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伴奏对于小提琴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音准小提琴

王 鑫

(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上海 200081)

钢琴伴奏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它无穷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早已被音乐教育界所认识。在校外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也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为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体验和获得是通过不断聆听感悟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钢琴伴奏则由于其极具表现力的设计和创作可与音乐作品本身有机地融为一体,更加深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以,钢琴伴奏参与的过程就是儿童音乐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钢琴伴奏在参与其他乐器教学包括小提琴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 校外小提琴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入门与起步比较困难

众所周知,小提琴难学的程度不亚于钢琴。尤其体现在入门阶段。由于幼儿受身材、体力的局限,会出现难驾驭乐器的现象,柔弱的肩膀甚至会受“皮肉之苦”。可谓“举步维艰”!

1.2 小提琴的音色不易被接受

学过小提琴的人都知道,它的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让人难以忍受的。“锯木头”般的音响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样优美动听,以致于很多人把其归为“噪音”。

1.3 小提琴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

小提琴的学习被公认为是枯燥而又漫长的。尤其是对于音准和节奏的把握,相信最让小提琴老师头疼了。常用的方法略显“苍白”,不过就是让学生多唱谱,打节拍。但实际上音拉不准的小朋友往往唱出的音也是不准的。没有匀速概念的小朋友,打出的拍子也是不均匀的。

2 如何攻克小提琴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钢琴伴奏是个好方法,效果显著

2.1 钢琴伴奏激发小提琴学员兴趣

在小提琴教学中融入钢琴伴奏,就好比小提琴学员有了学伴,在共同创造的音乐声中培养“精神共性”,做志同道合的朋友,小提琴学员的学习兴趣就会提升,教学过程也就顺利、流畅了,习琴之路就不那么“寂寞”、那么“难听”、那么“疼”了。

2.2 钢琴伴奏改善小提琴学员音准问题

树立音准的概念对小提琴的学习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音准的控制是一大难题,如何用耳朵来控制音准,如何让孩子们可以跟着准的音走,不拉跑调,钢琴伴奏就有这一功效。钢琴就像个领路人,当孩子听到钢琴的音高与自己拉的不一致时,就可以自行调整,从而找到准确的音高。

2.3 钢琴伴奏增强了小提琴学员的节奏感

良好的节奏感对于音乐的学习来说也相当重要,对于小提琴的学习同样如此。钢琴伴奏就如同一个指挥,让孩子们能够跟着指挥棒齐步前进,尤其对于一些节奏感比较差的孩子,听着钢琴伴奏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队伍所在。

3 钢琴伴奏对于小提琴教学的促进作用

3.1 钢琴伴奏参与小提琴教学的形式和不同作用

不同类型的钢琴伴奏对小提琴教学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对此,我们钢琴与小提琴两个教研组经过反反复复的研究与实践,将钢琴伴奏分为三种类型。

(1)钢琴正谱伴奏。钢琴正谱伴奏是指使用由作曲家或者专业的正谱伴奏编配者为作品精心编配创作的最能体现作品效果的钢琴伴奏谱。它需要伴奏者有相当的钢琴演奏基本功。钢琴正谱伴奏倾向作用于高级班学员,因为该阶段学员具备较高的演奏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能分析作品与伴奏谱之间的结构呼应,领会其结合的意图。它带动演奏者的音乐审美,更准确的把握作品,更好的体现“合作”的完美。同时又能将演奏者的技术烘托得更“炫”,就像给其带上了一束“光环”,让演奏更加光彩夺目。我们提倡和鼓励学员进行正谱伴奏,因为目前国内外乐团演奏的大部分中外小提琴名曲都是由钢琴正谱伴奏。

(2)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即兴再创作。其具有“无公式格律”的特点,但必须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它需要钢琴伴奏者具备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等钢琴演奏技巧方面的综合能力。钢琴即兴伴奏主要可作用于小提琴初级班学员,基本由老师担任。因为在学习小提琴的初级阶段比较多的出现音准、节奏问题,即兴伴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小提琴演奏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譬如当小提琴学员出现音准问题,钢琴伴奏可以弹旋律为主;当小提琴学员出现节奏问题,钢琴伴奏就以节奏和音型为主;它还可以引领小提琴乐队演奏得整齐划一。总之钢琴即兴伴奏能起很多重要的作用。同时,钢琴即兴伴奏还能用丰富的和声带动小提琴的音色,使其变得更加悦耳动听,以有效缓解小提琴学员初级阶段学习的枯燥,提升其学习兴趣。如小提琴启蒙阶段的教材《孤独的牧羊人》、《二颗小星星》等,我们都使用了即兴伴奏,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自编钢琴谱伴奏。这是介于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之间的一种钢琴伴奏方式,钢琴伴奏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创作能力,我们将自编钢琴谱伴奏重点用于解决小提琴演奏中声部不平衡等问题。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考验钢琴与小提琴教师的创编能力等综合素养。因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排练集体合作节目时,教师在对学生了解和对作品理解的前提下,按预设的演奏效果自编钢琴伴奏谱,借助钢琴的优势以弥补小提琴演奏中声部缺陷等问题。

