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水利工程学”课程为例

2020-12-31周青云韩娜娜李妍李松敏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水利工程思政

周青云,韩娜娜,李妍,李松敏

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水利工程学”课程为例

周青云,韩娜娜,李妍,李松敏

(天津农学院 水利工程学院,天津 300392)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水利工程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文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对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水利工程学;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课程思政建设是本科教育改革、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2-3]。课程思政的要义在于强调高校各类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4],把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门课程。课程思政是高校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程建设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利工程不仅具有防洪、灌溉和交通功能,还具有发电、供水、航运、河道治理等多重功能。“水利工程学”主要研究水利工程以及组成水利枢纽的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等。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对水利精神等思政方面的内容会有所涉及,但缺乏系统的梳理。课程思政的提出,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6],也为专业课承担思政育人任务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以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水利工程学”为例,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引领学生在思想和精神方面不断攀升,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1 课程概况

自2003年天津农学院设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并开设“水利工程学”课程,已有10多年的开课历史。目前,该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设有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水利枢纽工程的布置及特点,组成水利枢纽工程的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各类水工建筑物的工作原理、类型、作用、稳定计算等,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设计能力,为从事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思政探索

2.1 课程目标

“水利工程学”是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水利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其与水文、水资源的关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懂得水利工程中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工程枢纽布置及其水工建筑物的组成、类型、作用、稳定计算的基本知识,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等。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指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水利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水利工程学”内容与意义的了解,逐渐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为其今后从事水利类相关专业工作打下正确的思政基础。

2.2 课程思政资源库

课程思政资源库包括学生参加活动或实习的照片、水利工程图片、官方网站音视频、学习强国等官方网站链接、文献、相关规范等。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的,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的思政素材,都可作为课程思政的 资源。

2.3 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表1)。对于水利工程专业来说,课程教学既要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还要融入课程思政,两者并不冲突。以专业认证要求为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水利精神等贯穿于“水利工程学”课程学习中,提升价值引领作用。

表1 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及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总之,将水利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及职业自豪感,能更好地肩负起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任务。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2.4.1 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树立课堂思政理念

“欲立事,先立心”。立德树人,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等各教学环节的意识,在教案制定及教学设计时,主动思考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及切入方法,起到引导的关键作用。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认真梳理解读毕业要求12条,其中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这6个毕业要求已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能力要求,而是涉及到个人素养和精神层面上的能力要求,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润物无声地逐渐提高学生个人素养。

2.4.2 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手段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思政教育,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资源和线下实践等方式感受思政教育,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2.4.3 思政与专业内容多维度融合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程、古代治水名人与时代楷模、水利工程相关院士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如在讲“开学第一课”时,介绍白居易不仅是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治水官吏,他看到洞庭湖“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的景象,便生出了治水以供民生的宏愿,希望能“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疏河似翦纸,决壅同裂帛”。2019年时代楷模余元君面对洞庭湖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始终把“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承诺放在心上,换来了“行走的洞庭湖水利百科全书”的称号。从古到今,水利人对于治理水害的信念是一致的。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授课中做到“一工程,一院士”,结合课程内容,介绍在该工程领域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院士“为人正,为学严,为师贤”的作风,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正知正念,传递正能量。

2.4.4 结合水利工程案例,开展思政教育

作为未来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不仅要有执业能力,还要具备职业道德,将水利工程溃坝等实例作为案列,分析职业道德与溃坝及失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治水史中,孕育了大禹精神、都江堰精神、红旗渠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优秀治水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2019年2月13日水利部印发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水利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7]。水利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最终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在育人过程中,以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指引,在做人层面倡导“忠诚、干净、担当”,在做事层面倡导“科学、求实、创新”。

2.4.5 加强课堂管理,约束学生行为规范

大学生还处于行为养成阶段,要利用课堂随时对学生灌输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为人处世道理和荣誉感。

2.4.6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自身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形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3 结语

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未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担,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应该给予思想政治方面的正确引导,本文以“水利工程学”课程为例,在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探讨了“水利工程学”教学内容与思政的结合点,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法,为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方面提供参考。学生参与是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今后还应在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1] 教育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 (2017-12- 04)[2020-03-0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 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 教育部.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2019-03-18)[2020-03-03]. http://www. 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EB/OL]. (2020-02-20)[2020-03-03]. http://www.moe. gov.cn/s78/A08/tongzhi/202002/t20200220_422612.html.

[4] 刘承功. 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8(6):62-67.

[5] 田鸿芬,付洪. 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 教育与人才,2018(4):99-103.

[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7)[2020-03-03]. http:// 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7] 水利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通知[EB/OL]. (2019-02-13)[2020-03-03]. http://www.gov.cn/ xinwen/2019-02/18/content_ 5366524.html.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jors ——Takingas an example

Zhou Qingyun, Han Nana, Li Yan, Li Songmi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92,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ecialized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s a specialized cours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Consider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reform was carried out in two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wa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pecialized courses w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1008-5394(2020)04-0102-03

10.19640/j.cnki.jtau.2020.04.020

G641;TV1

B

2020-03-03

天津农学院“课程思政”精品课建设项目(无编号);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8-A-03);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无编号)

周青云(1980—),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zhouqyand@126.com。

责任编辑:宗淑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水利工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