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活归肝经”之理论溯源※

2020-12-31孙佳莉俞科贤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3期
关键词:羌活防风中风

孙佳莉,俞科贤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810016;2.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

归经理论作为重要的中医药理论,对于临床根据辨病辨证结果组方、选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1]。“归”即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指对人体脏腑、经络的统称。药物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部位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即药物对人体某些特定脏腑经络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此即为“归经”。确定中药归经,理论依据有二:一是以药物的所治病证为依据,判定其经络及脏腑归属;二是结合药物的五味、五色等特性进行判定。在临床实践中,认识药物的归经对中药炮制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在临床用药时更加精确地选择适宜药物,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筛选对症、对证较好的药物,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umTing ex H.T.Chang或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ranchetiiH.de Boiss的干燥根茎和根,除羌活之名外,在《神农本草经》中又可见羌青、护羌使者等别称,在其他文献中亦可见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等别称[2]。羌活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痛痹止痛的作用,为中医、藏医、羌医药体系中的常用药材[3],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物质及有机酸等[4]。羌活主要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区[5]。高原湿冷地区是羌活的适宜生长环境,但由于市场对羌活需求的增加、多年的开发利用及人类无计划的采挖,故使野生羌活逐年减少。羌活在《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7年版)中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2005年又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所以应尽可能利用有限的羌活资源,扩大其治疗范围,提高其药用价值,是中医药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本文主要以药物所治病证的脏腑经络归属为依据,以中药羌活为对象,通过梳理已记载羌活归经的相关文献、部分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范围等内容,论证羌活除归膀胱、肾经外还另归肝经的理论,以期扩大羌活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其临床疗效,更好地指导羌活的临床应用。

1 古籍文献“羌活归肝经”的基本阐述

药物作用于人体,对人体具有部位选择性,从而可对人体特定部位的病变发挥特殊或主要的作用,此即为归经。从金元时期至清代的31部本草学著作中,其中有21部著作将羌活归于肝经[5],见表1。

表1 21部医籍对羌活归经情况分析

注:此表根据文献[5]整理。

目前,《中药学》[6]虽然将羌活归经表述为“归膀胱、肾经”,历代本草古籍在羌活性味及主治功效等基础上,记载了羌活除归膀胱、肾经外,还可归肝、肺、心、小肠诸经。由表1可知,“羌活归肝经”理论早有记载,只是没有纳入《中药学》教材“羌活”归经,缘由另待考证。

2 “羌活归肝经”相关实验研究举隅

孙业平等[7]研究表明,羌活水提物(RN-ext)无论在诱导相还是在效应相给药,均可显著抑制PCl-DTH(2,4,6-三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肝损伤。有研究借助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模型大鼠,观察羌活醇提物预处理对HIRI模型大鼠肝功能、抗氧化酶和肝脏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羌活醇提物可能是通过提高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增强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8-9]。

3 羌活在临床治疗肝脏相关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药物功效决定其临床应用,《中药学》中明确记载“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6],在古今方剂、医案中应用广泛,为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征。《神农本草经》记载羌活“主风寒所击”“止痛”,言羌活具有散风寒、止痛之功。南北朝·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书中载“(羌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进而扩大了羌活的祛风使用范围。《唐本草》记载:“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日华子本草》载羌活用之可“伏梁水气”,用于治疗水湿病证。宋金元时期开始,本草书籍开始明确记载羌活具有解表、祛风湿、止痛的功效,如《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载:“其用有四: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八节之痛,排阴阳肉腐之疽,除新旧风湿之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羌活饮片的描述为“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10]。纵观文献研究发现,羌活的功效不止于此,总的来说,羌活具有祛风、散寒、胜湿、除痹、利关节、止痛、止痉、疏通经络、疏散风热、活血、明目、透邪消痈、疏肝等功效[5]。现将羌活在经典医案记载和现代临床与肝脏相关疾病中的主要应用归类如下。

