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2021-01-02唐仲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课程

唐仲娟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纪录片创作是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这门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在戏剧影视和新闻传播领域的综合能力。同时它还是对编创、摄像、剪辑、导演等能力的综合考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电视学等专业需要面临极大的挑战,学生要学会掌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能力,这致使传统纪录片创作的教学方法受到了颠覆,以往的课堂教学偏向经典纪录片赏析,让学生单纯在课堂中完成纪录片创作学习,显然已经有些跟不上我国当代发展的需求。从目前来看,摄像记录设备愈发轻便,剪辑的操作性也普遍降低了难度,面对纪录片大众化趋势,我国高校纪录片创作课程应该大胆创新,更好的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基于此,为了更能培养出符合我国影视行业需要的杰出人才,本文主要对《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的有效提升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做如下总结:

1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纪录片拍摄模式化

目前我国的纪录片行业已经开始发展,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国内市场的纪录片比重不超过整体份额的30%。虽然制作纪录片的编导很多,但是市场却处于冷门状态,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制作过于模式化,拍摄手法过于单一化,导致成品效果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创作理念相对落后,教师依旧以纯纪实的美学原则为固定的拍摄模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拍摄的成品大多都是这种风格。在经历了纯纪实纪录片发展的黄金时期后,我国的纪录片就进入了疲惫的状态。平淡的情节和叙事的拍摄手法一时间都无法让观众了解到纪录片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纪录片创作理念落后,纪录片成品一成不变,观众不买账成为了阻碍纪录片发展的最大障碍。

1.2 对纪录片的认知不足

许多编导和导演很容易将纪录片的概念混淆。我国和世界的纪录片创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国的创作风格更倾向“纪实”。这种侧重纪实的纪录片大概在我国上世纪末20年的时间内逐渐兴起,对我国整体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影响极其深远,其中不少现在还活跃在纪录片行业一线的工作者都是在纪实纪录片的环境下成长过来的。随着纪实纪录片的蓬勃发展,一直到21世纪初,它的发展主张和“直接电影”不谋而合。但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继融入到纪录片领域当中,由于“直接电影”过分注重形式上的真实,这就直接造成我国纪录片创作模式匮乏。尽管纪实纪录片被应用的极为广泛,但要是把握不好分寸,会对纪录片的整体创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直到今天,我国虽说能够准确把握纪录片的现实性,但却对真实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我国纪录片创作课程的教改方向要更侧重于纪录片创作含义和创作手法的研究。目前,部分广播电视机构和影视公司制作的纪录片作品,有不少以“专题片”的形式呈现。专题片靠近纪录片但非纪录片;还有部分作品现象是混淆了纪录片与故事片,故事片作为一种语言方式,与纪录片直接展现现实世界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另外,许多纪录片编导对“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的要求非常的忽视。从我国现当代的纪录片作品出发,很多纪录片都没有注重故事性的表达,想要纪录片变得有看点,就应该从故事片身上吸取经验。我国长期以来对纪录片教学的把控能力有限,这和“纪实主义”的影响脱不了干系,过分注重故事化报道,也是我国现在新闻创作领域的通病。因此,从我国新闻创作角度出发,应该做出适当的革新,如果不用于挣脱传统新闻创作的模式束缚,那么很难创作出优秀的新闻记录作品。此外,纪录片创作人员也要具备导演职能,学会运用现代视听语言方法讲述故事。

1.3 《纪录片创作》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纪录片创作课程在教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当前,很多高校的编导和新闻等影视专业都倡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这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加需要这种环境的营造。目前很多学生的创作方向更侧重于言情题材和校园题材。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对作品进行策划和编排,通常学生在真正完成一部纪录片作品的时候,时间基本已经来到了学期末尾,教师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指导。尽管各大高校的相关影视专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执行力度稍显不足。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多数纪录片教学课堂还是以经典纪录片赏析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几个拍摄作业,显然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对纪录片的实操能力,过多的理论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影视行业市场的具体需求。另外,纪录片的创作和完成是要靠团队协作实现的,而《纪录片创作》课程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校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过去,期末的纪录片作品是学生考核的最重要依据,它能直接决定学生这门课程的最终分数,可教师单纯以学生提交上来的成片作为考核依据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它忽视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其他能力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下,这种考核方式并不科学。

2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方法

2.1 紧跟时代的教学理念

所谓教学理念,具体就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秉承的想法和观念,它能够直接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对教学模式本身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纪录片教学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这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时刻与市场接轨,在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准确的对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出改善。为了保证纪录片的专业度,校方完全可以邀请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校召开学术讲座,这也是加深对纪录片理解的重要途径。优秀的讲座不光可以促进学生理论方面的积累,还可以优化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眼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邀请当下奋斗在一线的纪录片工作者来校展开讲座,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纪录片市场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一定要保证召开讲座人员的专业性,本身最好是业内比较有话语权的人,讲座人员威信越高,学生才会越信服。不光如此,类似的讲座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获益,特别是长期活跃在纪录片行业一线的工作者,他们所带来的思想能够给予教师很大程度上的启迪,有利于教师及时对自身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或完善,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2 实行“院台合作、院企合作”的教学实践模式,整合教学内容

在我国《纪录片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等,可并没有完全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教师只是将主要的教学要素安插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各要素间过于分散,并没有建立有效联系,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尊重,这很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有效整合课堂要素是其中的关键。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敏锐的察觉到学生兴趣点所在。院校要加强和电视台、影视企业等相关机构的合作,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纪录片一线工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强化自身。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电视台或电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专业实习机会。另外,教师也应该到一线岗位参与跟岗实践进修。从教师角度考虑,尽管渊博的学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极其重要的,但提升的途径绝不仅仅读书一种,教师也应该适当前往纪录片创作一线,通过实践来反复验证自身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教师日后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作为教学案例,相较于各类书籍上的资料来说,这种案例更具说服力,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2.3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教育界权威部门可以定期开展专业纪录片创作大赛,利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好胜心。对于所有纪录片比赛来说,选材是极为重要的,每一部获奖纪录片作品的主题都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同时,许多参赛作品都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也为纪录片创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当前纪录片创作课程的改革影响下,已经有不少优秀作品在各类纪录片大赛上开始崭露头角。比赛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纪录片创作的热情,还能让不少学生从沉浸手机、网络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主动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去,钻研策划,陶冶情操。而且在比赛的快节奏督促下,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得到有效激发,这种锲而不舍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正是当代纪录片工作者所需要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通过比赛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给广播电视编导和广播电视学专业提供了相当大的借鉴的启发。

2.4 让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在《纪录片创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去,学生的期末专业成绩也绝不应该单单由一部纪录片作品来决定,学生平时的表现状况也应该纳入考察范畴。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将手中权力下放,让学生也有评判其他同学,甚至是自己作品的资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判结果的比重,初步来看,教师占六成,而学生则占四成,综合师生的分数,才是该为学生的期末最终成绩。要想使学生具有评判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督促学生重视理论积累,勤于锤炼自己的实操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光要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将其作为评判学生的关键性依据。这样一来,不光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有效激发,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憧憬,还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对于高校传统考核方式来说,让学生参与自身成绩评判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可以使学生善于发现自身和别人的优点,加强对自身专业的兴趣,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方位综合人才。

3 结论

《纪录片创作》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完美融合,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我国影视行业的人才储备提供可靠保障。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