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之片段作文训练法

2021-01-02陈枫枫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罗列肖像范文

陈枫枫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福建·厦门 361024)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中,语文文体写作要求是能根据写作目的和文体要求,独立写出完整的文章。具体要求有:(1)掌握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2)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3)中心明确,内容详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语句通顺。(5)字迹清楚,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从考试大纲的要求来看,与常规考试作文无异,但在2019年5月,距离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首次考试只有一个月时,语文学科考试的重头戏文体写作,最终被确定为“片段写作”,即字数只要求300字左右。此后,“片段写作”变成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的必考写作题型。

与成篇作文相比,片段作文,又叫语段作文,它是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主要是指对一件事情、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生活画面作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片段作文字数一般在两三百字,具有篇幅短小、中心突出的鲜明特点,其目的是考查某一种单项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经常性进行的是完整的作文训练,字数多数在600~800。现在转而面对短小精悍的片段作文考试,有束手无策之感。同时考试的试卷类型是德育、语文、数学和英语四门学科合卷考试,总时长6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其中语文占了30分。30分当中,片段作文的分值是20分,占总分的五分之一,是高分值部分。写作本身就是多数中职学生的短板,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心理,在日常考试中有的学生会完全放弃写作。面临作文考试形式的突变和片段作文分值不低的现状,针对教学时间紧,考试压力大,学生有畏难情绪,我在片段作文训练方面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 片段作文与仿写练习相结合

学生对写作心生畏惧,那么不妨从仿写训练入手。仿写,是模仿范文的一种写作方法,难度系数较低,对于中职学生比较适用。比如在训练学生写人物肖像,描绘一个熟悉的人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回忆所学课文中哪个人物的肖像描写最传神、最经典,学生多数回答说“王熙凤”。那就再花点时间和学生一起品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段,让学生明白王熙凤的肖像描写,貌似可喜实则可畏,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王熙凤的服饰描写,既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通过课文例子,让学生获知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角度既可以是正面的描绘,也可以是侧面的刻画,但是不管采取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手法,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貌识人、以“形”传“神”,所有的描写都必须是围绕刻画人物的独特形象而展开的。反之,不能很好刻画人物典型性格和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外貌描写则属多余,应当去掉。

在明确肖像描写的内容和作用之后,让学生仿写。仿写的前提是有一篇可供借鉴的范文。教师要多为学生精心选择几则范文,让学生有意识地按照范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特点去仿写。范文可以是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课外资源。找到合适的范文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15分钟进行肖像描写仿写练习。写完后安排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评议,看看是否达到肖像描写的一些基本要求。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四点去评议:(1)是否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人物肖像;(2)同学所写片段是否抓住了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3)是否用了一些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人物更加形象生动;(4)所写内容能否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当学生从仿写出发,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练习、批改、讲评、修改和交流之后,多数学生基本掌握了肖像描写的方法,拥有自己的成功片段习作。其后教师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用仿写法,进一步尝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片段作文,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人物描写尝试。

2 立足生活,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当练习评议性片段作文《细节决定成败》时,不少学生反面例子写“某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因为少了一个螺丝钉而造成重大空难事件”,“某年轻人面试时,扔了一张纸巾而失去机会”;正面例子则写“某个宇航员参观太空舱时,脱下鞋子的细节感动了负责人,而被选为宇航员”,“某年轻人面试时,帮忙捡起地上一张废纸而成功应聘”等,这样的例子在甲乙丙丁的习作中都会出现,事件的陈述总体含糊不清,缺乏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显得千篇一律,不够真实。面对这种情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动笔之前,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资料,力求所写内容真实可信。上网搜索,学生不难找到与“细节决定成败”有关的“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的民间歌谣,还可以百度到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因脱鞋进太空舱,后来成为遨游太空第一人的故事。事实胜于雄辩,把这样的例子写进习作,那么文章的说服力自然会大增。要指导学生,与其写曾经读过的非知名人物故事,比如面试因细节或成或败的故事,不如把主人公改成亲朋好友或自己,如奶奶年轻时面试时因细节而成功的故事,自己在竞选班干部时不注重细节而失去机会的故事等。这样一来,文章比较接地气,更为真实可信。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的窘况是片段作文的训练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教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积累素材,开拓视野,让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指导评议性片段作文,还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1)写评论性文章,既要有自己的思想,还有正确鲜明的观点。对自己要写的问题,一定要经过认真的思考,经得起推敲,避免人云亦云,东拼西凑。(2)针对性要强,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地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选题不宜过大,宜从小处入手,即要以小见大,通过对小事的评述,揭示出深刻的道理。(3)要学会使用常见论证方法来说理。习作除了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之外,还得有说服力,那么在说理过程中,还得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文章才会有一定的思辨性。(4)语言要亲切、简洁,多用短句,忌用长句,力求朴实、诚恳,贴近生活。

