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人才留用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框架构建

2021-01-02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才企业

张 洁

(浙江萧山医院人事科,浙江 杭州 311200)

留住人才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核心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这一点可以从苹果、阿里巴巴、华为等巨头公司的历史实践和创始人的公开讲述可以归结出,正是凭借人才独有的智力贡献和价值创造,才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长期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人才是企业所有要素投入中能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重要驱动要素,但在现实中,多数企业都面临人才难留的困境,亟待研究解决机制,而摆在首要的是要研究人才自我的认知和流动成因。

一、人才自我认知和流动成因探究

1.人才自我认知

与一般劳动力不同,人才拥有较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的思维素质,人才的自我认知、评价和期望也更加理性、崇高。呈现以下特点:

(1)有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意识。人才通常拥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扎实的知识经验,积累了持久的技术优势,也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期望发挥优势所长,在工作中实现较大的价值增值。

(2)重视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人才而言,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推动工作高效开展的硬环境,如良好的办公设施、舒适整洁的办公场所等;二是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营造出的软环境,包括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机制、职工文化和团队价值观等。“环境留人”,更为重要的是软环境。

(3)期待获得更多的尊重。人才是稀缺性的资源,他们热衷于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意能被得到尊重,能有相应的平台施展抱负,这种尊重更多地需要来自企业高层的信任和支持。

(4)个人的价值丰富多元。人才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行为准则,善于思考、理性质疑,价值取向多元性且呈现异质性。

2.人才流动的成因探究

人才流动频繁不仅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本的损失,还会干扰正常项目开展、影响其他员工积极性,甚至带来社会不良声誉。因此,企业需要清醒地认识和深刻地剖析人才流动的内因和外因。本文通过分析,归纳以下四方面因素:

(1)个人方面。人才自身的性别、年龄、家庭、经历、工作岗位、价值观等都是影响其流动的基础因素,这些决定人才与家庭和企业组织能否相互协调和彼此默契。个体的因素较为特殊且差异性大,这也是企业难以关注到且做出改变的内容。

(2)环境方面。企业工作地点、办公条件、周边出行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是否舒适便捷,这些都是人才关注的方面。但决定其是否有较强归属感的,不是显性待遇,而是内部文化。而且人才层次越高,其对企业领导风格和管理机制公平性和企业文化的敏感度越强,一旦感觉不适,人才会较快做出反应,多数走向离职。

(3)社会方面。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也是影响当下人才流动的重要变量,相比较大城市完善的教育和优越的社保、落户政策,这些福利也将对人才产生吸引力,驱使欠发达地区人才的流动。

(4)其他层面。人才对自我的提升要求较高,期待更有成长空间的平台和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外部的提升机遇,也会驱使他们不断地流动。

二、企业人才使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企业人才留不住,关键还是和人才的互动没有产生良好的化学效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共性问题:

1.对人才核心价值认识的局限

表现为:(1)企业作为“经济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人才更多地被看作成本而非资源,即人的成本属性大于人的资源属性;(2)多数企业更关注的是短期的利益,对人才的价值创造过于急切,但人才的智力转化为经济成果也需要一个过渡适应期,给人才的压力过大;(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看作纯粹的行政职能部门,是非创造效益的事务管理部门,缺乏人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和优势的战略高度。

2.人才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思维

表现为:(1)人才管理缺乏战略规划性,没有制定与人才发展相适应的战略规划;(2)企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管理缺乏协调统一,管理较为粗放单一,个人的发展目标难以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契合;(3)企业给人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挤占人才开展创新性工作的时间,难以发挥其技术经验优势,同时,也缺乏为人才提供相应的团队支持力量。

