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条件下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2021-01-02张庆勇吴雪峰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痛点客户

张庆勇 马 睿 吴雪峰

(方兴地产(苏州)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11)

一、企业之间竞争适合“丛林法则”

大自然所有生物都面临着同类、天敌及其他物种对时间、空间和有限资源的争夺,弱肉强食,只有不断做出适应性调整才能得以生存,这就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类社会,每个企业同样面临着“丛林法则”选择。放眼全世界,得以生存5年的企业占少数,百年老店几经蜕变转型,活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1]形容企业之间的竞争:“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企业如何持续不断自我升级调整,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应对同行甚至从天而降的跨界打击,是每个企业领导者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

二、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围棋第一人柯洁负于AlphaGo后哽咽道:“以前的我太轻浮。”

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说:“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百年柯达败给了数码;康师傅败给了美团;诺基亚败给了苹果;银行败给了支付宝……。AI的盛行,物联网的发展,降维打击,跨界攻击来得太猛烈。曾经的巨无霸公司,曾经的垄断优势和行业壁垒,瞬间化为乌有,土崩瓦解。盛世时期的战略失误、傲慢与偏见,从根本上忽略了时代变迁和客户需求,最终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果。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安逸的生活已经不再适合这个高速进步的时代,当你发现自己被抛弃时,可能连别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改革开放40余年,TQM、LSS、ISO9000、PMP等诸多管理模式,基本是复制国外经验,少有创新成分。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法制建设推进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原来借助地域差、时间差和市场保护机制,复制、仿造欧美日韩的发展模式,不再有效。供给侧结构改革、“双循环”经济体系的变革,意义和影响不亚于改革开放初期,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和洗礼。

马云说,“变革很痛苦,不变革,连痛苦的机会都没有”,每个人必须保持开放心态,站在更高更开阔的视角,去接纳这场经济体制变革。保守心态,墨守成规,就意味着错失良机。

三、创新能力是将来立足职场的关键

十年前,在银行上班是一份体面稳定,收入又高的工作。如今,随着电子银行、手机银行和支付功能的使用,交易柜台还有几人?微信支付宝“打服、打怕”的不仅仅是银行,包括与纸币有关的POS机、ATM、印钞厂,甚至正在摧毁小偷行业。可以预见,下一步人工智能即将消灭的行业包括制造业(智能机器人将取代大部分传统工人)、律师业(初级水平的律师可能会失业)、翻译与客服(初中级翻译人员将可能不再需要,大量客服将下岗);也许还有财务、医生、教师、设计等,无人机技术甚至将颠覆现代战争模式。

现在“安全”的你将来是否还有安全感?我们之所以投奔组织,是因为组织能够提供强大的安全感。变革时代的组织还安全吗?近些年,太多曾经无比辉煌的伟大公司轰然倒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类社会历经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正走向概念时代。这个时代拥有全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全新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的繁荣,智能手机普及,已经把知识获取的经济和时间成本降到了最低。白领阶层凭借知识优势,较蓝领阶层而获得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收入以及人力资源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直至趋同。

个人知识拥有量不再是职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职场生存、竞争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全新思维》作者丹尼尔·平克[2]预言:“凡是可以被计算机替代的工作,其从业人员将沦为工业4.0时代的失业者或低收入群体。”

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也在大批量地生产着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纷纷学成归国。人力资源市场上,能力标准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从拼体力拼脑力的“勤劳革命”到拼想象力拼创造力的“智慧革命”。

你已经置身于全球竞争,这意味着,一个优质职位将有来自全球的从业者与你一同竞争。说不定哪天清晨,刚坐到工位,HR过来通知,你的工作将由来自俄罗斯的安娜女士接手。请不要愕然,人才、客户、职位等优质资源的竞争,将在全球上演。

四、创新就是打破界限,主动寻变

提到创新,往往会想到马化腾、马云、马斯克等声名显赫的突破性创新领导者。其实,伟大创意成长的背后,更需要广大员工众多的突破性微创新来支持。

当铅笔遇上橡皮,橡皮头铅笔就诞生了,铅笔和橡皮都升值了;

当几十家奢侈品专卖店集中在一起,香榭丽舍大街就具有了光彩与盛名;

