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1-01-02李丽萍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民族

李丽萍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一、“一带一路”视角下民族地区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

1.“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的带动之下,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如下:

(1)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进入“一带一路”发展时期以来,民族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经之地,其重要性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为盘活“一带一路”全局,充分激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济活力,党和政府在原有的民族优惠政策基础之上,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制定和出台了更多的有助于带动经济增长的优惠政策,涵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主要方面,如在《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针对民族地区经济基础建设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强化,鼓励民族地区经济由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此外,为切实减轻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内陆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党和政府在进出口贸易的税收方面予以减免,鼓励民族地区利用地缘优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合作,以便将民族地区的优质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兴边富农、振兴东北老基地等重要政策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之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这将成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地缘优势凸显,降低对外贸易的成本。我国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方面,具有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民族地区与俄罗斯、中亚、南亚等地区接壤,周边分布着众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多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到“一带一路”背景的影响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品途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被输送到西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民族地区凭借自身的地缘优势,在与周边国家开展对外贸易时,可大大降低交通建设成本,交通成本的降低,将使民族地区与周边地区在物流运输、劳务流动、原料销售等方面与内陆地区相比更加便捷,既有助于我国民族地区优质产品的输出,也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优质的原料、劳务服务资源进入民族地区,助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民族地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协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3)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所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民族地区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的时间、程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带一路”是新时代下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具体措施。受“一带一路”的巨大影响,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将更加深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东盟、中亚地区的联系将大大增强,扩大我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4)文化心理方面的认同感较高。“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较多,在扩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时,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上便曾有过深度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如与中亚地区,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地区,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发展至今,中亚地区许多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我国新疆地区也崇尚伊斯兰教文化;西藏地区的佛教文化与印度、泰国、柬埔寨等国的佛教文化,有着共同的起源;共同的文化基础,为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与基础,更有助于寻找文化方面的认同感,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发展,创造文化软环境。

(5)推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从目前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例来看,西部地区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11.5:43.8:44.7,与同时期的全国产业结构均值相比,三大产业结构均较低,尤其是第一产业结构,高全国产业结构均值3个百分点。

可见在民族地区,其产业机构比例并不合理,第一产业结构所占比例依然较大,这一产业结构特征在内蒙古、新疆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影响和制约着民族地区产业的良性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在与周边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联动、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这将开拓民族地区的发展空间,使民族地区为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而主动改变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降低第一产业结构比例,提高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使民族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从而使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转型发展,奠定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民族地区所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虽然给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诸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当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如下: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提高。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较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在电力、交通、通信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短板。民族地区地广人稀,许多地区人烟稀少,制约了基础设施建设,影响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深度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产品面临着如何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新问题,尤其是一些优质农产品,其保鲜期有限,若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运输出去,将给民族地区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通信方面,民族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低于全国互联网普及率的均值,在移动互联时代快速发展、电商经济逐步下沉的背景下,超低的互联网的普及率将制约民族地区的电商经济发展。

(2)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虽然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化方面有着共同的起源,能够产生众多的文化认同感。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依然很大,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民族利益、生活习俗、发展路径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区间的巨大差异,将导致民族地区在与这些国家和民族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地区文化差异的影响,而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制约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3)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因“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众多,一些沿线国家的政治局势并不十分稳定,如南亚地区的国家,常常因政治局势的动荡,引发社会局势的混乱,导致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中东地区在大国政治的干预之下,不仅政治局势不稳,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难以持续发展;非洲地区普遍贫穷落后,受当地政治局势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安全难以有效保障。因而民族地区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随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增多,当沿线国家发生政治动荡时,极易给民族地区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不利于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深入发展。

(4)地缘政治的负面影响。地缘位置固然给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机遇,但也带来了地缘政治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安全方面。从地理位置来看,民族地区中的新疆和西藏与西亚、中亚、南亚地区接壤,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因宗教文化、资源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且受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一矛盾日渐深化,错综复杂的局势之下,给我国民族地区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困扰。

(5)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尤其是新疆和西藏地区,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时,因脆弱的生态环境,限制许多工业的发展。随着“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将日益激烈,并最终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且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将日益突出,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压力。

二、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

1.制定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期战略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长期性、地区性、差异性等特点,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为实现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应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特点,制定民族地区发展的长期性战略,指导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发展,以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长期合作共赢。其长期性战略如下:

(1)包容性战略。因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大,因而要实行包容性战略。首先,包容性战略是兼容并蓄,既尊重对方的经济文化差异,肯定其经济文化的优势,又要肯定自身的经济文化价值,认识到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异,从而实现文化方面的包容,在充分尊重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兼容并蓄的发展;其次,要做到政策方面的包容,国情不同,决定经济、文化方面的政策不同,这一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政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都奉行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决定在经济发展方面必然存在巨大差异。因而民族地区要运用好党和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寻找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政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方面的共同点,基于共同点开展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此外,民族地区在国内的政策方面,应基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政策,实现区域发展政策与国家政策协同、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协同的局面,从而实现民族区域之间的内部联动,有效地加强各民族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以形成合力,推动整个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2)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世界因为差异而美好,民族地区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异方面,更表现在民族地区内部之间的差异。因而要根据这一现实情况,正视民族地区的差异,奉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着力于解决因民族地区差异而引发的经济文化发展挑战。在民族地区内部方面,要根据各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人口等方面的差异,制定民族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所制定的民族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旨在将民族地区间的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人口等,整合为一个整体,缩小因民族地区差异而导致的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难以协同的阻力,从而增加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机会,防止因民族地区差异所引发的盲目竞争、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出现,实现民族地区区域产业链的构建与区域经济综合体的建设;在民族地区的外部方面,要根据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差异,寻找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民族、地区的共同点,大力弘扬经济文化的共同点,尊重彼此的差异点,逐步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民的信任,增进双方的感情,从而扩大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3)坚持开放共赢战略。民族地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将开放共赢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在民族地区由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开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唯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使民族地区的外向型经济走向强大发展的道路。因民族地区的外向型经济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持与帮助,因而民族地区要坚持共赢战略,唯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长期性的合作战略关系,稳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根基。此外坚持开放共赢,有助于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使民族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产生带动作用,使中部、东部地区的优质产品和资源,能够通过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互动,从而增强民族地区与中部、东部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产生区域辐射的作用,扩大民族地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2.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有待于提高的问题,民族地区一方面要利用好党和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制定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本着重点发展、逐步建设的原则,逐渐完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民族地区要加快交通网络的建设,逐步构建起集航空、公路、铁路、水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民族地区在交通网络的建设中,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工路、铁路、水路、空运等,切不可脱离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盲目进行开发建设;其次,要完善民族地区的网络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的普及,发挥5G网络在推动民族地区电商发展、通信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

3.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过程中,应将环境保护放置到第一位,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建设是短视行为,因此要根据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有选择性地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而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工作。如西藏地区的旅游业,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制宾馆、餐饮、交通方面的发展。每个景区都要设置过载人数,当超过过载值时,要及时进行调整,避免人类过度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结语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要依托国家政策,积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与交流,建立长期合作体系,推动民族地区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