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出国留学生行前教育的相关研究

2021-01-02唐燕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大学生文化

唐燕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师培训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外语培训中心) 广西·南宁 530022)

0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已不再是传统的封闭式院校,其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高等教育突破传统束缚的一种途径,我国各类大学已逐渐与国外一流大学展开合作,通过互换留学生进行知识交流与文化交流,行前教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去正常的生活与学习物品、留学手续等,行前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前解读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避免学生在留学期间产生文化冲突。行前教育还需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了解交换院校的对口专业课程,提前说明交换院校的要求,并让学生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与道德规则。行前教育需要教会学生在留学期间如何保证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让学生以学习和交流为主要目的,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展现大国风采。

1 高校出国留学生行前教育的背景

目前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留学人数逐年上涨。根据可靠调查,目前我国留学生人数已突破60万次,在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通过留学生这一媒介进行知识传播、文化传播,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传播高校的科研成果,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国际化教育的深入开展让大学生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除部分自费留学的学生之外,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学校的项目出国交流,留学时间较长,因此对学生的行前教育需要从安全、思想、行为、知识等多方面开展,让学生在了解先进知识的同时不忘初心。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未来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扛起祖国振兴大旗的使者,因此,大学生的出国留学行前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行前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大学生在出国留学后快速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知识学习方式相应的有所不同,行前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提前了解、熟悉当地的生活环境、法律法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投入学习活动中。其次,行前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会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会学习到不同国家的思维和意识形态。如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然会受到外国不良思想的侵蚀,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对我国国家的发展产生消极态度。最后,行前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为我国效力。

2 高校出国留学生行前教育的内容

2.1 学习、生活指导方面的教育

2.1.1 安全与法治教育

安全与法治教育是行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目前我国留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时遇到危险的几率逐渐增大,人身安全是留学生展开学习的前提条件。身处异国他乡,留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感,对环境具有陌生感,行前教育可以开展安全与法治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在国家的治安情况、对华态度,通过多个方面让学生对留学目的地的安全性有深刻了解。另外,行前教育还需要讲解留学目的地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提前熟悉当地的法律,尤其对于中国法律不同的条款进行了解,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犯留学目的地的法律。由于身处于国外,远离家乡和亲人,因此,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成为学生为数不多的依靠,行前教育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大使馆的具体位置、联系电话,让学生在进入该国第一时间与大使馆取得联系,第一时间汇报自己的信息,与中国大使馆保持密切联系。

2.1.2 日常生活和学习教育

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在优渥的家庭生活环境中逐渐丧失自理能力,出国留学对学生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有一定的要求。我国和国外的教育体制有所不同,生活习惯、语言习惯也有所不同,因此,行前教育需要在学生出国留学前投入更多的精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自理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国外需要独立处理吃饭、住宿等生活活动,还要面对语言差异、学习压力,高校在展开行前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协助,让学生尽可能的独自处理衣食住行,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习惯。教师需要在行前教育中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尽可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国外宽松的学习氛围。

2.1.3 社交礼仪教育

社会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属性,留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疏解紧张的学习压力,还可以让留学生享受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目前高校大学生个性较强,团队协作能力较差,在留学过程中很可能会与其他学生产生矛盾。因此,高校需要重视社交礼仪教育,在行前教育中涉及国外的社交礼仪,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根据调查发现,留学生在外开展交流时以留学生小群体的活动为主,因此高校可以较多举行留学生交流会,让留学生在行前参与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培养留学生的社交技能。此外,留学生更多代表的是国家、高校的形象,因此,其需要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社交礼仪,体现中国人的优良素质。行前教育可以涉及对学生中华民族美德,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与培训,让学生依靠传统文化自觉规范一言一行,具有基本的外事礼仪,如不随意抽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体现中国风范。

2.1.4 文化习俗教育

留学生长期受到我国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想行为、生活习惯都与我国社会环境有关,但由于国外意识形态与我国不同,留学生会面对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行前教育需要涉及有关文化和风俗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提前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提升学生对当地文化的敏感度,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通过行前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保留自身文化习惯的基础上,尊重他国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尽可能的遵守他国的生活方式。如部分国家的交通规则是左侧通行,学生需要提前了解才能保证人身安全。行前教育还要涉及对别国文化和风情的介绍,有利于留学生产生对国外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展开文化交流,这也可以促进留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认同别国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石,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三观差异,保持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2.2 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

2.2.1 心理健康教育

留学生在国外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行前教育需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关注大学生在出国留学前的心理变化,部分学生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很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高校教师需要正确重视学生的这种心理情况,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调节状态。高校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开展合作,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尽可能的对学生给予帮助。目前大学生由于抗压能力较弱,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小问题造成心理防线崩溃,产生消极心理状态。因此,在行前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抗压能力,运用理论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主动学习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

2.2.2 意识形态教育

留学生是最直接接触外国文化的人,因此更容易受到不良性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在行前教育中,高校需要融入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自信心,以顽强的精神力量支撑留学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国情融入行前教育中,让学生坚决捍卫社会主义道路。在与其他国家展开文化交流时,避免伤害祖国的利益。互联网思维和外来文化的增多导致高校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出国留学阶段更容易迷失在外国环境中。高校需要通过行前教育增强学生的抵抗能力,让大学生在外留学期间坚决维护我国尊严,不做有损国格的事件,积极抵制不正当的活动。教育学生不参与国内外的政治活动,不随便议论国家政策。同时在行前教育中,高校还需要重视国内外的邪教活动,目前社会局势的动荡,让一部分抵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参与邪教组织,因此,在行前教育中,需要加强对邪教的抵制教育,让学生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利用行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因外国文化的冲击而动摇价值信念,动摇自己的理想,助力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和文化交流任务。

3 出国留学生行前教育的方式

高校在组织行前教育时,可以统筹部署学校每一个部门在先前教育中承担的责任,通过统一安排行前教育工作,让思政教师、辅导教师、外事教师、心理教师等共同发力,帮助学生度过出国前阶段的困难。另外,高校还可以针对留学生建立教育监督体制,利用学分认证等方式督促学生参与行前教育,认真学习宣传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行前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出国留学准备。高校更需要注重家庭的教育,在学生出国留学之前积极与家长展开配合,就行前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积极响应学校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对学生的监督,管教职责。

4 结语

综上所述,行前教育是留学生出国留学前必须完成的准备工作之一,因此,高校和学生家长需要充分重视行前教育的作用,从思想道德方面、生活习惯和学习方面为学生铺路。让学生更好更快适应国外的生存环境,并将国外的知识技能带回中国,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留学生大学生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