3.人才绩效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表现为:(1)绩效管理不够科学有效,设定的关键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全面衡量人才的正常工作和创新性成果,企业和人才的自身认知存在差异;(2)缺乏对人才试验失败的包容性,无论是经验性或技术性人才,其进行的工作试验都可能面临失败或没有成果,但企业往往难以接受,最终把责任和考核归咎于人才自身;(3)绩效分配不公平合理,在项目中的报酬没有按业绩和劳动成果进行分配,有时候没有体现核心价值创造者的贡献,和市场水平对比有差异,人才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4.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表现为:(1)企业以薪资作为最主要的激励手段,辅以其他工作环境的措施,没有前瞻考虑人才对自我能力的提升、更高工作的挑战性、参与高层次决策等其他方面的期望,没有提供人才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2)人才晋升渠道较窄,人才工作岗位交流不灵活,同时,人才的职业诉求较高,没有与之匹配的晋升机制,难以发挥人尽其用的效果;(3)人才选拔不够公平,企业领导往往在主观上有亲疏好恶的倾向,不可避免滋生裙带关系,导致内部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现象;(4)企业文化的不适应。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领导风格、人际氛围都是日久积累下的,对后进入的人才往往有陌生感,若企业文化无法适应人才的观念,将影响其选择流动。

三、企业人才留用机制构建

在厘清人才自我认知、流动成因和企业人才使用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基于企业持久发展需要,本文从更新价值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工作环境、重塑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探究构建企业人才战略管理体系,为企业人才留用纾困工作提供有效指引。

(1)更新人才的价值理念。①企业领导要聚焦愿景目标,立足更高站位,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培植厚育“人才为我,我为人才”的企业特色价值观念,以此引导更多员工争当人才、积极成才,把这些价值理念转化为打造企业团队的凝聚力,直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②逐步消解人力资源管理是职能属性的认识,转变机械执行人才管理工作的局面,鼓励创新,改进人才管理的方法,提升人才归属感,抵消个人因素而产生的离职倾向,同时,给人才给予包容的成长空间,用追求长远利益替代追求短期利益。

(2)建立健全人才战略发展规划。①企业要完善人才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并融入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从战略上支持人才的全面发展,强化人才资源的核心竞争力;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素质的人才,进行差异化目标管理,引导人才进行自我工作定位和认知,实现人岗高度匹配,打造企业与人才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③注重发挥人才的优势,真正体现“人尽其才”,更多地把工作放在创新和需要突破的领域,避免其受日常性繁杂性的琐事过多干扰。

(3)实施科学的人才考评体系。①每个企业都应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构建与人才相适应的关键业绩指标考评体系,人才的考评指标不宜过多,但需要可操作、可衡量,科学合理评价其态度和业绩;②考核要客观公正,不能因为人才的失败而否定其主观能动性和态度,要合理化解争议,对出现争议的要予以释明,结果要及时向人才反馈,结束后要共商提升改进措施;③要公平合理分配绩效薪酬,项目的成果是集体共同创造的,但要突出人才的主体功能作用,要综合付出时间、精力、业绩等进行评价。同时,参考同行业或市场相类似的绩效分配模式,给予相匹配的绩效薪酬。

(4)完善多元化的激励机制。①在薪资激励的基础上,还要创造更多让人才获得价值成就的激励措施,如个人成长、被认可与尊重、参与高层决策等,更好地满足人才自我价值实现;②加强人才的内部横向流动,拓宽人才发展的空间,让人才有选择地丰富其工作内容,尝试不同领域,以打造更多的复合型人才;③塑造公平合理的晋升环境,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人才,发扬民主决策机制,多提拔任用道德好、素质高、专业强、业绩优的人才,让人才真正有舞台、有空间发展事业,并保持人才的稳定性;④打造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要不断更新内部文化、提炼文化的内核,要为人才所接受、所认可;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让人才感受到人文关怀。

四、结语

本文不仅剖析了人才流动和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企业人才留用的机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引。但人才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其蕴含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着重选取了绩效管理、职业发展、激励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主要基于人才已是企业现有资源的既定假设,因而未过多对人才招聘、培训等模块进行细致研究。通过对企业人才留用综合研究,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框架提供一些新内容、新思路、新方法。

猜你喜欢

人才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