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驱动,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

2021-01-02张丽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语文

张丽红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六小学 广东·惠州 516083)

问题驱动教学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几个具体的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学习,技能锻炼,创新素质提升的效能的教学策略。很明显对于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就很适合以这样的教学策略来进行部署。

1 设定核心问题,提升阅读深度

核心问题,是指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目标所要求内容和思维的问题,核心问题可以引出更加多样化的回答,此时没有必要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在核心问题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这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核心问题在经历问答之后,还有加工性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依照学生回答的情况来做出反馈,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去进行调查,由此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为例,教师的教学步骤为:首先展现录像,使得学生理解二万里长征,并且尝试解释七律的内涵,接着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的内涵,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再者聚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长征之难。此时的问题为:请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来说一说这是一次什么样的长征?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明确地感受到长征的困难?学生会反馈“五岭逶迤”“铁索寒”“乌蒙磅礴”“千里雪”等。再者教师展现出资料,展现自然和人为方面的困难,增强阅读感悟。再者回归到加工性问题上:在红军战士眼里,在毛泽东眼里,长征又是什么?这六个字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心态?此时可以联系革命电视剧体会“尽开颜”的内涵。最后是进入到情感升华的阶段,提出如下的问题:将士们走完二万五千里靠的是什么?诗歌文本的核心知识点在于“难”和“闲”上,在设定核心知识点之后,后续的核心问题设计,都是从这两个字入手的,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慢慢领悟文本的内涵。加上有图文资料,影视资料作为重要参考,可以很快地实现情感与景色之间的融合,由此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境感,诗歌的历史感,学生的情感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明显的升华。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核心知识点是核心问题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懂得深度研究文本,并且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准确地界定核心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核心问题的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

2 抓住提问的时机,提升问题的深度体验

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对于新旧知识,在实际意识上很容易出现冲突的情况,矛盾如果不断激化,就可能处于愤懑的状态。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学会进行有效地抓取,然后设计出对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得问题意识矛盾成为驱动课堂开展的重要媒介,继而转入到深度问题体验格局中去。

比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为例,教师在实现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时候,就注重提问时机的抓取,其详细的教学步骤为:首先是懂得文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去解读“绝弦”、“善”和“志”是什么意思?接着引导学生去感悟“喜”的内涵。此时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1)你们了解《悼子期》这样的诗歌吗?设定疑点,引导学生去思考;(2)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他们两者是知音呢?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3)你是如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再者就是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中体现出来的知音离世,提出的问题为:“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在此基础上进入到更加深刻的诵读状态,使得学生人文素养得以培育。“你在看到伯牙为了知音,而不再弹琴之后,有什么感想?”需要注意的是“言简意赅”是这篇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实际问题设定的时候,要学会从模糊到清楚,不断引入,抓住提问的时机,由此确保学生在关键词去理解文本的内涵,去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价值观。

比如上述设定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鼓励学生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归结,并且提出自己情感上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合起来,就可以达到更加深度的阅读状态。在部分篇章进行阅读的时候,一些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文本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这种偏差是在师生交互过程中发现的,而此时教师需要迅速地反馈,并且生成对应有针对性的问题,由此慢慢引导,避免学生在误解的过程越走越远,这样就可以进入到理想的阅读格局。

3 创设自由提问空间,激发学生提问的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文本阅读行为主体,其有阅读体验,就有对应意见和建议需要发表。此时就需要给予学生创设自由提问的空间和氛围,激发小学生提问的意识,由此使得阅读问题展现出交互性的特点,使得实际的阅读活动展现出自主性的特点,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有效性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就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交互,设定了如下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几分钟之内阅读完毕文本,然后与同桌之间构成一个小组,两个人围绕着文本来进行相互提问和回答。比如A学生询问B学生:地道战发生在哪些地方?B学生做出回答之后,如果A学生没有疑问,就可以继续下面的循环,B学生会询问A学生:为什么地道战可以取胜?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完毕对应文本之后,可以自主地设计问题,与同桌之间,与自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互,形成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头脑风暴,这样的交互阅读,会使得实际阅读课堂的氛围朝着更加浓郁的方向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参与进去,在学生交互提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他们反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引导,这样可以使得问题的设定,问题的交互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活动不再仅仅是独自一个人开展的活动,可以以交互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就可以使得问题的导向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使用这种交互式的阅读模式,继而引导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进入到更加高效化的状态。当然,在阅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可以是关于文本上的问题,关于语用上的问题,也可以是关于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上的问题,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得问题成为师生交互的良好契机,继而步入到更加理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格局。

4 构建多样化阅读环境,培育辩证阅读思维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活动不能仅仅将视角放在几个新词汇等语用上,还需要确保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实现辩证阅读思维能力的锻炼,在阅读中增强体验,学会以更加多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事物,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阅读素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当然,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给予其创设更加理想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教育教学为例,文章中主要展现的是三种古人读书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引入了更加多的阅读素材,其主要有《凿壁借光》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还有曾国藩的“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赫尔普斯的“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牛顿的“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等。在引入这些文本之后,要求学生对于不同人关于读书的不同观点进行归结,在其中选择自己感悟比较深刻的,或者比较认同的,来进行探讨。

很明显在上述阅读素材提供之后,教师设定的问题就是比较开放的,并且倾向于学生辩证思维的锻炼。你觉得在读书这个问题上,应该秉持哪些基本原则?或者说你同意上述哪些名人的做法或者看法,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或者经验来进行谈论。如果你不同意对应的观点,请讲述自己的做法,并且学会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对应观点。在上述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了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希望可以使得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拓展,在这样的阅读视野拓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如果对应观点上不同的学生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此时甚至可以以开展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会使得实际阅读的交互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学生的阅读辩证思维也因此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进展。

5 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效益的提升,需要使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对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着清晰的认知,然后有效的将实际的问题贯穿到阅读教育教学中去,依靠这样的阅读情境架构,使得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交互性,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的自由性特点得以呈现,这样学生会以更加主动的心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就可以使得阅读朝着更加深度的方向进展。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语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