3.1 治疗小儿风痫

《本草纲目》在眩晕之风虚条目载羌活等药“并治风虚眩晕。”《本草纲目》在百病主治药上、痉风之风寒风湿条目载“羌活风寒风湿,伤金疮痫痉。产后中风,口噤不知人,酒水煎服。”又在小儿惊痫之阳证条目记载“羌活:诸风痫痓,去肾间风,搜肝风。”说明“羌活归肝经”方能“搜风平痉”。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之“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篇载有:“凡搐者,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引见之于目也。”此书在小儿惊痫发搐之早晨发搐条目中载:“因潮热,寅卯辰时身体壮热,目上视,手足动摇,口内生热涎,项颈急,此肝旺,当补肾治肝也。补肾,地黄丸;治肝,泻青丸主之。”使用泻青丸(当归、龙脑、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上药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治疗小儿惊痫、肝热搐搦、脉洪实。同时在肝有风、肝有热、肝有风甚等条目中,俱载有“治肝,泻青丸主之”。

明·鲁伯嗣《婴童百问》载:“肝热,手寻衣领,及乱捻物,泻青丸主之。壮热饮水……补脾,益黄散;治肝,泻青丸。肝有风,目连眨不搐,得心热则搐。治肝,泻青丸。”记载泻青丸可用于治疗“小儿赤眼多泪,睛疼心躁,并消热翳,急惊发搐”。金·张从正《儒门事亲》记载:“大凡风痫病发,项强直视,不省人事,此乃肝经有热也……吐后,可服泻青丸下之。”《医方集解》之泻青丸载:“羌活气雄,防风善散,羌活防风相配,搜肝风,散肝火,以治火之本。”肝主疏泄,其情欲散,喜条达而恶抑郁,故借川芎之辛散之。川芎、当归皆入血分,可养肝血、润肝燥,且辛散温和,与肝体阴用阳之特性相合。龙胆(龙胆草)、大黄均为苦寒之品,质沉味厚而下行,可入厥阴而发挥散泻之功。栀子苦寒入三焦,可泻三焦郁火,引邪热从小便下行。散、泻、补三用,以成平肝之剂,故而名泻青。此方中“羌活”归肝经,方可同诸药共奏泻肝清热之功。

3.2 治疗中风、破伤风、小儿急惊风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羌活汤(方药:羌活、桂心、芍药、葛根、麻黄、干地黄、甘草和生姜)条目载:“治中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不遂,及产后中风方。”葛根汤(葛根、干地黄、芍药、桂心、羌活、麻黄、甘草和生姜)条目载:“治四肢缓弱,身体疼痛不遂,妇人产后中柔风及气满方。”

张仲景首提中风之名,《金匮要略》载:“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中风以正虚邪中为基本病机,此邪概以风为主,外风引动内风,而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具有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的特点,与“风善行而数变”相合。治中风选用羌活,一方面以羌活散外风,另一方面可搜肝风,泻肝气。

产后中风指妇人产后感受外邪引发的疾患,轻者头痛恶寒,时见发热,心下闷,干呕汗出等;重者发热面赤,喘而头痛,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等[11]。《圣济总录》载:“论曰产后血气未完,风邪中之,入于经络,则发为痉。其候口噤不开,筋脉挛急……喑不能言。”女性产后气血亏虚,多兼气郁血瘀,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治以补益气血、活血祛风为主。羌活用于治疗女子产后中风,一是可祛除风邪,二是入肝经而疏泄条达。女子以肝为用,程叙五在治疗产后病时重视疏泄,调控气机[12],以通而条达。此与羌活以复肝疏泄条达之用相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的逐风汤,以羌活、独活祛风通络,全蝎、蜈蚣搜风镇惊,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卫生宝鉴》载镇肝丸(当归、天竺黄、生地黄、川芎、淡竹叶、龙胆草、防风、川大黄、川羌活各等分)可治疗小儿急惊风,方中以羌活、防风搜肝风、泻肝气、散肝经风热,川芎祛风通络,淡竹叶、大黄协助龙胆草泻肝经实火,天竺黄清热豁痰、定惊,当归、生地黄养血凉血。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羌活祛风邪、通血脉、散郁滞,可用于治疗由风邪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小儿急惊风、风痫、破伤风及中风之口眼斜,甚至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羌活可搜肝风、泻肝气、息风止痉,能疏泄肝经郁滞,从其性而生之于上,使肝气条达,故可认为羌活归属肝经。

