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视域下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021-01-02陈艳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

陈艳芳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湖南·长沙 410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网络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空间,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大学生更是网民群体中最活跃的生力军,网络道德也成为高校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构建与完善势在必行。2015年12月,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构建良好秩序”,“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给予网络道德建设高度重视。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如何将高职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日常网络行为中,教育生活化理念为构建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视域。

1 教育生活化的概念与特征

教育生活化概念源来已久。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尤其是德育,更应该贯穿学校的全部生活中,将学校社会生活化。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更是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决定作用,提出“生活即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生活决定教育,要“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即教育生活化。具体说来,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环境:回归生活世界。生活教育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以生活需要为基本逻辑起点,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的开展应该在胡塞尔所说的“学生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中加以展开,只有这样,教育内容才能被学生所感知、所接受、所理解,形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的良性循环。

(2)教育方法:注重生活体验。生活教育的手段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真实地生活经历去感知教育内容。教师应全面把握教育主体的感受、情绪、意志,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注重过程性、情景性和现场性,帮助学生在不断积累升华中来体认、领悟知识,促进学生在生命体验中不断提升素质,实现个性化发展。

(3)教育目的:化为生活常态。生活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要满足教学主体“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所以生活化教育的目标应是教育效果与改善生活无缝对接、完美融合,教育实施结果应转化为生活行为、生活习惯和思维,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全面更完满地实现发展。

2 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生活化,生活教育理念也为网络道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指导。基于生活教育理念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反思,目前高职院校的网络道德教育滞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真实情况,不能立足于学生网络生活实际对互联网应用新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指导,造成了目前大学生道德行为层面上“知行分离”、道德情感层面上“知情分离”和道德信念层面上的“知信分离”的现状。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2.1 教育环境缺乏对高职学生网络生活场域把握

00后高职学生基本能快速地适应和使用互联网最新技术,并且能够主动利用新技术去积极实现个人发展。不可否认,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是促进了自由意志的实现。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道德教育依然是以高职学生存在的网络失范行为作为逻辑起点,将教育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的网络失范行为专题,缺乏对大学生熟知的最新互联网技术以及真实影响的考量,窄化了网络行为产生的生活场域,切断了高职学生置身情景去感悟网络行为的心理体验,更无法催生出改变网络失范行为的动力。

2.2 教育方法缺少高职学生网络真实体验

目前高职院校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上,更多使用的是结合具体失范行为(网瘾、网络诈骗等)案例内容进行分析探讨的案例教学法和专题讲授,缺少学生自我表达和呈现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法,无视高职学生在网络世界的真实体验,容易出现教师的“一言堂”,引发学生的漠然,造成高职学生“明知不可为”却“平时照样做”。尤其是缺乏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正向功能体验的挖掘和认可,一味强调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功能,甚至将所有网络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粗暴地归结于高职学生的个人自制力上,引发学生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排斥情绪。

2.3 教育目的缺少价值引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发展,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网络行为。所以网络道德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实现网络主体的“自我教育”和网络规范的生活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道德更注重学生网络道德认知,强调网络行为具体规范,而缺少精神和价值的引领。这样,高职学生不仅会因为缺少认同而无法从深层次去理解这些网络道德规范,容易产生对互联网的片面化理解,更难以从内在激发高职学生的网络“自律”和自我教育。

总之,目前高职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更多的注重网络行为规范的纠正和引导,没有立足真实的网络情景,尚未激发高职学生的网络体验,缺乏对互联网发展、网络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精神的解读,无法让高职学生探知网络行为背后的“知其所以然”,理解互联网技术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生活化视域下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完善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培育,必须以个人在网络世界的真实境遇为现实依据,在真实地网络生活中全方位的进行价值引领,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将网络价值融入到高职学生在键盘的每一次敲打和鼠标的每一次点击。

3.1 立足网络生活场域,强化高职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世界是一个虽然虚拟但是真实的生活场域,高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会对现实世界产生真实的影响。高职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组织应该要遵循“给生活以教育”原则,紧紧围绕内容专题的现实世界,充分利用网络世界“生活化场域”,以学生的网络生活体验作为切入点,以网络伦理道德冲突事例为分析素材,全面把握高职学生在虚实世界中的体验及感受,注重教学方法的情境性,结合高职学生在网络生活体验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意志,进行互联网价值和道德规范的讲解,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升华来体认、领悟道德情感,在生命体验中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也要充分发挥课程主渠道,在专业学习的真实情境中融入互联网使用规范,在各专业工作情景的具体运用中,凸显网络工具性和生活化的应用,引导学生全面看到互联网价值,更好地发挥网络的正向功能,树立主动拥抱互联网新技术的勇气和能力。

3.2 注重生活体验,促进高职道德教育手段多样化

高职网络道德的教育手段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专业特征和网络使用特征,对于“00后”高职学生,已经形成了全面而丰富的网络生活经历。高职网络道德教育应充分利用这些经历和体验,组织和挖掘高职学生真实的体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真实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邀请学生参与网络情景再现或者去近距离接触现实生活中的网络行为主体,在情景中感受网络行为造成的情绪体验和真实影响,从而形成对具体网络行为的价值判断。如利用身边的网络爱心捐款案例,可以去采访参与捐款和接受捐款的同学的感受,引发同学们思考互联网汇聚人类善意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正确全面看待互联网的价值。其次,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给予学生表达和讨论的机会,提供案例素材,让学生在假设情境中进行行为选择,通过辩论、展示等方式将选择和选择背后的原因进行分享和呈现,在辩论、讨论中进行“明辨”,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理论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网络道德原则和规范。

3.3 强化价值引领,提升高职学生网络道德自我教育能力

对于基本已经成年的高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更加注重培养的是对网络技术、网络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基于认同的基础上增强理性网络行为选择的自觉性,引导高职学生从接受教育到转变为“自我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互联网精神,增强网络道德责任感。很多高职学生虽然熟悉今天的互联网,但却对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所蕴含的互联网精神缺乏理解,缺少对互联网世界正确认知的基本价值基础。所以,在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中的重大技术开创者的故事,如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放弃申请万维网专利、雅虎免费提供信息服务等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互联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增强维护网络世界道德秩序的责任感。其次,应该给予学生网络行为的理论分析工具。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针对当下的网络世界进行分析和规范,还应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分析工具和思维,引导学会使用理论分析工具去揭示网络技术和网络现象蕴含的社会影响,养成理性分析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实现高职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为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生活化视域下高职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要回归高职学生真实地网络生活场域,与互联网技术最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职学生的真实的体验和情绪,引导学生主动全面理解互联网价值和掌握分析互联网世界的理论工具,实现互联网“自我教育”和“自律”。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生活化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