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管理思想史与当代中国企业管理关系的探究

2021-01-02江沛霖范慧珊游佳鑫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想史思想文化

江沛霖 范慧珊 游佳鑫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一、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无论是实践中的管理案例、思想、理论,抑或是这三者彼此间所存在的辨证关系,都是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除企业管理之外,中西方管理思想史还涉及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等研究。

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其含义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诸如公司利益提高等目的而开展的对组织、员工的管理活动。这也使得管理实践的目的性、社会性、组织性、多样性都十分突出,它体现着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思想。因此,要想对企业管理进行研究,首先需要研究管理实践。在古代社会,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以及那些水利工程以及大型宫殿的建成,都体现出较大规模的协作,或者共同劳动早已存在。无论是采矿还是冶炼,都需要管理实践参与其中。尽管在这个时期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但这时候的管理活动往往是由官府或者官员参与的,并且这些经验也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只是依靠管理者的经验或者约定俗成的规矩去展开管理,这也导致当时的管理时间并没有做到理性的思考和总结。现代管理则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出现而诞生,究其原因是管理问题,在工业化时期的企业中较为严重,管理层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一个公司以及公司员工,系统性的管理实践思想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诞生的。随着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发展与成熟,科学的管理实践思想,也随着管理层的决策与计划的不断成熟而诞生。人们在对公司以及公司员工进行指导和控制的时候,也开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组织,这标志着现代科学化的管理实践开始出现。这种管理思想有机结合了理性的管理思维与理论,抛弃了以往不科学的管理实践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管理实践也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方式。但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思想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管理实践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

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出现于人们在对社会实践中的思考,即如何展开管理活动的观点、想法和见解过程中。管理思想反映出了人们对伴随着管理实践而出现的各种合作关系及其矛盾的思考和总结,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萌芽走向成熟,层次也不断深入。尽管管理实践的思想早已在古代社会就已出现,许多古籍中就已经记载了古人对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和经验。但那时人们并没有将其上升到一个学科思想的高度,这些管理思想都缺乏理性的分析、总结,较为分散且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人们开始重视和关注管理实践问题的时间点要追溯到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同时也是人们思想的深入和发散。学者们开始系统性地观察、研究和总结有关管理实践的经验及思想。管理在这个时期随着思想体系的建立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管理学在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应运而生。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创立和发展管理思想必须由社会生产方式作为基础。如果在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的时候没有结合实际,脱离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那么这种管理思想也不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基础是人们对在某种特定生产方式下的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研究。但生产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必须不断去面对和思考,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并对以往的管理实践经验进行改善与补充。通过这种方式,管理思想理论也在不断地趋于成熟化,系统性、综合性的理论体系也随之出现。但这种理论体系是否正确,还需要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对其进行验证,这样管理思想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与此同时,人们在进行管理实践中,根据管理理论的指导可以打破自己原有经验的局限性,避免做出不科学的管理行为,使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也能变得科学有效起来。这也促使着人们对管理思想、理论和实践持续地进行研究和总结,找出存在于其中的客观发展规律。中西方管理思想史也随之而生。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实践价值

1.对各行业管理者的意义

我国在21世纪初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但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求我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经济科教社会生活的管理水平。只发展经济而不提高管理水平也无法建立小康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学会并知道如何运用管理科学,并将这一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本行业的特点有机结合,创新管理方法与管理制度。这样,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够实现。而中西方管理思想史所体现出的学科内容有着非常高的普适性,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可以从中学习到如何管理一个企业的相关知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不仅结合了多种学科的基本原理,同时还在漫长的理论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其所总结的是有关管理这门学科的思想精华和灵魂,无论是什么行业的管理者,都能够从中西方管理思想史中受益良多。

2.学习国外管理科学成果

我们不仅需要结合实际总结和创造属于自己的管理经验。同时也不能落下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那么中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学习则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不仅仅是因为中西方管理思想史高度概括和系统化了各国长久以来的管理实践经验,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国外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学术的发展历程。只有结合这些经验所处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更好地鉴别和取舍这些管理经验,使其与我国本土的企业发展环境相结合,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

3.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窗口了解中西方各国的人类文明史,中西方管理思想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借助这个切入点我们能够真正去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怎么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并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学习,推动中国本土的管理经验趋于成熟。除此之外,借助中西方管理思想史这个切入点。我们还能够及时地了解和学习到世界上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树立我国本土企业管理层的国际眼光,拓宽企业发展的视野。

三、中西方管理思想史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的启示

回顾中西方管理思想学说的成熟过程,我们可以发现,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作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主流旋律。科学的企业管理必然是有机结合了管理学说与伦理道德规范。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取得更好的发展,以及在管理企业时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管理体系和伦理规范。要想科学高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研究西方企业的管理伦理思想,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必须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否则就无法发挥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企业管理更是无稽之谈。换言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确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是因为每一位员工都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然企业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实现自己所定下的经营目标。而缺乏主体意识是我国多数企业员工的通病。有统计报告显示,职工较低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劳动积极性等现象,存在于大部分企业之中。

2.有机结合中西方管理理念

无论企业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会受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的影响。究其原因,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对人的上约束凝聚激励辐射作用。作为一种工业文化形态,企业的管理文化传承和发展了本国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如果这些文化不能够体现在企业的管理文化之中,这说明企业管理文化的根基较为薄弱。无法发挥出管理在一个企业中的正向作用。就像日本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时,结合了本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欧美的先进管理技术。因此,我们在探讨中国企业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管理时,不能脱离我国的国情实际,必须学习和总结。西方的管理学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我们不能用个人主义来管理员工,而是要用集体主义。同时,还要学习儒家思想中的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精神生活和精神力量的价值导向。中国企业在数十年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企业文化,如“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和劳动态度,拼搏奉献的“铁人精神”,爱厂如爱家的“孟泰精神”,尤其“鞍钢宪法”的诞生,更突出地体现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特色。“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兼容西方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完善充实我们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思想史思想文化
“经”与“传”:思想史视野中的先秦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
高屋建瓴洞幽察微
——《中国管理思想史》评析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