3.3 治疗风湿痹证

在《中药学》教材中,明确羌活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肩背酸痛。肝主筋,其华在爪,《素问·五脏生成》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现在多指附着在骨上的肌腱、韧带(即筋膜)等,其主司运动,连接肌肉、关节。肝主筋,即指人体周身筋膜的收缩、舒张等活动均与肝相关。肝血充足,濡养筋膜,筋力强健,从而发挥其正常功能,以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

基于此,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历代众多医家常从肝论治,其基础组方为甘草、白芍、防风、当归、桂枝、麻黄、羌活、黄芩、没药、乳香[13],且以上药物应用频次较高,药物归经按频次从高到低依次是肝、肾、脾、膀胱、胃、心经,多归于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且以肝经为主。薛崇祥等[14]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黄芪、甘草、当归、乌头、桂枝、薏苡仁、防风、秦艽、羌活、鸡血藤、川芎、牛膝、威灵仙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群。羌活位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核心药物群中,由此可见,羌活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段富津教授治疗风湿痹证时常用羌活胜湿汤为主方加减[15],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二者相合,一上一下,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是本方中祛风除湿蠲痹的重要药物。王成武教授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常用药对羌活、独活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使用时羌活剂量倍于独活,以增强祛风除湿之功,使羌活得独活助力,可表里同解,内外兼顾;独活得羌活辅助,亦可解周身风寒湿痹,上下皆效[16]。

孟如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高频次药物中有羌活,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苍术、薏苡仁”“防风、羌活”“防风、薏苡仁”等[17],可见在孟如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上,羌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任成强等[18]在介绍张鸣鹤教授使用辛温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时,提出“因炎致痹”的病机,看似辛温药物的使用与“因炎致痹”的病机不符,但是还是能发挥其独特效应,其中祛风胜湿药如羌活、独活、苍术使用时每获良效。

3.4 治疗目疾

《本草纲目》在眼目之赤肿条目中记载羌活等药“并主风热赤目肿痛”。风,在脏应肝,目为肝窍。风性开泄,为阳邪而易袭阳位。眼位于人体高处,易感受风邪。因此,诸多眼科疾病的发生均与风邪有关,风药在临床眼科疾病内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素问·五脏生成》指出:“肝受血而能视。”《灵枢经》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明·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书中记载了以祛风清热法治疗天行赤眼,主治方为祛风散热饮子,方中以羌活、防风、薄荷等风药以清利头目、疏散风邪;还记载有以祛风止痒为法的驱风一字散,该方以川乌搜风通络,荆芥、防风、羌活祛皮肤肌腠风邪,川芎祛头目风邪,用以治疗目痒[19]。《眼科奇书》是一部眼科方书,其治疗外障用四味大发散、八味大发散等辛温峻剂,四味大发散药物组成为麻黄、蔓荆、藁本、北辛,在此基础上加入西羌活一两、川芎一两、北防风一两、白芷梢二两而成八味大发散,其药效较原方更强。又如运用祛风退翳法治疗风热目翳的菊花决明散,该方出自《原机启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消风散,《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之疏风清热饮、小儿青盲、镇肝明目养肝方、胎风赤烂、小防风汤等诸多眼科方药都用羌活,所治之证都与肝脏直接相关,由此可看出,羌活归肝经才有息风明目之功。

4 小结

所谓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功效进行归纳,体现了药物对机体各部位治疗作用的选择性,在文献中或称入某经,行某经,或称为某经药[20]。这里的“经”字,不仅代表经络,而且还是一个区域,即包括所出、所络,所结合脏腑、苗、窍,流走的部位形成一个分野、系统[21]。此即药物具有对人体某个不同组织、部位有一定的亲和力,而且有相对较好的治疗作用。归经是唯物的,是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其结合药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以及临床用于治疗的具体病证,概括总结而来。因此,本文结合梳理记载羌活归经理论的文献、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得出羌活除归膀胱、肾经外,还归肝经。“羌活归肝经”有较久远的理论根源,如何利用适宜的研究方法,挖掘其药效,扩大临床应用范围,是中药现代化“守正创新”的可行途径。

猜你喜欢

羌活防风中风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大楼的防风攻略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
防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