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之浅析

2021-01-02闫绒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字幕译者美学

闫绒利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0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途径和媒介也日益多元化。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成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而影视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的广泛交流传播中扮演着助推器的角色,也为文化的传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影视字幕翻译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对影视剧的理解和文化理念的把握。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不仅有利于广大英语爱好者和学习者学习地道的语言、准确地把握电影的思想、体会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方式,也有助于中西文化的互相融合。考虑到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接受和反馈,本文拟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视角探讨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1 接受美学理论简介

接受美学是根据人的接受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理论系统,是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打破了传统中以文本为中心的语言模式,注重于接受者理解作品意义。该理论主张,在作者、作品、译者及接受者中,接受者在这个进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德国学者H.R.姚斯和W.伊泽尔是接受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在1967年姚斯在发表了作品《文学史作为文学学科的挑战》,在阐释学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个中心概念。姚斯认为期待视野即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由读者文学解读经验所构成的思维定向、对作品呈现方式、意义、结构等的期待和期望。他还主张作品的表达绝对不能仅仅在一个密封的环境中,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且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此后,姚斯又提出了审美经验,即对于过去不断整体化运用。(姚斯,1997)而伊泽尔的理论则是基于现象文学理论,他更注重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即二者之间的交流关系。接受美学把文学接受活动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读者在有意识或下意识中所接受的一切信息都会影响他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姚斯和伊泽尔主张,美学研究应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去探讨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要求把审美经验置在历史、社会的条件下去考察。欣赏艺术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是对某一作品的赞同或拒绝的审美活动。(朱立元,2004)接受美学为翻译界从读者的期待水平与美学经验方面研究影视字幕的翻译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

2 迎合观众的期待视野

由于接受美学着眼于读者的接受,在作者、作品、译者以及接受者中,读者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观众在影视作品字幕翻译这个过程中起着积极地作用。为了观众能最大程度的理解、喜欢影视作品,字幕翻译要根据影视这种视觉文化的不同风格与题材对不同受众的不同期待视野有预料,在考虑“信、达、雅”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的受众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导致的知识素养差异、艺术文化方面的理解差异、对事物的接受领悟不同、对某方面的文学储备不同以及兴趣爱好、智力方面的差异、跨文化知识储备等不同。不同受众对译作产生的定向期待决定了即使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观众心中都有不同的期待视野,在欣赏完之后也会有不同的认知。这一过程既是对原有期待视野的一种肯定,也会对它产生新的领悟与更新,但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即这里的观众的反应。但从总体上把握和考量绝大多数对所译字幕的接受程度、整体观看效果是必要的。

拿一直以来倍受喜爱的美国电视剧《美女上错身》来说,这是一部少有的律政题材奇幻喜剧,集时尚、幽默于一体。它的字幕在翻译过程中显然把握了诙谐、幽默的总体风格,使用了贴近生活的口语化的语言及许多流行语,使观众享受到了熟悉的氛围。《美女上错身》生动、连贯、简洁的字幕翻译是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的期待视野的结果,符合大众教育水平、理解程度,通俗易懂,不失原剧的幽默风格。例如,You’re gonna make their mistake 10 times worse.(译文:你会使错误变得更糟。)句中的“10 times”并没有被译成“十倍”,从而把句子译为“你会使错误糟糕十倍”。 这样会使得译文不够简洁明了、容易理解。再如“Well,I’m pretty unlikely to get at this moment.”,被翻译成“好了,现在十有八九没戏了”。译文口语化色彩鲜明、幽默,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贴近观众的日常生活用语,能让观众享受到熟悉感。“It’soutrageous.Youare killing my business.”被译为“太可恶了。你这是在砸我的招牌”,也有同样的效果。该剧字幕翻译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句子。由于译者抓住了原剧的题材风格,以目的语的观众的反应和接受为翻译目标,满足了观众的预期,这部剧很受中国观众的喜爱,获取了很高的收视率。

3 符合观众的审美习惯

根据伊泽尔在《本文的号召结构》中的阐述,文学作品有艺术极和审美极。艺术极是指作者所创造出来的文本,而审美极是指读者在阅读文本后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如果没有读者的理解,艺术极将无法实现。因此,读者要与文章不断地互动交流。就影视剧字幕而言,译者在字幕翻译时就要考虑观众的感受、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要让观众能够不断地参与到剧作中,产生共鸣和思考;不管是在文化层面还是情感层面,进行互动交流,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提高其观看兴趣,达到想要继续看下去的效果,甚至要让观众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看到的”。美剧《美女上错身》的字幕翻译就能找准受众频率,跟上时代的步伐读懂受众的心理和审美习惯,使用接地气的大众用语,对白自然、清晰,以时尚、轻松快乐的语言模式达到原剧幽默、诙谐的效果。其字幕翻译无论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认识理解,以及感知方面都迎合了目的语观众的审美习惯,从而引发受众兴趣,匹配受众焦点,服务受众需求,赢得了受众的追捧。

4 发挥译者的主体性

在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过程中,无论是迎合观众的期待视野还是迎合观众的审美习惯,译者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是传递信息、思想文化的使者,是从原剧的此岸通向影视剧作欣赏彼岸的摆渡人。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须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田雨.2003,22)具体而言,译者要首先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进而有目的地关注原剧题材,关注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关注受众的审美情感,要在理解和表达翻译客体、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在文化意识引领、在人文情怀意境契合及审美经验等方面,发挥译者的自主性、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预期,实现影视剧字幕翻译的信息传播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例如在剧中,有一句台词:“Parker is a shark that eats other sharks for breakfast.”,译者不能根据字面意思把句子译成“帕克是条鲨鱼,把其他鲨鱼当作早餐吃掉。”显然这样翻译会让观众困惑、不知所云。其实,我们知道在剧中帕克是一位优秀的律师,为了让观众接受译文,须在忠于原文的同时考虑观众的接受水平、审美情绪及文化素养,从而把原剧的比喻手法舍弃掉,采用符合汉语文化和表达习惯的手法把句子译成“帕克铁齿铜牙,击溃了许多有名的律师”。译文虽不及原句生动有趣,却清晰简洁,通俗易懂。

5 小结

影视剧是一种视觉文化,其字幕翻译是观众对作品理解的支撑。译者须养成翻译思想上的读者意识,要考虑受众民族的道德的取向、新媒体时代下的心理特征、个人的心理因素、个人经验的差异及接受动机、审美情绪、所受教育等各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契合受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习惯,帮助观众最大限度地欣赏原剧,使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

猜你喜欢

字幕译者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纯白美学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妆”饰美学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