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02杨剑虎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贫困村贫困户志愿者

任 佳 杨剑虎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海电业局,内蒙古 乌海 016000)

一、背景

1.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贫困问题是社会发展的“跛腿”,于我国而言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之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调研,于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2.某省级电力企业强化国企担当,全力以赴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我国的精准扶贫活动主要依赖自上而下政府力量的规划与推进,因而难免将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宏观性、整体性项目上,从而在精准识别、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个性化施策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精准扶贫,基准脱贫”。2005年10月27日,我国《公司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以总则形式增加了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要求坚持多元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合力。

某省级电力企业作为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公司,体量大、家底厚、赢利稳定、占有较多社会公共资源,应当更加重视“公有制”经济制度属性,肩负精准扶贫工作方略的重要政治任务及社会责任。

该省级电力企业以国家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自治区党代会和自治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在企业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强化责任、认真履责、精准发力。通过加快贫困地区电力设施建设、开展光伏发电扶贫工作、承担定点帮扶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等措施,全力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扶贫任务,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某电业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某电业局作为某省级电力企业的地方分公司,自精准扶贫项目开展以来,一直认真观察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某省级电力企业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定点帮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贫困户作为弱势群体,在遇到一些涉法问题时,可能因认识水平不够或经济能力不足,而选择以非法方式进行权利救济,这既不利于贫困户保障或维护其人身、财产利益,也对农村良好的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威胁。

在当下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扶贫不仅要让群众在收入上脱贫,也要在法律知识上脱贫。因此,某电业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重视管理创新,建立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攻克贫困“顽疾”,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扶贫过程中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就成为其必然的、正确的选择。

二、实践做法

在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坚拔寨冲刺期之际,该电业局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扶贫扶智”的重要论述,以法治农村的构建和完善来减缓、减少、消除贫困。

1.开展顶层设计

该电业局在开展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需求与服务对接;二是专业与专注并举;三是线上与线下同步。

该电业局制定了法律扶贫两年目标:一是到2019年年中,贫困户法律志愿者配备率达到100%;二是到2019年底,贫困户法律需求满足率达到100%,贫困村法律需求满足率达70%;三是到2020年底,贫困村法律需求满足率达100%,与相关处室联动,实现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部脱贫。

该电业局制定《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实施步骤、组织架构及工作举措,对部门、人员职责分工做出规定。

2.提供组织保障

该电业局成立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领导小组,主要研究、制定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及目标;讨论、审议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和重大项目;协调与当地政府、村民组织之间涉及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事项。

组建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具体负责执行领导小组制定的规划,实施法律扶贫项目,完成法律扶贫任务,按期实现预定目标。

通过优化整合人才资源,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决策作用,志愿者团队具体负责执行工作,全面建立法律服务网络,为法律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3.识别法律需求,输出扶贫方案

志愿者团队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及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在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了解致贫原因及法律帮扶需求。

该电业局将领导小组分为十队,分别结对帮扶十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为贫困户配备“家庭法律顾问”,通过定期走访方式了解法律需求。

志愿者团队本着“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立刻安排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立刻研究解决办法”原则,着手提供法律服务。

志愿者为农民工讨薪规划切实可行的司法救济途径,对贫困群众宣讲扶贫贷款的相关知识。领导小组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三相动力电,鼓励其自主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志愿者团队将无法当下解决的法律需求按不同主体分为两类,即本村留守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分别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方案。

4.实现需求对接,提供专业法律援助服务

针对有学龄儿童的贫困家庭,志愿者为其讲解助学贷款政策,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父母的抚养教育义务;针对服刑人员,志愿者为其讲解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带领他们感受学法、守法、懂法的重要意义;为贫困群体提供借款、农产品购销等合同示范文本,并就应当注意的风险点、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讲解提示。

除公共法律服务外,该电业局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创建“家庭法律顾问”服务模式,一方面提供现场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媒介手段开辟线上线下同步的法律帮扶模式。

针对有现实法律需求的贫困户,“家庭法律顾问”为其规划法律维权方案,并全程跟踪,提供即时法律指导。如为农民工王某起草劳动仲裁申请书,指导村民赵某以诉讼途径维护被赡养的权利。

5.培育法治精神,提升脱贫斗志

该电业局志愿者根据前期调研的集中需求,印制“反家庭暴力法”“劳动法”等彩页宣传册,分类发放给不同群体,并辅以讲解及咨询解答。此外,该电业局还为村民公共活动中心捐赠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普法类书籍。

志愿者定期到贫困村开展普法宣传讲座,主题涵盖了农村土地流转、民间借贷、劳动者权利保护等法律知识。

在不断沟通交流中,志愿者们与贫困村、贫困户形成了一种“教练”与“陪伴者”式的亲密关系。志愿者以文化浸润方式培养其法治精神,使其了解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公民的应尽义务,引领激励其依法经营、诚实劳动,从根本上断绝穷困根源,避免再次返贫。

6.协助处置突发应急事件,维护贫困村正常生活秩序

该电业局制定《某村突发事件法律处置应急预案》,规定了遇有突发事件,志愿者一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为村民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其依法、理性维权。结合村民诉求、政府意见,梳理整合涉法要素,提出依法合规的化解方案及对策,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快速消除影响,以维持事发村的正常管理秩序,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三、实施效果

1.依法维护贫困群体合法权益,助力稳步脱贫

该电业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共计10户,帮扶贫困村1个。截至2019年6月30日,该电业局法律服务团队先后7次共计21人次到扶贫点开展工作,已在结对帮扶贫困村开展法律讲座3场,帮助维权13起,解决矛盾纠纷29件,解答法律咨询157件。

此外,该电业局法律服务志愿者团队通过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生产经营、经济活动等各类合同示范文本,帮助其“法律体检”涉及金额较大的交易项目,为其依法防范法律风险,有效保护了贫困群体的劳动经营成果。

截至2021年初,该电业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已经全部正常脱贫,其中4户经过公示,已经稳定脱贫,其余6户尚处于巩固脱贫阶段。

2.引导依法维权,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在该电业局法律服务团队介入之前,结对帮扶贫困村个别村民以暴力式私力救济、信访、举报等方式解决争议及矛盾,给当地政府、村民组织带来了一定困扰。

该电业局法律服务团队通过普法宣讲、咨询、调解、法律援助等方式,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帮助贫困群体建立起“文明沟通、遵循程序、信任法治”的思维模式,有效地将社会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3.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企业与社会双赢

该电业局主动承担社会道德责任,搭建农村精准扶贫法律服务体系,形成一套具有专业性、实效性的互动式扶贫工作机制,发挥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定向服务、沟通诉求、重塑意志的独特功能。一方面,能够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优质服务品牌,能够促进企业长远发展,间接对企业经济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实现了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猜你喜欢

贫困村贫困户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为志愿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