例如:排练小提琴二重奏《新疆之春》,乐队中第一小提琴处于独奏的地位,第二小提琴则处于伴奏地位,但第二小提琴的演奏能力明显弱于第一小提琴,对此我们就自编了钢琴伴奏谱以弥补了第二小提琴声部的不足,做到共同来衬托第一小提琴,达到了良好的演奏效果。

又例如:排练小提琴三重奏《D大调卡农》,这是一个小提琴三声部轮奏的重奏曲,为此我们根据三声部轮奏的特点,将钢琴伴奏谱某些乐段进行了创编,使其伴奏能和小提琴重奏进行和谐对接,以更好地满足于三重奏的伴奏需要。

3.2 钢琴伴奏参与小提琴教学促进了小提琴学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实践证明,钢琴伴奏对小提琴教学所起到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小提琴学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钢琴伴奏提升了小提琴学员的专业技能

战斗在一线的艺术教师们都知道,技术的全面成熟是需要磨炼的,有了钢琴伴奏就等于让小提琴学员多了一条磨合技艺、通往成熟的路径,并且这条路径是绚丽多彩的,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会把小提琴演奏技术推向更高一层的境界,直到炉火纯青。

(1)提高了小提琴学员的节奏律动感。节奏律动感的产生是演奏者本身与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意境、情绪高度融合的结晶。而这些音乐元素在钢琴伴奏的衬托下更显其“生命力”,让小提琴演奏者从内心真正感受到如生命般的脉搏跳动。比如:小提琴独奏《乘着歌声的翅膀》,6/8拍,在钢琴伴奏以六个音为一组的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下缓缓的推动着旋律的进行,让6/8圆舞曲式的节奏更显张力。小提琴拉出的旋律就像活生生的长了一对“翅膀”一样,更加的流动、更具韵律。

(2)促成了小提琴学员的优美音质。得到精致与完美音质的前提是音要拉准,在钢琴伴奏“绝对音高”的带领下,小提琴学员会自发自觉的向其靠拢,利用耳朵的听觉作用,敏锐的发现差异,并不断调整。有钢琴伴奏参与的教学环境相对更开放,学友间的竞争意识自觉存在,也促进了小提琴学员的基本功在竞争中不断“成长”!比如:在教学中,钢琴伴奏如果弹的非常优美动听,会刺激到小提琴学员不满足于自己还带有瑕疵的演奏,“比较”是最好的老师,激励着小提琴学员反复操练,把最美的音质挖掘出来,直至最佳效果。

(3)完善了小提琴学员的音乐表现力。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不能光靠单纯的技术训练,尤其对于小提琴这种单声部乐器而言,依靠钢琴伴奏进行辅助教学是个好方法。因为钢琴伴奏不仅有渲染作品气氛的作用,还会给予小提琴演奏者更多音乐元素上的暗示,比如:节奏、速度、情绪。二者携手揭示音乐内涵,以带动小提琴学员更富内容、更有感情的演奏,使音乐作品表达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境地。

总之,有了钢琴伴奏的小提琴教学其实是减轻了小提琴学员的学习压力和技术负担。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使小提琴教学获得最佳的效果。

3.2.2 钢琴伴奏锻炼了小提琴学员团队合作的能力

校外音乐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在音乐学习中学习合作精神。钢琴伴奏参与小提琴的教学就意味着小提琴学员必须要与钢琴伴奏紧密合作,加强了小提琴学员协作性的学习内容,强化了小提琴学员的协作精神与群体意识。

(1)培养了小提琴学员聆听合作的能力。钢琴伴奏的参与培养了小提琴学员“音乐”的耳朵。让小提琴学员们学会了听自己、听对方,习惯聆听“局部”的音乐,赋予其更多的想象。小提琴学员通过聆听双方的合作演奏效果,会作用于自身的演奏,更好的处理、表现音乐。

