,学生需要表达内心情感。美术兼具表达情感和展现艺术内涵的特点,是初中学习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开展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通过教师课题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幸福感及喜爱感。初中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恰当的表达自身情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喜爱程度。

1 情感教学对于初中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第一,学生主体情况相对复杂。初中美术教学针对的全体初中学生,所有学生的美术基础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受过一定的美术教育或者是上过美术培训班,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初中美术课程接受程度高;而另一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基础薄弱,无法快速进入教师的教学课程中,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针对基础知识良莠不齐的学生时,可以采用情感教学的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进行客观真实学习的过程当中,建立符合自身的艺术情感感受体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构建起学生对于外在客观事物的主观感知能力。情感教学帮助提高和锻炼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更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第二,情感教学更具感染力。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有些刻板。与传统教学相比,情感教学融于初中美术教学之中,对学生更加具有感染力。学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是,学会技巧,描绘实际或想象的事物,抒发自身情感和艺术内涵。情感教学学习可以更好的使得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教学更具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感性优质的学习环境。第三,情感教学有助于培养师生情感,便于教学。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临摹阶段时,需要教师对于临摹作品的耐心讲解,以及学生临摹过程中的悉心指导。这个过程可以升华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

2 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现状

2.1 初中美术学科不受重视

在初中阶段,美术学科并非升学考试的科目,所以,其被家长、学生所不重视,并且这种不重视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什么改变。此外,课程表上安排的美术课时,往往会被语数英等主科老师所占用,在此种环境下,要想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说是非常难。

2.2 初中美术教师自身学科素养不高

现阶段,因为学校的随意性,所招聘的美术教师综合素质偏低,同时,加之学校不重视美术学科,也就没有对美术教师开展系统、定期的专业培训,这让美术教师的素养提升陷入了死循环状态。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持续下滑,无法开展与时俱进的教学工作,这也使得许多学生丧失了对于美术学科的兴趣。

2.3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

在当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只将其看作是硬性任务,在课后基本上不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分析来看,原因比较多,如,课时非常少、见面机会少等。此外,因为教师、学生都不重视美术课程,所以,大家只是将此课程当作休息时间,不愿进行沟通交流,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事情。在此种情境下,教师没有办法进入学生的内心,无法实施情感教育活动。

3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3.1 提升教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

美术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与教师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知识的多少、深浅。要想顺利、有效的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此时教师需掌握专业的美术素质。在空闲时,教师要多学习一些专业、生活知识,吸收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从而方便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水平。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培训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丰富他们的情感,同时还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3.2 给予适当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日常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会利用问题来开展教学,此时教师并能只关注与问题回答的对错层面,不管怎样,都需从不同视角对学生的创新点进行鼓励。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大胆的进行表达交流,提升他们学习的参与性。需注意的是,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此时不能直接进行指责,需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的内涵所在。在开展教学当中,需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不同难度的美术作品,要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并利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工具,来直观的展示作品,开展深入的对比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情感价值所在。

3.3 采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学生可从中发现美,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他们的情感控制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教学当中,美术教师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渗透一些情感教育,以此来丰富课堂的内涵。此外,可将班上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给他们安排一个题目的美术作品,并要求作品表达出一定的情感内涵,然后让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共同完成,这样做,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实现了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

3.4 加强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非常少,这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下去,会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一定的厌恶感,不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分析来看,与课堂氛围的呆滞、沉闷有着很大的关系,高效的课堂,是由师生所共同组成,倘若只是教师在课堂上面讲,此时学生即使有想法,也无法进行表达,长期下去就会对美术课程丧失兴趣。如果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此时教师就成为了一个单独性的个体,无法知晓学生的实际想法,同时,学生也不愿吸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情感教育,一个核心方式是交流,利用师生间的充分交流互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开朗的性格。因此,美术教师可利用适当提问来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或是利用游戏,但需注意的是,问题难度要适中,需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范围,如果问题设置太难,此时学生会因为无法回答而逃避回答问题,最后形成了只听答案的习惯,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开展美术鉴赏课时,教师应在课前介绍一下作品的名称,同时让学生在课前现行进行相应的鉴赏,这样有利于鉴赏课更加高效的开展,并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例如,对于《蒙娜丽莎》的鉴赏,其是达芬奇所创作的知名作品,并且收藏价值极高,对此化作的鉴赏,可突破传统,利用师生互动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方便情感教育的深入渗透。因为提前告知了要鉴赏的画作,此时可在开展鉴赏课时,可设置几个问题:作者有哪些知名作品?画作创作的时代背景?等,利用问题导入课堂教学,当学生进行了回答时,此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其回答行为,同时就其回答开展点评,由此提升学生的参与信心。利用互动,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的有效性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课后,教师可介绍一些好的画册,由此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发展,提高情感教育的渗透程度。

3.5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网络时代,课堂教育工作也需结合运用一些媒体技术手段,从而让教学保持时代性,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来生动有趣的展示枯燥的理论知识,满足学生的相关新奇需求,方便情感教育的渗透。因此,作为新课改环境下的美术教师,需学会运用多媒体设备,保障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也为加快信息教育发展的步伐做出贡献。总体来看,多媒体教学益处很多,如,拓展视野、激发学习热情、突破课本知识范围,让学生非常直观的观察到生活中的美,同时也有利于情感教育的渗透工作。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时,美术教师可在网上查询一些学生喜欢的美术内容,并基于兴趣层面,来播放一些音乐、画作等,来方便学生感受作品创造的情感,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对于《江山如此多娇》作品的鉴赏,其放置在人民大会堂,此时教师可在网络上搜索人民大会堂的照片、视频,并在鉴赏课上进行播放,同时配置播放《沁园春.雪》诗词,二者都是大气磅礴,这样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大会堂的宏伟。在图片、诗词的结合播放下,此时学生的鉴赏更容易产生情感,爱国情会迸发出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情感教育的渗透,提高了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于利用多媒体,从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方便情感教育的渗透,丰富整个课堂的内涵。在多媒体的灵活运用之下,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飞翔,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快乐、美好的情感,爱上美术课,并主动的加入其中,让整个课堂成为了师生互动的快乐海洋。此外,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思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创作无法脱离情感而存在。所以,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不仅要发掘学生的各项美术素养,而且更应关注其情感变化,不能满足于培养只知生搬硬套的画匠。为了让初中生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应当让其在快乐之中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做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并且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坚信,只要让美术课程和素质教育彼此密切结合,就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猜你喜欢

师生美术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意美术
情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