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趣作业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陈 悦

(广州市真光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多为抄写概念,学生常常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学生的实际教育意义不大。再加上小学科学知识本身较为强调基础内容,因此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多为一些概念定义,在这种作业设计下,不利于长久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需要广泛的开发教学资源,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作业形式,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趣味化的学习体验。

1 预习性作业

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型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学习内容,同时还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如此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够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带着问题来到课堂,更有针对性的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时,由于享有高度的自由性,因此可以对作业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从而发现更多科学问题,如此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更多问题,从而充实了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水结冰了》之前,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内容中的实验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回家通过用记号笔作标记的方式利用空水瓶或水杯在冰箱里作水结冰的实验,同时并让学生观察实验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并且尝试分析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扩展延伸:生活中是不是只有水可以结冰呢?如此一来,在好奇心的趋势下,学生会尝试将家中的醋、食用油等液体一起拿来实验,从而便得到了更多的实验结果。

2 整理资料作业

此种类型的作业形式是教师在传统科学作业上的优化升级处理。科学课堂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然而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利于教师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来制定作业课题,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收集教学资料,一方面可以起到预习新知的目的,另一方面则可以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一个更为详细的认识理解,从而保证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可以及时察觉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此种形式为学生布置作业,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由此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延伸。

以教材内容《我们关心天气》为例,在进行教学环节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同学们常常能在电视上看到天气预报节目,那么你们知道天气预报除了能够预知天气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吗?请你们回家与家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然而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城市,通关天气预报收集有关这座城市的信息。”这样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在与家长共同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有关天气的知识,例如降雨量、温度、风速等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存在着很大差别,如此一来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更加迫切的想要从教师那里学到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求实的科学素养精神。

3 趣味制作游戏

实验是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课堂,往往离不开手工制造的内容。为此小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手工制作,以此来突出作业安排的科学性。同时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实验模型,也可以使学生在探索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更为直观的感受到知识的形成经过,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价值观念,并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我们来做“热气球”》中,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后,可以为学生安排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家中更为充沛的资源对实验模型进行改进,比如,在父母的帮助或者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下,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热气球”。或者模仿教材扩展训练当中的模式,制作一个可以飞得更高的孔明灯。这种智趣化的作业安排,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扩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生虽然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当时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强烈的好奇心理,结合这些特点,小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尽情的探索科学知识,充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的同时,使小学科学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向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

4 生活观察型作业

小学生处于生理素质快速发展的阶段,为此教师安排作业的过程中,应当找准小学生的思维发育规律,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工作。科学学科是源自于生活与自然地一门知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在为学生安排智趣作业时,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同时从事物的发展规律中总结知识,从而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例如,以教材内容第一章《水到哪里去了》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扩展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下雨前后天边的云彩有什么变化?同时让学生结合课堂上教师做的实验,分析水变为气体之后飞到天空是否与云彩有关?并且,雨过谁可以变成气体,那么是否也可以从气体再变回水?并提示学生根据冰箱表面的水珠进行思考。

观察是低年级学生发展自身认知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观察来收集外界信息,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类,以此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5 合作实验型作业

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小学生作业完成效率都不理想。很明显,小学生对于作业的抵触心理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忽略了作业的趣味性以及灵活性。小学科学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实验教学,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特色,为学生设计实验型作业,不但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起到很大帮助。实验性作业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而学生则利用家庭当中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来进行实验活动的一种作业形式,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实践操作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出于对学生作业效率的考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实验型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具有鲜明的学习主题,同时也要考虑实验项目的探索价值与趣味性,在从多角度开发学生学习动能性的同时,也需要彰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实践精神与探究精神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以教学内容《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视域不再只局限于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验型作业:“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证实了盐与糖能够溶解在水中的质量是有限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物质溶解的快慢也会产生影响。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溶解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并且将你们的实验过程与实验材料记录下来,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现象。”

实验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作用,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

6 自主性作业

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案能够实现与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都完全吻合,同时还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就需要教师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这也就是本文所强调的自主型作业设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学生设计自主型作业,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来设计作业内容。避免出现作业难度过低,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无法在学习中提升自己;而作业难度太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又无法完成的现象。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作业方式比较强调学生的自觉性,而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不成熟,往往还不具备良好的自制能力。为此教师在安排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除了为学生安排作业内容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足够了解,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身学习水平相符的作业内容。

例如,在进行了《风的成因》之后,教师可以将作业难度设定为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成绩较好同时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思考风筝的原理,可以通过图书馆查阅或是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来完成;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思考风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用途;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求其将教学内容中有关“风的成因”的知识整理出来,并准确描述教材中“纸盒”实验的原理。以此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7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并为学生树立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开发科学作业的教学价值,并赋予科学作业更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情况下也能自主展开科学学习。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