当Google的“三驾马车”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大数据产业迅速崛起;

这些新价值,都来自于不同的组合。

日常使用的很多看似无奇、没有任何新意的物品,当初刚刚面世时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日常问题而想出来的创意,提出者也大多数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当时他们大概没想要做什么创新,很可能也不了解创新,但一定是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并且主动去思考解决办法,找到资源,利用技能,开始“研发”工作。在试用和改进中获得了不错的解决方案,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方法、一个产品或者一个服务。

Iphone确实是突破性创新产品,但当功能、性能、设计及服务模式等创新思路提出来之后,在变为现实产品过程中,软硬件、科研、供应链和品牌市场等工作人员,都在做着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突破原有既定思维模式,探寻着新的方法和流程,创造着影响深远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少数天才改变了人类发展方向,众多人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工作中,采用了新方法,发明了新工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改进了工艺,突破了技术难关,提升了销售业绩,降低了客户投诉率,提高了服务响应速度;最终为客户、为组织创造了价值,用无数微创新,在文明史道路上碾压出痕迹。

五、创新就是感知客户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行李箱十八世纪就已经发明并普遍使用,但是没轮子,非常沉重,携带也不方便。按理说这么明显的痛点,应该很快有人想出解决方案,可是一直到1972年,市场上才出现第一只有轮子的行李箱,而且是用皮带拖着轮子走,很不方便。直到1991年,第一个拉杆箱才被设计出来,设计者是美国西北航空一位机长。因为拉杆箱“好用到爆”,所以这位机长辞职去卖拉杆箱,并且创办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航空箱包品牌:treavl pro。

treavl pro创业故事背后,本质上就是一个箱子上配轮子的需求,这个需求在行李箱出现了两百年之后才得到满足。由此可见,真正想找到客户需求,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有时候很明显的痛点往往很难发现,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能更早地发现客户痛点需求,就能更早地推出被客户认可的产品服务,更早地在产品创新领域占据先机。

如何挖掘客户痛点需求呢?绝对不是简单地去询问客户你需要什么!正如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所说:如果我去问客户他们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更快的马”。

需求挖掘是开展创新项目的起点,如何挖掘需求,找到有价值的需求,是所有创新项目的第一步,而且对问题的探索,更重于对问题本质的探讨。

创新的起点在于通过有效方法,重新定义问题。我们嘴上说关心客户,其实根本不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甚至都没有办法发现客户已经很明显的痛点,这就需要去客观分析挖掘客户痛点。需求挖掘的手段有很多种,包括基本认识、亲身观察、更深入的挖掘、提炼痛点需求,这是IDEO公司经过多年的实践提炼出来的,是创新过程中挖掘客户需求的有效方法。使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基于场景深挖客户需求,而且还可以基于人性挖掘客户需求,帮助我们更深层次探索分析问题本质。

六、创新就是以开放心态,迎接挑战

当我们细看人类创新史这部史书时,会发现,有如皓月当空的伟大创新,成为标注历史的里程碑;也有如银河繁星般的微小创新,装点成人类文明的底色。伟大创新属于天才,微小创新源自平凡;伟大创新推动发展,微小创新改善体验;伟大创新历经多年,微小创新一瞬转念。

腾讯和马化腾也面临着不确定性。拥有今日头条、抖音、火山视频等爆款平台的字节跳动,给拥有QQ、微信等超级平台的腾讯,带来了巨大压力。因为,前者的客户正在老去,后者的客户刚刚年轻。在5G移动互联视频社交爆发的时代,腾讯危机四伏。

不仅是马化腾要面对快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回答关于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等同于如何预测未来。

没有人可以清晰准确且负责任地告诉你该怎么做。与其预测未来,不如主动创造未来。竞争优势和有利位置不是预测出来的,是要在接纳现实和积极探索中争取到的。

七、结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守正出奇是正道,这是创新的精髓。创新之于企业,像滋养鱼儿的水,像普照万物的光,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痛点客户
尾巴帖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影音向全宅转型的痛点和难点
为客户节省时间
聚焦学前教育 破解民生“痛点”
伊科郭宏丽 创造“超越客户期待”的设计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客户告知书)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儿童用药“痛点”多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