3 学会采用极简罗列法来组织材料

有些学生在组织材料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采用何种顺序来写,怎么安排顺序等。相比人物描写,学生在面对景物描写时,可能会显得更无策。这时不妨领着学生读一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学生分析这首小令中,写了些什么景物,怎样写景。学生很快发现这首小令仅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盛赞为秋思之祖的曲作是怎么获得成功的呢?细细引导,学生发现马致远罗列了枯藤、老树、昏鸦等十二个词语,作者采用极简罗列法罗列了众多密集的意象,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情景的交融中来表达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在感悟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校园景物,描写校园生活,用极简罗列法写作,于是就有如下文字产生——“蓝天白云操场,教室宿舍食堂,课桌讲台黑板。书声琅琅,工商学子激情飞扬。”学生初步成功列出日常在校园生活的景象和轨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罗列时不仅仅局限于眼睛看到的,还可以罗列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想到的。通过罗列,也是可以罗列出好诗文来的。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李白乘舟将欲行(看到的),忽闻岸上踏歌声(听到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想到的)”,诗人从看、听和想三个方面选取眼前普通的景物来罗列,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

教师指导景物描写片段作文时,还可以立足于以下几点:(1)尝试调动各种感官描摹景物,从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味道等入手,让景物具有立体可感性。(2)变换观察角度,如移步换景法,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3)景物的形状因时间、空间变化而各有不同。尝试刻画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4)借助联想和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扩大想象空间,由实入虚,虚实相生,突出景物特点。(5)有意识、有分寸地借鉴或化用相关诗文名句佳境,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 组织学生课上开展头脑风暴来集体审题立意

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学生对一些命题解读困难不知道从何下笔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个人或小组对题目的解读,用集体的智慧来化解下笔难的问题。比如在模拟写作《我与网络》时,多数学生容易忽视题目中的“我”,抛开“我”大谈网络的利弊,写作自然离题。所以当第一个班级的习作出现审题偏差问题,第二个班级要进行作文训练时,我就不着急让学生马上动手,特意留出十五分钟,让他们小组讨论,在反复读题的基础上,学生读到了“我”字,读懂此题要写出“我”与“网络”的关联性,豁然开朗,话题不断。课堂上收集到“我与网络”的话题有“我”用网络来答疑、网购、导航,进行亲情沟通、网络教学、智能家居管理,“我”也可以通过网络玩游戏。在头脑风暴中,学生提出的多数是“我”与网络的正向关联,比较羞于谈两者间的负面关联,谈也就是谈到沉溺网络游戏。遇此情况,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不宜过度依赖网络。经过一番探讨,学生从中获得自信,课上写作毫不费力,这也有利于下次片段写作训练的开展。

5 结语

福建省的学业水平考试仅举行过两次,中职学校语文学科在片段作文的训练方面刚起步,本人仅做了以上几点尝试,收获了一点经验,在此小结与分享,希望能得到同仁指正。

猜你喜欢

罗列肖像范文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地毯肖像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春色几许(简谱)
游在城市里的鱼
使用广泛的“出”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