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辅导员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

2021-01-02程珍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辅导员岗位

程珍珍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2)

0 引言

作为一个支柱性力量群体,大学生历来是促进和保障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保障和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既关乎着民生国计,同时也是21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阶段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项重要支撑。2020年5月12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指出,2020年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将高达874万,再创历史新高。形势严峻以及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亦将必然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

如何促进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从学校到学生、从学生到社会直接沟通的“中介”,充当着极其重要的纽带或桥梁作用。在上述情形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是一项颇具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工作。本文从影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因素出发,就高校辅导员如何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进行研究,以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辅导员正确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理论参考。

1 新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分析

1.1 市场就业需求下降,创业机会相对缩减

2020年经济形势因突发事件严重下滑,影响至今已波及世界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一些如旅游服务业、娱乐餐饮业、贸易销售业等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人们不远行,旅游区产业停滞,饭店备货积压,不少企业特别是抗风险压力较小、较弱的中小型企业甚至遭受关门倒闭的重创,总体效益普遍下滑,风险对抗成本急剧上升,由此不少企业为降低成本消耗,裁员降薪,招聘用人也大量缩减,从而造成市场就业需求下降。除此之外,大量人员出行减少、企业停工停产等的持续存在,这就迫使大量创业机会相对缩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增加了挑战和难度。

1.2 高校对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应对普遍不足

突发情况下高校普遍在防控方面颇有成效,绝大多数高校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停课不停学,加大网上办公力度,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学习和毕业生毕业事宜的顺利进行。但值得深究的是,绝大多数高校仍存在突发形势下面对毕业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时普遍存在应对不足现象。笔者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客观上来讲,目前就业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不少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和危机,由此就业岗位随之减少;面对很多门店的倒闭,学生创业的脚步更加放缓,不敢去尝试自己缺乏经验的领域,使得除虚拟网络之外的创业机会锐减。二是从主观上来讲,绝大多数学校取消了对学生就业创业的现场指导,招聘会的大型组织等,学生也会意志消沉。高校毕业生职业观、薪酬观不正确,择业观与企业需求存在矛盾。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对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应对普遍不足,准备不充分,应平时就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问题的指导与应对,减少学生走出校园的恐慌。

1.3 “扎堆”招聘易引发毕业生就业创业恐慌和浮躁心理

在国家政府、教育及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对就业创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了有效学习。就业创业是多数国民生活经济来源的基本保障,是确保国民心理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大量社会就业创业岗位和平台的锐减使得很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创业保障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恐慌和浮躁心理。目前,全国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诸多招聘岗位和用工在短时间内同时进行,由于社会各行各业之间招聘并没有协调进行,社会各行业岗位招聘也产生了“扎堆”现象,不少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申报上造成时间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岗位“对岗上岗”的合理性,一些岗位招不到想招的人,而一些毕业生却因为时间的冲突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就业效率低下,间接引发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恐慌和浮躁心理。

1.4 “互联网+”产业提供新契机

传统社会发展局面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性冲击,一些传统行业和产业遭受到很大压力,到处可以看到商场及街上的实体店转让及关闭的现象。然而正如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言,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有它的两面性。新形势在对社会产生破坏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新事物特别是“互联网+”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数据时代的质和量的提升,不少新技术、新职业、新平台应运而生。各种扶农助农产品促销、网络直播带货等平台应运而生,电视直播包括中央电视台也参与进来,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很多社会岗位或单位招聘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通过线上招聘的形式满足了自身人才需求,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创业契机。加强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发明杯”等比赛的培训比率,提到参与度,树立学生创新观念,培养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自信。要辩证看待和勇于抓住特殊情势中蕴含的机遇,明晰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指导的现实困境、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向,面对“新就业形态”,应改变思路,统筹管理,着重实践。

2 高校辅导员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有效途径分析

2.1 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正确认识的教育指导

目前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认识到新形势下就业创业的困难和自身准备的不足,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认识,一些人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够热门,将很难找到好的岗位,总觉得别人的专业比自己学的好,由此对就业创业忧心忡忡。还有一些毕业生没有自信,不能独立走出校园面对工作环境,不敢走出家门去独自闯荡,平时创业知识的缺乏,自身性格及能力的锻炼不足,对就业创业缺乏信心。即使踏入工作岗位,很多也是吃苦能力不足,高不成低不就,总觉得工资低干活累,拿北方的薪水待遇跟南方比,拿小城市的工资跟大城市比,拿刚入职的自己和成熟岗位上的职业人事比。学生心态放不平,就不能积极适应社会,抱怨会让他们效果大打折扣乃至一事无成。事实上,辅导员作为日常接触高校毕业生最多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加强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正确认识的教育指导,让他们知道自身能力的不足,就业趋势的转变,逐年加大的就业压力等,放低姿态先找到锻炼自己的平台,先就业后择业。从国内动态趋向,政府各项针对性管理、有利政策和有效举措,对毕业生进行积极教育,使他们形成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总体可控的正确认识,培养其独立的观念和自信的状态,勇敢地走出校园生活接受社会工作的挑战。

2.2 指导毕业生转变传统就业创业观念

对于大多数特别是全日制教育的毕业生而言,由于其十几甚至二十余年的求学,大部分时间身处学校,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社会主体意识,一些毕业生缺乏就业创业信心、勇气或动力,社会发展参与性和个体主动性不够,就业、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等。高校辅导员指导毕业生转变传统就业创业观念,应加强毕业生作为社会主人翁和主体性教育,加强指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创业观念,可以尝试去参与电商及互联网等相关工作,跟着国家扶持的政策走向,胆大心细,勇敢面对社会的压力及挑战,不要总想着一步到位进入国企或稳定的单位,要看清今后的就业走向,放平心态,将有助于增强其社会建设发展的主体参与感以及强化和创新就业创业意识。

2.3 积极抚慰和消除学生就业创业恐慌与浮躁心理

当前市场就业需求锐减,由此导致部分毕业生产生的就业创业恐慌与浮躁心理在所难免。高校辅导员应采取积极手段或方式对此加以抚慰和消除,在分析特殊情况带来负面影响的“危害”同时,也应指导毕业生看到“机会、机遇”的一面,如推动了“互联网+”的产业融合,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以及社会各行招聘“扎堆”而造成招聘时间冲突现象已成为有目共睹的客观事实。总之,辅导员应积极抚慰和消除学生就业创业恐慌与浮躁心理,让他们树立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看到就业的希望,帮助毕业生重拾就业创业信心和动力。

2.4 实时传达学校、政府、社会就业创业信息

国家、社会、政府等都在积极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就业政策,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向毕业大学生大力宣传国家、学校的最新就业政策,使学生对这些政策有充分的了解,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政策指导。目前,我国各个省市的政府、行业协会及教育相关部门均有不同方式的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政策等相继实施。如教育部推出“24365”网上校园招聘。“24365”即全天候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歇的网上招聘方式,尽可能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创业条件和服务。又如山东省加大了社区服务、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等领域的招录数量以及出台了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等等;河南省采用“公私合力”等方式,鼓励机关单位、国企、私企、民营企业等通力合作,为毕业生提供“优惠券”,拓宽就业渠道。辅导员作为毕业生与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应积极、适时向学生传达学校、政府、社会就业创业信息、办法和渠道,提升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意识,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信息和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毕业生辅导员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