(2)培养了小提琴学员技术合作的能力。钢琴伴奏的参与提高了小提琴学员们接受音乐信息的能力。在声部的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强弱的控制,音色和谐统一等方面学会敏锐的发现问题,并自觉的纠正音乐合作中的层次、进拍、衔接等若干细节问题。

(3)培养了小提琴学员音乐合作的能力。钢琴伴奏的参与会让小提琴学员关注更多音乐上的合作细节,对培养音乐的敏感度、演奏的灵活性不失为良策。钢琴伴奏的参与给予了小提琴学员更多的音乐体验,让小提琴学员学会承上启下的传递音乐,同呼吸共命运的表达情感。

总之,钢琴伴奏的参与锻炼了小提琴学员团队合作的能力,让小提琴学员有了一种角色感,懂得把握适当的分寸,明白自己对作品、对团队应负的责任。什么时候应该突出,什么时候应该配合,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什么时候应该沉默,都在协作性很强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训练和心理过滤。

3.2.3 钢琴伴奏提升了小提琴学员的音乐审美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钢琴伴奏参与小提琴的教学无疑也是一条有效的提升审美能力的路径。因为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是通过不断聆听和感悟的基础上实现的。

(1)提升了小提琴学员感悟音乐的能力。很多小提琴协奏曲的钢琴伴奏谱是根据乐队伴奏谱改编的,尽管在小提琴教学中不能享受到乐队伴奏的待遇,但钢琴伴奏却能代替整个乐队的效果,钢琴丰富的和声效果代替了乐队中的很多声部,这是钢琴特有的优势,因此也造就了与钢琴合作就如同与整个乐队的合作,在美妙的乐声中,给予小提琴学员更全面的音乐感受。

(2)提升了小提琴学员鉴赏音乐的能力。跟其他乐器相比,钢琴的音色更具通用性和适应性,通俗的说:钢琴的声音可以构建、承载更多状态下的情绪。比如:快乐的、忧伤的、激动地、悲哀的。也可模仿许多其他乐器的音色,比如:扬琴、古筝、琵琶、鼓等等。这些都为小提琴学员的音乐感知、认知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为引导小提琴学员判断音乐的主观性特征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3)提升了小提琴学员创造音乐的能力。钢琴伴奏参与小提琴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独奏、齐奏、重奏等等。在多样艺术表现形式的作用下,钢琴伴奏极具表现力的设计和创作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提琴学员的创作激情。对作品的各抒己见、交流感悟,相信一定能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钢琴伴奏让小提琴学员的感知器官获得更多音乐“食粮”,当“营养”吸收到一定量就会生成为认知,直至判断、鉴赏等全面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

4 为了让钢琴伴奏更好的促进小提琴教学,实践中还应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匹配度

4.1 年龄的接近

这里指的是当我们选用学生弹钢伴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与小提琴学员年龄较为接近的学生担任。因为年龄的差距,会使教学变得沉闷,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现象,就算是合作,也很难“投入”,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作品演奏的情感。

4.2 程度的相当

在小提琴教学中,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经验,发现钢琴伴奏者的技能和审美水平需略高于小提琴演奏者为上选。因为这样更能“托住”小提琴的演奏,应付演奏过程中无法预计到的问题。

4.3 风格的协调

包含二层意思:其一,钢琴伴奏者的体貌风格要尽量与小提琴演奏者相协调;其二,钢琴伴奏者的演奏风格要尽可能的与小提琴作品风格、内容相协调。这样的要求似乎过于“苛刻”,但我们校外教育教学的特点是重视“实践”,艺术教育涵盖了许多舞台实践,这是评价“美育”成果的重要形式。和谐的舞台效果除了给观众赏心悦目的感受外更体现了我们将美育渗入进小提琴教学活动的点点滴滴,“无孔不入”,这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必须考虑的因素。

5 结语

钢琴伴奏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小提琴教学的效率,促进了小提琴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建议把二者的结合作为校外音乐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把钢琴伴奏的运用融入进小提琴的教学范畴,这不仅可以促进小提琴教学,更是提高双方学员综合素养的两全齐美之举。但据笔者了解,目前很多小提琴班是没有钢琴伴奏的,这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因为音乐的学习一旦错过了最佳期是很难弥补的。希望同行们都能积极探索音乐资源的有效整合,树立现代教育观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更积极的投入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音准小提琴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Hey Diddle, Diddle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