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训练,创意满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2021-01-02何意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何意萍

(宁波市江北中学 浙江·宁波 31502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已经不再是基础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其中尤为关键的就是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不会单独安排阅读课程,或是比重较低,学校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也不够重视,使得教师即使想要开展教学课程及活动,也由于缺乏足够的支持且自身能力欠缺,教学效果不佳。基于此,怎样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约束思维,是现下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是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是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而阅读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提高语文成绩并逐渐具备综合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学生对语文阅读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整体学习效果;其次,学生掌握了阅读,便能大幅度提升语文能力,从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最后,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初中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内容及方法也需要不断变革,紧跟时代步伐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而就语文教学来说,加强阅读教学的创新性变革是目前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没有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对段落章节大意的把握、能够简要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以及对作者创作背景和写作特点分析等,这四个步骤不仅缺一不可,而且需要按顺序进行,循序渐进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常年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大多数教师仍旧延续灌输式教学方法,将知识一股脑讲授给学生,甚至都不会关注到学生是否已经能够全部听懂,呈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会直接将正确答案告知,这样虽然可以加速课程讲解,但是却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久而久之,也会是学生养成依赖,殊不知阅读其实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参考,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发展,也完全违背了阅读教学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所以,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逐渐改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究能力。

2.2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开展阅读教学仅为考试服务

虽然素质教育一直在大力推进,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仍旧认为,阅读主要是为了考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直接采用死记硬背或是题海战术等方法,并于无形中引导学生往参考答案的方向进行思考,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而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对于部分学生提升分数有效,但却使得学生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也无法真正理解文章内涵。

2.3 教师过于重视课内阅读而忽略了课外拓展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且需要大量的积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这远远不是教材上的文章所能够满足的。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都会注重课内阅读,而对课外阅读不重视,甚至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读课外书籍是浪费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阻碍学生阅读知识面的扩展。或是有些教师仅仅只会让学生进行课外期刊、文摘等简单阅读,对课内阅读进行辅助即可,这样完全达不到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其实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正是大量积累阅读知识,扩展阅读范围的时候,需要进行大量优质书籍和文章的阅读,因此,教师需要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更加注重课外阅读才行。

2.4 缺乏阅读提升活动与专项阅读能力培养

虽然受到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在逐渐转变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但对于阅读教学仍旧缺少专项提升活动和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大多数的教师会将阅读教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性活动放在一起,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活动往往无法起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单纯围绕课本开展的阅读活动也同样无法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即使有些教师会有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却由于缺乏专项活动,进展也必定十分缓慢。

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初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开展阅读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究一下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3.1 将兴趣结合习惯,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对初中生性格特点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学科的学习也是全凭个人喜好,喜欢的会努力学习,而不喜欢的则看都不想多看,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从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人习惯,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为重点,激发并利用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当然,单靠兴趣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用学生习惯的方式开始,逐渐使其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再加上教师的辅助,像是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组织小组分享等,在学生主动阅读后确保习惯的维持。例如,教师如果想要让学生阅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可以先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阅读《麦琪的礼物》一问,并将大致的故事人物和情节讲给学生,激发起他们阅读此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让阅读过的学生进行分享,这样不但能够使阅读过的学生产生自豪感,还能最大程度激发起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3.2 结合课内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研究发现,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阅读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阅读量太少,积累不够,这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像是学生学习任务过重、教师和家长不重视等,所以阅读基本上被限制在课本上,并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虽然说语文教材是精心编制的,也囊括了各大名人著作和经典书籍精选,但并不表示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只有将课内外结合,才能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并推荐类似书目,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3 加强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质量,不能走马观花,要从语文的角度对文章逐字逐句进行斟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要带领学生重点把握老舍先生对于冬天景色的描写,像是“更美的山的肌肤、日本看护妇、镶了道金边”等,掌握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从而更好的领会“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把握全文的中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尤其是古文,提升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其积累优美词句,帮助其提升写作能力,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在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教师还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素材和文学常识积累,并深入理解经典书籍和文章的深层含义,领会“经典”的魅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4 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要想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除了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指导阅读习惯的养成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融入文章,能够感受到其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好的把握作者思想和文章主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时间要求,采取有感情朗读、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方式,加入小组学习与分享讨论,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内容,尽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借助多媒体进行雪景图片播放,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雪,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雪,引出课文,然后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创设音乐情景,使其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华诗词的魅力,之后再带领学生逐句进行分析,并展开现象,像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可以让学生想象“山脉像银蛇舞动,高原像白象奔跑”。课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选择高昂的音乐播放,将课堂气氛渲染至最高潮,带领学生沉浸于诗词中,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紧跟教学步伐,还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

3.5 定期开展专项阅读教学和能力提升活动

除了进行常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开展专项阅读教学和能力提升活动,以强化阅读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一课教学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哪个部分需要精读,哪个部分可以略读;阅读时可以有声朗读和默读相结合,之后小组交流不同阅读方式的感受;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并写下来,这样可以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这样的专项活动配合日常教学,能够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与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方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